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雞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松雞科(學名:Tetraonidae):有8屬19種。包括藍松雞屬、鐮翅雞屬 、雷鳥屬 、松雞屬、榛雞屬 、草原松雞屬 、黑琴雞屬、艾草松雞屬等。

中國有5屬8種。鼻孔和腳均有被羽,以適應嚴寒。


雄性羽色鮮艷。為適應寒冷的氣候,鳥類鼻孔、腿、腳皆被羽毛覆蓋,腳趾兩側還有櫛狀緣,有助於其攀緣樹枝和雪地行走。松雞科鳥類眼上有梳,呈紅色或亮黃色,雄鳥在繁殖期尤為顯著。

此科的雷鳥屬會根據季節的變化改變羽色。

多生活在北方的亞寒帶針葉林中,是雞形目中分布最北的類群,可出現於地球上最北的陸地。為重要狩獵鳥。

斑尾榛雞是中國中部地區特有種,也是此科中分布最南的種類,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西伯利亞地區和北美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松雞科 拉丁學名 Tetraon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雞形目
松雞科 8屬 19種 命名者及年代 Leach, 1820


形態特徵

松雞科的鳥類屬走禽。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 。

雄鳥具大的肉冠和美麗的羽毛;有的跗跖後緣具距。早成鳥。

雄鳥的羽毛比較多,而雌鳥的顏色更加具有隱蔽性,在地上孵化時幾乎看不見。

小雞通常具有典型的棕色到栗色的頂冠,通常有黑色邊緣,而亞成鳥是成年雌鳥的較小版本。

在繁殖季節,松雞科的雄性在每隻眼睛上方發育突出的,明亮的紅色或黃色的眼梳,但沒有像雉雞那樣的紅色裸露面孔或肉冠。

它們還在頸部有裸露皮膚的彩色斑塊,充氣和用作氣囊,在雄性展示時產生低音興奮的呼叫。這是松雞科和雉科之間的另一個區別。

棲息環境

松雞科鳥類遍布歐亞大陸美洲大陸北部的寒帶及寒溫帶地區,生活在森林或開闊的林地、苔原等棲息地中。[1]

棲息於高山林帶,落葉松林紅松林冷杉林中,特別喜棲於稠密的白樺林中。冬季留居陽光充足的落葉林中,也常結群去河畔遊蕩。在嚴寒的時候,松雞能在雪穴內過夜。

生活習性

該科鳥類除上、下樹外,它們不常飛翔。由於身體笨拙,剛起飛時劇烈地鼓翼,並發出叫聲。

飛行時上升速度較慢,達到一定高度後展開雙翅從高處向低處滑翔,但從不飛越林冠之上。

滑翔時能靈活地改變方向,以適于山地坡向的改變和便於在林間空地中穿過。

降落時由於平衡身體再次鼓翅,通常降落在樹上,然後,觀察周圍動靜,確定沒有危險時才飛到地面上。

松雞科鳥類主要為植食性,以苔蘚、植物的嫩芽,嫩枝和根等為主食,松、杉、樺樹的嫩枝,葉和芽苞,有時也吃紅松種子,夏季還吃漿果和少量昆蟲,秋季吃各種草籽。冬季時藏在雪穴中躲避暴風雪。但有時也吃昆蟲,尤其是幼鳥。

分布範圍

全球性分布,從北極凍原地帶,直至森林及森林草原帶,遍布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

繁殖方式

松雞的婚配類型為一雄多雌制,沒有配對現象,雌鳥在交配前對雄鳥具有選擇性,交尾後即離開求偶場。

雄鳥為了爭奪雌鳥和領域也進行激烈的打鬥,打鬥的雄鳥面對面地離得很近。

頭離地面很低,頸羽聳起,尾高高翹起,用喙互相啄咬。築巢的生境與食物的豐盛度、隱蔽狀況、離水遠近、林型、坡向及海拔高度等生態因子都有關係。

一般在向陽的山坡和近水地段、枯枝堆、倒木下或樹根旁,較為隱蔽的地方。

巢很簡陋,大多是雌鳥在地面扒個坑,放上些枯枝、樹葉、草莖和羽毛就行了。

巢築好後接着開始產卵,每窩產卵6-9枚,卵的顏色為淺黃色,布有大小不等的褐色斑點。從築巢開始,一直到產卵、育雛,都由雌鳥獨立承擔。

雌鳥孵化時都很強烈地戀巢,人走到它跟前也不出窩飛走,有時假裝成受傷的樣子將入侵者引開,然後再回到巢中繼續孵化。孵化期為24-26天。

雷鳥4-5月間發情。柳雷鳥的繁殖期是5-7月,發情時姿態很象家雞,尾翹起並展開着,搧動翅膀,叫聲似家雞,多在清晨和傍晚鳴叫,尋偶配對時,雄鳥間常為保護自己的巢區或為爭雌鳥而搏鬥,相互啄頸和頭。

配對前雄鳥會在自己占據的領地里炫耀表演並發出求偶的鳴叫聲,吸引雌鳥前來交尾。巢置於地上草叢間,為簡單的橢圓形的小窪穴,內鋪有少量的枯枝、草葉、樹葉、殘羽等。一窩卵約7枚,卵淡黃色,具大小不等的淡肉桂色和褐色斑點。

榛雞以一雄一雌的單配製為主,但也存在多配製的傾向。4月下旬或5月發情交配。繁殖期中,發情的姿態與松雞科其他鳥類相似,雄鳥張尾如扇,兩翅下垂,羽冠聳起,在地上奔跑時翅膀不停地划動,常把地面劃成淺溝。

發情開始時比較寧靜,等巢區基本上都被占據後,雄鳥間常發生格鬥,不讓其他雄鳥進入自己巢區。巢築在山坡陽面林中、地面倒木或樹根旁,也隱蔽在下木較多、林相雜亂的林中。

巢極為簡陋,呈凹窪狀。位於有很多樹木圍繞的凹地處。巢材為枯枝、落葉,內鋪以細干樹枝、松針、乾草。卵光滑而帶光澤,卵色淡褐,略具稀疏的紅褐色斑點,孵卵期25天左右,孵卵僅由雌鳥擔任,孵卵時從不輕易離巢,每天離巢1-2 次,多在清晨3-5時和晚上18:00-19:30時。雛鳥當絨羽一干就能走動,幾天後能獨立覓食,三周後能起飛。

種群現狀

中國擁有松雞科鳥類8種,其中斑尾榛雞是中國的特有鳥類,它僅分布於中國青海、四川北部、甘肅中部及西藏東部的高山針葉林中,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由於長期的林業開發,特別是森林砍伐,適合其生存的針葉林面臨着巨大的威脅,造成了斑尾榛雞棲息地的隔離和碎分化,影響到斑尾榛雞的種群結構,被中國鳥類紅皮書列為瀕危鳥類。[2]

中國產的另一種松雞科鳥類--花尾榛雞,為歐亞大陸泰加林帶的代表性鳥種。

在中國分布於東北、內蒙、河北等地。花尾榛雞曾是松雞科鳥類中分布最廣、最為常見的一個種,但是20世紀30年代棲息地縮小,被割裂成不連續的島狀或帶狀,生活於歐洲各國的種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地方已經滅絕。

於中國東北的花尾榛雞稱為"飛龍"。因為它的肉味鮮美,成為東北地區主要的獵禽,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還把它作為歲貢鳥,進貢給皇帝作美味佳肴。因花尾榛雞數量急劇減少,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還有一種松雞科鳥類鐮翅雞是中國分布上存在最大疑問的鳥類,其分布於中國黑龍江下游、小興安嶺東北側,在中國外只有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和勒拿河上游以東到鄂霍次克海岸、烏蘇里江薩哈林島等地有少量分布。

中國科研人員在黑龍江南岸及小興安嶺等地區的考察一直未能發現鐮翅雞活動的痕跡,因此認為此類物種已經在中國境內滅絕了。而根據俄羅斯的相關研究,鐮翅雞在俄羅斯距中國邊境一百公里以內的地區即有分布,中國仍然有存在鐮翅雞的可能性。

分布於北美洲的藍松雞屬因為得到很好的保護,野生物種不存在生存危機。

同樣生活在北美的草原松雞屬的三種鳥類有二種易危。而生活在高寒地區的雷鳥屬中的三種鳥類,種群數量穩定,也不屬於危機物種。生活在歐洲的黑琴雞,一種近危,一種無危。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2012-04-18 [3]

視頻---斑尾榛雞是松雞科鳥類中最南端的一種,遷移是因為被同類排除在外


參考來源

  1. 苔原, 天氣網,
  2. 中國鳥類紅皮書,新浪網,2012-04-18
  3.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環球網,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