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陵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松陵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松陵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最北部,处于长三角城市圈核心地带,西濒东太湖,紧靠大运河,东望上海市,北近苏锡常,南眺浙江省,是吴江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00平方千米。主要景点有师俭堂,慈云塔,华严塔等。

1949 年4月29日,吴江建立人民政权,松度镇属城厢区管辖。1952年,松陵镇改为县属镇。1992年,吴江撤县设市,松陵镇属吴江市。2012年10月29日,吴江撤市设区,松陵镇属吴江区。[1]

建置沿革

松陵之名最早见于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即越王勾践二十一年)七月,勾践率军伐吴,“吴王大惧,夜遁。越王追奔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的记载。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设松陵镇,驻军镇守。后来的松陵镇就是由吴淞江源头的军镇发展而成的。

梁开平元年(907),松陵镇属苏州。三年(909年),松陵镇属吴江县。

清雍正四年,将吴江县偏西地分置震泽县。松陵镇部分属吴江县,部分属震泽县

清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9月),吴江、震泽两县重新合并为吴江县,松陵镇属吴江县。

1949 年4月29日,吴江建立人民政权,松度镇属城厢区管辖。

1950年1月,松陵镇属城厢区管辖。

1952年,松陵镇改为县属镇。

1992年,吴江撤县设市,松陵镇属吴江市。

2012年10月29日,吴江撤市设区,松陵镇属吴江区。[2]

区划沿革

1960年6月,松陵镇成立镇人民公社,建立城中、城东、成被、城郊四个管理区。

1963年5月,撤销松陵镇人民公社,改称松陵镇人民委员会,下属的管理区亦同时撤销。

1973年10月,湖滨镇城郊蔬菜大队划归松陵镇。

1981年5月,松陵镇成立街道办事处,6月恢复镇人民政府,辖区不变。

1981年底,松陵镇辖北门、中山、环卫、下塘、桃园、人民、县府、庆丰、航前、新盛等10个街道委员会,城中、城郊等2个蔬菜大队,1个捕捞大队。

1985年10月,湖滨乡并入松陵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农村辖27个农业村,红光渔业、松陵捕捞、湖滨捕捞等3个渔业村,城郊蔬菜大队,镇苗圃场一个;市镇辖11个街道委员会。

1988年年松陵镇设31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27个、渔业村3个、蔬菜专业村1个),15个街道委员会,2个镇属场圃。

2008年8月,市镇设48各街道委员会,农村辖有62个行政村。

2001年8月起,下辖区域进行撤并,至2003年7月,全镇有22个行政区,10个社区居委会。

2003年吴江经济开发区成立江陵社区。2005年3月,成立庞山湖社区。

2005年,松陵镇辖22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另有,吴江经济开发区代管的16个行政村。

2013年,东陵镇与省级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

区划详情

2013年,东陵下辖4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18个社区。

具体为:市镇设松陵、横扇、八坼、菀坪4个办事处,下辖鲈乡二村、鲈乡三村、西塘、城中、水乡、东门、石里、西元圩、奥林清华、梅石、北门、八坼、横扇、菀坪、沧浦、渔业、苏河、新园18个社区居委会。农村辖梅里、吴模、联团、江新、高新、长安、芦荡、南厍、捕捞、练聚、直港、农创、南刘、友谊、友联、新营、联民、汤华、黑龙、石铁、第二渔业、星字湾、四都、北横、沧州、叶家港、姚家港、圣牛、双湾、大家港、厍港、戗港、王焰、新湖、诚心、安湖、同心、菀南38个行政村。[3]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松陵镇处于长三角城市圈核心地带,西濒东太湖,紧靠大运河,东望上海市,北近苏锡常,南眺浙江省,是吴江区委区政府所在地。2013年,松陵总面积200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松陵镇全境无山,地势低平。 京杭运河以西沿太湖一线,属滨湖圩田平原型地貌;运河以东商部湖荡密布,河港纵横,属湖场平原类型 。 有地面高程(吴淞基面)在3.2-4.0米的半高田,分布在古塘河以东、瓜泾港以北,以及庞山湖以南、运河以东;也有大量因太湖淤积及历年围湖造田产生的湖田,高程在2.2-3.5米,主要分布在庞山湖区和古塘河、运河以西。

人口

1949年松陵镇市镇户口4478户,19843人。1992年随着城市化推进,外来人口增加,至2005年底,松陵镇总人口213008人,其中外来人口72042人。2013年,松陵常住人口20万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松陵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88.99人,性别比为104.36:100,有14个少数民族96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松陵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14.94人,性别比为96.09:100,有16个少数民族共208人。[4]

经济发展

概况

2009年,松陵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亿元,比2008年同比增长16.6%。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24.5%。按区域统计的2009年度江苏省百强镇排名中,松陵镇名列第五。

2011年,松陵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6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68亿元,同比增长11.5%。13个投资超亿元项目签约进驻,到账外资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4%。49个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4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亿元。

工业

2009年,松陵镇完成工业总产值81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额67.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1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

2011年,松陵镇注册外资1.05亿美元,到账外资4677.6万美元;注册内资73.2亿元人民币,其中民资注册资本38亿元人民币。全年实施工业项目58个,总投资37亿元,完成投入18.55亿元,其中,技改投入13.32亿元。[9]2014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53亿元。

农业

2007年,全镇有耕地面积17242亩,粮经面积占比为68:32,水产面积34182亩。可实现农业生产总值5.8亿元,其中林果和水产占53%。畜禽等10个产地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咸鸭蛋等17个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确定了果品、畜禽、水产等3个绿色产品基地,太湖白鱼等13只农产品鉴定为绿色食品,思鲈牌鳜鱼、八坼牌咸鸭蛋分别被命名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和苏州市名牌产品。

2009年,松陵镇累计建成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2万亩。组建粮油、农机合作社9家,合计达16家。新增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8只。全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6.62亿元,同比增长6.1%。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万元,增长12%。

2011年,松陵镇新增高效农田面积1523亩,注册农业企业3家,新成立专业合作社3家,实现农业总产值7.75亿元,比2010年(下同)增长12.8%。全镇村级可支配收入4020万元,增长1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055元,增长15%。

服务业

2009年,松陵镇服务业全年新开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17项。吴江东恒盛国际大酒店、万亚广场竣工开业,金域华府、恒隆国际、花园路风情商业街等项目顺利推进,丽湾域、滨湖雅园、湖滨华城开工建设。红星美凯龙、八坼钢材市场、港龙五金机电城等项目签约落户。全年服务业完成投资额28.9亿元,同比增长35.4%。

2011年,松陵镇完成服务业投入58.8亿元,入库税收21.5亿元,增长63.2%和41.3%。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6.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4.6%。新增文化企业12家,实现增加值4340万元。[5]

社会事业

教育发展

松陵镇历史上就崇文重教,旧时设有县学、社学和各种学塾。清末兴起新学,民国版友幼稚园、小学、中学和吴江师范。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小学、中学到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

2005年,松陵镇有镇辖幼儿园3所,小学3所,初中2所,高中一所,成人交易中心校1所;有市属幼儿园3多,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3所。另有开发区中小学和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以及南邮吴江职业技术学院。[10]2010年,松陵镇投入1713万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33个,新建联杨幼儿园,重建团结小学。

医疗卫生

民国9年(1920年),松陵医院设立,松陵开始有了西医,1925年吴江县立医院成立,是松陵第一所公立医院。20世纪50年代初,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所、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等县级卫生单位成立。1997年实施职工医疗保险,2003年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至2005年,松陵地区共有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1个,中西医诊所11所。医院包括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江市康复医院,松陵镇卫生院,松陵镇卫生院八坼分院。2012年,八坼卫生院投入运营,菀坪卫生院基本建成,松陵镇通过了“药品安全示范镇”检查验收。[6]

交通

松陵镇交通方便,苏嘉杭高速、沪苏浙高速、苏州绕城高速、318国道、227省道、230省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可以迅速连接长三角各大城市和主要港口。特别是,吴江撤市设区后,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开工建成,松陵与苏州市区的同城效应显现。

历史名人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生于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年)。自幼好学,以笃学至性知名。12岁时随父到建安,文字训诂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音乐家。顾野王善书法,隋唐时,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就是他的入室弟子。他有一手好丹青,擅长人物,尤工于画草虫。他的故居,即今光福镇铜观音寺。顾野王舍家建寺,至今传为美谈。所著《玉篇》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楷书字典。

吴洪(1448—1525)字禹畴,号立斋,刑部主事吴璋子。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二甲三十四名)。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广东副使、福建按察使,厘剔奸弊,矫矫有风节,正德时官南京刑部尚书,忤刘瑾,致仕归。平时喜作诗赋,曾与礼部尚书吴原博等四人结“五同会”,即同时、同乡、同朝、同志、同道,诗酒唱和,过从甚密。卒年78岁,赠二品太子少保。

沈璟(1553~1610))明代戏曲家、曲论家。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别号词隐。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吏部验封司员外郎等职。万历十四年上疏请立储忤旨,左迁吏部行人司司正,奉使归里。万历十六年还朝,升光禄寺丞,次年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因科场舞弊案受人攻击,辞官回乡。由于沈璟曾作过吏部、光禄寺官员,所以时人称之为"沈吏部"、"沈光禄"。后家居30年,潜心研究词曲,考订音律,与当时著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并在音律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字汉槎(音[chá]),号季子,吴江松陵镇人。七世祖为孝子吴璋,叔祖为明末抗清将领吴易。兆骞少时颖异不凡,九岁即能作《胆赋》,十岁写《京都赋》,见者惊异。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恳求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父明珠营救,得以赎还。归后三年而卒。诗作慷慨悲凉,独奏边音,因有“边塞诗人”之誉,著有《秋笳集》。[7]

旅游景点

师俭堂

师俭堂位于震泽镇宝塔街西端(旧坊名仁里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占地27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50余间。原三面临水,一面临街。它以宝塔街为界,分路南路北两部分,为一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等于一体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师俭堂街中建宅、宅内含街,是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地方特色的建筑。

慈云塔

慈云塔为六面五级,砖木结构,高 38.44米 ,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自第二层起每施平座腰檐,并辟有三面壶门,开口方位上下相错。第四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由铁质覆钵、仰莲、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组成。铁链分系六角,角端挂有铜铃。铃称檐马,俗呼惊鸟。风过铃响,回荡空中。塔内有木梯可迂回拾级而上。每逢夕阳西沉,登临第五级,北望洞庭,南瞰麻溪,《震泽八景》谓之“慈云夕照”。

华严塔

华严塔,位于松陵镇东门外的垂虹桥遗址公园中,原址在垂虹桥东段之南,宁境华严讲寺内。始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崇宁三年(1104)塔成,高13丈,四面七级,俗称方塔。至正二十四年(1364),华严塔毁于战火。二十七年,寺僧募款重建。太平天国时期,华严塔遭破坏。2004年,松陵镇政府在垂虹桥东侧钓雪摊易地重建华严塔,新建七层华严方塔高46.66米,与垂虹遗址、记成纪念馆组成“垂虹景区”。[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