東六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紫禁城內廷東六宮[1] ,在明清兩朝皆作為皇帝妻妾之居所。清朝在雍正朝以後的歷代皇后,皆不再以坤寧宮為寢宮,而是在東六宮和西六宮選定一座空宮為寢宮。明朝紫禁城的東六宮全數作為嬪妃所居;清朝時期則將景陽宮作為御書房和藏書處,因此清朝時期並未有任何嬪妃居住於景陽宮內。
這六座宮殿,因整齊有緻的坐落於紫禁城的子午線東側,因而被統一稱作東六宮,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子午線西側的西六宮。而東、西六宮(有時又被稱做東西十二宮),又像兩腋般夾挾著中央的後三宮,因而與古代所謂的掖庭相對應。
六宮分別
承乾宮
承乾宮,北京故宮的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清沿明舊稱。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景仁宮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寧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
鍾粹宮
鐘粹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鐘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鐘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後殿曰聖哲殿,為皇太子居處,後復稱鐘粹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後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於宮門內添加垂花門、遊廊等。
永和宮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舊,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繕,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為妃嬪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宮。其後,又有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後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延禧宮
在內廷裡,人們可以見到一座不倫不類的“西洋爛尾樓”,這就是俗稱“ 水晶宮 ”的延禧宮了。 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景陽宮
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陽宮。清沿明朝舊稱,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代為嬪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後改作收貯圖書之所。
參考文獻
- ↑ 内廷东六宫之延禧宫的建筑格局、名称演变、都有谁先后在延禧宫住过 ,搜狐,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