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林伯渠

增加 12,303 位元組, 4 年前
林伯渠(老一代革命家、文学家、教育家)
[[File:林伯渠.png|缩略图|林伯渠[https://p1.ssl.qhimg.com/t01a27a734068f7acae.png 原图链接]]]
==简介==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4年春,经选拔考试,被师范学校选送留学到日本东京弘文学校公费留学。
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 [[ 中国革命者同盟会 ]]
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他在极为愤慨之下,毅然回国。
1906年春天回国后,在长沙振楚学堂教学并在西路公学任职约1年,
1907年被派往东三省联络绿林,从事起秘密的反清活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才回湘参加反袁独立活动,后被 [[ 袁世凯 ]] 通缉,于1913年5月逃亡日本,并加入到 [[ 孙中山 ]] 重新组织的 [[ 中华革命党 ]] ,受命回国后,曾任湖南省署秘书兼总务科长、政务厅长等职。
1917年 [[ 段祺瑞 ]] 非法解散国会,林伯渠与湘军旅长 [[ 林修梅 ]] 退至衡阳起义,参加了护法之役,担任湖南护法军总司令部参议。1920年,林伯渠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
1921年1月,经 [[ 李大钊 ]] [[ 陈独秀 ]] 介绍,加入 [[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 ,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工作,在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整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加国民党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两任农民部长和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秘书长。在发动和领导农运工作时,他认真执行孙中山扶助农工的政策,吸收中央从事农运和对农民问题有深刻见解的同志参加,尽力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与合作,把国共两党对农运的领导有机的统一起来,为推动当时农运的发展建立起卓著的功勋。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 [[ 中山舰事件 ]] ”后,他逃出 [[ 国民党 ]] 中央,出任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把一支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弱的杂牌军,建设成北伐中的一支劲旅。
1927年7月15日,宁汉合流后,他参加“ [[ 八·一”南昌起义 ]] ,起义失败后,受党中央派遣,去 [[ 莫斯科中山大学 ]] 学习。
1932年冬,林伯渠由 [[ 海参崴 ]] 学成回国。翌年三月,进入 [[ 江西 ]] 中央苏区,出任 [[ 苏维埃中央政府 ]] 国民经济部长,后任财政部长调任没委会主任及总供给部长。这期间,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广泛开展节约储粮,保障了红军和苏区人民的供给。为解决苏区的财政困难,他一面成立没收征收局,向地富筹款借款;一面适当增发纸币,帮助各机关建立健全财政制度,开展节约运动,基本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财政需要。
在参加 [[ 长征 ]] 到达陕北后,林伯渠先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长,继任 [[ 陕甘宁边区 ]] 政府主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边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央的十大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领导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了 [[ 洛川会议 ]] ,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派他常驻西安,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集中精力从事统一战线和对外联络工作。他利用自己社会联系广、资深望重的社会影响,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对推动 [[ 第二次国共合作 ]] 做出重大贡献。
1944年9月,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由此朝着明确的政治目标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涨。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8年冬,人民 [[ 解放战争 ]] 胜利在望,急需林伯渠去中央工作,12月12日,他告别延安,抵达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后受党中央委托,前往东北迎接 [[ 李济深 ]] [[ 沈钧儒 ]] [[ 谭平山 ]] [[ 郭沫若 ]] 等30多位民主人士到北京。[[File:1948年贺龙与林伯渠及其夫人等在一起.jpg|缩略图|1948年贺龙与林伯渠及其夫人等在一起[http://cpc.people.com.cn/mediafile/200703/07/F200703071454327655110612.jpg 原图链接]]]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林作新政协筹备工作报告,并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他虽是63岁高龄,仍不辞劳苦,有时竟连续工作达20小时,为勉励自己,他在日记上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并郑重盖上自己的印章。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时,在10月1日召开的 [[ 中央人民政府 ]] 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下午3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 。他和 [[ 毛泽东 ]] [[ 周恩来 ]] [[ 刘少奇 ]] [[ 朱德 ]]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各项伟大斗争,在有关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
“十一”以后,他同各方面进行广泛接触,商谈、讨论政府机关的机构设置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人的人事安排,从速组成政府各机关,推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他对各地方政权建设也费出很大心血,为加强正副主席、各个委员、政府各部门及地方政府的联系,传达贯彻各项指示决定,他批阅大量文件,筹备与组织各种会议,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团结爱国民主人士,扩大国际统一战线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他当选 [[ 人大常委会 ]] 副委员长,他倡导把定期下去视察工作,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作为党和国家机关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的一种制度。翌年5~6月,他率先到湖南视察,先后下到益阳、常德、临澧等县许多单位,找基层干部交谈,了解到大量丰富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取得发言权。他这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及在调查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方政府的工作。
1956年9月,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继续当选 [[ 中央委员 ]] [[ 中央政治局 ]] 委员。1957年到1959年的三年中,他先后去 [[ 广东 ]] [[ 杭州 ]] [[ 上海 ]] [[ 南京 ]] [[ 内蒙 ]] [[ 山西 ]] [[ 辽宁 ]] [[ 宁夏 ]] [[ 湖北 ]] [[ 广西 ]] [[ 福建 ]] [[ 江西 ]] [[ 湖南 ]] 等地视察,逐渐觉察出一些问题,在日记本中写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力戒浮夸片面”等一些针砭时弊的见解。
在1959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这期间,他以古稀之年,不辞劳苦,辛勤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1959年7月参加 [[ 庐山会议 ]] 时,在自己准备的发言提纲中,记有“我们的不足”是“既忽视客观规律又未能综合(平衡)”,其不足之处,一部分是发展中的困难,是不可免的;一部分是我们的错误造成的,如“刮共产风”、“似乎一切都要翻一番”,这是“脱离群众的”。7月13日写成《庐山即景》一诗,诗中写有“规律客观不可忽,自有群众作结论”之句。1959年8月,林伯渠率代表团赴蒙古访问,受到蒙古人民的热烈欢迎。
1960年5月,他病情恶化,在大家的劝说下,才去北京医院治疗,29日病逝于医院,享年74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4年,林伯渠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八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60年5月29日,林伯渠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ref>[3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8/16197801.html 林伯渠: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王震1986年3月5日在林伯渠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摘要)王 震 2011年11月10日09: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f><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686504.html 林伯渠:从同盟会员到共和国开国大典主持人]人民网 2011年09月18日09:59 来源:《湖南日报》</ref>
==人物贡献==
==个人诗选==
主要著述收入《林伯渠文集》。
[[File:林伯渠和夫人朱明.png|缩略图| 林伯渠和夫人朱明[https://p1.ssl.qhimg.com/t01f19fda95eff181fa.png 原图链接]]]
《林伯渠同志诗选》:
待到百花齐开日,与君携手共芳辰。
[[File:林伯渠同志故居.jpg|缩略图|林伯渠同志故居[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16c68bb089b050e0.jpg 原图链接]]]
===别梅坑===
……
[[File:林伯渠同志诗选.jpg|缩略图|林伯渠同志诗选[http://img.kongfz.cn/20170401/5170655/WXyVrGH2pN_n.jpg 原图链接]]]
十口竟为盐米累,一棺犹阴道途艰。
===魂归故里===
[[File:林伯渠同志骨灰安放仪式现场.jpg|缩略图|林伯渠同志骨灰安放仪式现场[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403/80/9172208461115475584.jpg 原图链接]]] 经中央批准,中国革命“五老”之一林伯渠同志的骨灰由北京迁回家乡常德临澧修梅镇。今天,骨灰安放仪式在林伯渠铜像广场隆重举行。
7时左右,林伯渠同志的骨灰在其亲属护送下,从林伯渠故居缓缓迁出,安放于林伯渠铜像广场后的墓地。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主委龚建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等出席仪式并敬献花篮。
人社部原副部长、林伯渠长子林用三在仪式上动情地说,父亲对家乡人民始终怀着骨肉相连的深厚感情和难以割舍的赤子情怀,家乡人民对父亲也始终怀有发自内心的敬仰、血浓于水的亲情。父亲骨灰回归故里安息,这既是他的遗愿,也是家乡人民的期盼。
中央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林伯渠同志生前好友及当地干部、群众代表参加安放仪式。<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403/c85037-21008524.html 林伯渠同志骨灰回归故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年04月03日07:48 来源:湖南日报</ref>
==人物评价==
林伯渠是中国共产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楷模。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醒目地写到:一、遵守党章党纪。二、戒骄傲自满。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监督。四、加强马列思想教育。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林伯渠总是跟着进步的方向走,在危难的关头,总是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林伯渠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由衷的敬仰和爱戴。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致悼词说:“他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个时代的弄潮人===
1945年3月28日,[[毛泽东]]、[[朱德]]及[[党中央]]、[[西北局]]、[[边区政府]]的负责人亲临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在这里真诚地向一位“革命老战士”祝贺其60寿辰。这位老战士,就是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
[[File:林伯渠纪念邮票.png|缩略图|林伯渠纪念邮票[https://p1.ssl.qhimg.com/t01b15a9155d988a044.png 原图链接]]]
称林伯渠为“老”,一是因为在党内他年龄大一点,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和吴玉章并称为“延安五老”;二是因为资历老,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八一南昌起义的参加者。在他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在悼词评价说:“他(林伯渠)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伯渠,一个“自辛亥以来……总是站在革命最前线”的战士。<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686504.html 林伯渠:从同盟会员到共和国开国大典主持人]人民网 2011年09月18日09:59 来源:《湖南日报》</ref>
 
===孙中山的舁榇执绋人===
1924年底,林伯渠作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农民部长,随孙中山北上。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不幸在北京逝世。林伯渠为孙中山舁榇执绋,送灵至北京西山碧云寺。
 
成为孙中山舁榇执绋人,是林伯渠在清末民初革命和人生道路的一个象征,他从1905年起就追随孙中山闹革命。
 
林伯渠出生于临澧县一个书香门第。1904年春天,林伯渠告别了家人、父老和师友,在护送官的陪同下,与湖南省数十名官费留日学生一起由长沙乘船前往日本。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日本国会议员阪本金弥的别庄,举行成立大会,到会加盟的有留日中国学生和革命者100多人。会议公举孙中山为总理,决定同盟会下设执行、评议和司法三部,推举黄兴任执行部庶务(相当于副总理)。会议通过的同盟会章程,确定“本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林伯渠参加了这次会议,加入了同盟会。这是林伯渠一生事业的第一个重要起点,从此他便踏上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征途,成了职业革命家。以后,不管孙中山是受到内部同志的误解、遭受敌人的武力打击,还是多次组织武装起义失败、因经济拮据而贫困潦倒,还是改造国民党、推行国共合作,林伯渠都坚定地与孙中山站在一边。<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686504.html 林伯渠:从同盟会员到共和国开国大典主持人]人民网 2011年09月18日09:59 来源:《湖南日报》</ref>
 
===革命路上的探索人===
从日本回国后,林伯渠被派到吉林工作了整整4年,实施同盟会发动的“边疆革命”。1910年5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林伯渠约在1911年8月被召回上海,接着被派往湖南工作,任务就是到湘西做策动西路巡防营的工作。武昌起义成功后,林伯渠在湖南常德发动起义工作。“二次革命”时,与同盟会旧友前往湖南,“督促宣布独立”。湖南独立后,林的堂兄林修梅任岳州要塞司令,林伯渠任岳州要塞司令部参谋。他们曾效法洪秀全铁锁横江的智谋,以载石沉船,阻止北军渡江。“二次革命”失败后,参加讨袁的国民党员也难以再在当地立足,林伯渠被迫亡命日本。1915年底,袁世凯在北京宣布称帝,下令改元为“洪宪”,中国西南各省已起兵讨袁。1916年2月底,林伯渠与李大钊遂结伴回国。4月上旬,林伯渠到湖南参加讨袁(世凯)驱汤(芗铭)运动。
 
此时,程潜、林修梅等在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支持下,组织湖南护国军,一路从昆明、成都、湘西打到了长沙。可湖南督军之位却落在了谭延闿屁股下,随程潜、林修梅进入长沙的林伯渠也被任命为都督府秘书兼总务科长,稍后又代理政务厅长。
 
1917年下半年后,全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湖南成了南北战争的重点战场之一。
 
林伯渠对于护法战争最后竟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自感到非常遗憾和失望。经过辛亥革命以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教训,他终于认识到,孙中山所倡导的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样一条道路,无论如何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他后来回忆,从同盟会起到民国成立后10年中,自己亲自参加了每个阶段的民族民主的革命斗争,经过了多少的挫折失败,也流尽无数志士的鲜血,然而反动势力仍然是此起彼伏地统治着中国,政局的澄清总是那样遥远无期。虽然对于造成这种形势的真正原因还不完全了解,但总觉得不能再重复过去所走过的道路,应该从痛苦的经验中摸索出一条新路。究竟怎样的干下去才能把革命贯彻到底呢?当时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作出圆满的答案是不容易的,完全靠着欧美式的议会政治无疑的已证明了不能完成这个任务。<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686504.html 林伯渠:从同盟会员到共和国开国大典主持人]人民网 2011年09月18日09:59 来源:《湖南日报》</ref>
 
===1921年1月入党的共产党人===
1921年1月,林伯渠就是中共党员,参加的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他的入党介绍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南陈(独秀)北李(大钊)”。
 
原来,“二次革命”后,林伯渠亡命日本期间结识了[[李大钊]]。李大钊是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的学生。马克思《资本论》的日文译者河上肇,即是他的老师。李入学不久,就与志向相近的几位同学组织经济学会,开始研究有关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还组织了反袁团体中华学会。此时,林伯渠与好友易象、容伯挺等也组织了一个反袁团体乙卯学会。为使这两个团体联合起来,林伯渠曾多次到早稻田大学青年会、留日学生住地月印精舍访晤李大钊等人,商谈两个团体的合并问题。很快这两个团体即于1916年1月30日,在锦町政法学校合并为神州学会,并推举李大钊为评议长,林伯渠、易象、容伯挺为干事。此后,林伯渠与李大钊成为挚友。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愁闷中的林伯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震动。他后来回忆说:“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我得到一些新的启示,知道了劳苦大众要得到解放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知道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这个阶级的解放事业是与全人类的命运血肉相关的。这些发现是从当时在北京和日本东京的几位朋友(其中之一就是李大钊同志)寄给我的一些社会主义的宣传品里得到的。就依靠这些零碎的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消灭了我的疑虑,渐渐地把握住真理。”
 
就在林伯渠思想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候,1920年秋冬之际,他接到李大钊从北京的来信。信中提到[[陈独秀]]已在上海发起组织共产党,[[李汉俊]]、[[沈玄庐]]、[[邵力子]]等人都参加了。李大钊自己和[[张国焘]]、[[邓中夏]]也在北京组织了共产党小组。信中还介绍林伯渠去会见在上海的陈独秀。就在这年的初冬,林伯渠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二号和陈独秀见面,并进行了多次谈话。
 
林伯渠在回忆自己革命经历时说,他是“感于国内广大劳苦群众之受压迫与受十月革命之影响”而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又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的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686504.html 林伯渠:从同盟会员到共和国开国大典主持人]人民网 2011年09月18日09:59 来源:《湖南日报》</ref>
 
===开国大典的主持人===
1949年11月,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中央决定调林伯渠到中央工作。林伯渠随即告别了生活14年之久的陕甘宁边区,前往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林伯渠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分乘汽车离开西柏坡,于25日到达北平。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召开,林伯渠代理秘书长。此时,林伯渠已经是63岁的高龄了,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他不辞劳苦,有时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他端端正正写下了这样两句话:“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并郑重盖上自己的印章。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林伯渠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林伯渠主持开国大典,他以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 接着,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军乐声中,毛泽东亲自开启电钮,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的首都冉冉升起。欢乐声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
 
面对广场上迎风招展的彩旗和欢乐的人群,站在毛泽东身后的林伯渠,静静地听他用洪亮的声音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从同盟会起走过漫长而曲折道路的林伯渠,满怀激情,欢呼着新中国的诞生。他高兴地观看了阅兵式和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直到晚8时30分才离开天安门。<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686504.html 林伯渠:从同盟会员到共和国开国大典主持人]人民网 2011年09月18日09:59 来源:《湖南日报》</ref>
==延安五老==
{{Reflist}}
[[Category:人物類]]
[[Category:革命家]]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文學家]]
10,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