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毅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毅夫
林毅夫
原图链接 来自360网
本名 林正义
出生 (1952-10-15) 1952年10月15日(71岁)
台湾宜兰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经济学家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15日—),男,出生于台湾宜兰。先后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北京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知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前世界银行副总裁。1979 年5月16日,他游过台湾海峡,抵达厦门,更名为“林毅夫”。2008年2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2012年6月,世界银行副总裁的任期届满。

2014年,林毅夫入围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现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人物履历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林毅夫原名)。

1971年初,19岁的林毅夫进入台湾大学农工系农机专业学习,担任学生会主席。

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1978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即国军陆军284师851旅步五营第二连连长。

1979年5月,到中国大陆定居;

1979年9月至1982年9月,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2年9月至1986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师从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学习农业经济博士研究生;

1986年9月至1987年9月,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

1987年9月至1993年9月,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农村部副部长,兼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

1994年8月至2005年5月,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其哥哥林旺松还出资在北京大学设立中国经济研究奖,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得以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经济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以促进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青年学生与经济学家的联系,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继续深造);

2002年11月18日,台湾“国防部”高级军事法庭检察署发布新闻指出,原国军284师上尉连长林正义(林毅夫原名)涉嫌在1979年5月16日晚上潜往大陆地区一案,经军事检察官调查完毕,已依陆海空军刑法第24条“投敌”罪,于2002年11月15日发布通缉令。该检察署说,如果林毅夫被判罪名成立,可能被判死刑。林毅夫闻讯后平静地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愿意背负十字架。不过,我希望这一历史的不幸能早日结束。”

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2012年12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2013年7月至今,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2018年3月,任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第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个人生活

与妻子陈云英育有两名子女,定居于北京。

陈云英是我国第一个拥有特殊教育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在我国是首屈一指的特殊教育专家,如今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带头人”。

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不幸亡故。初闻噩耗,林毅夫失声痛哭,泪流满面。林毅夫因台湾当局的阻挠而未能成行,此事成了林毅夫的终生遗憾。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在宜兰老家溘然长逝,享年84岁。当时,林毅夫应邀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一项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潸然泪下。

主要作品

《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1993年。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6;韩文版,汉城白山书社,1996年;法文版,巴黎Economica出版社,1998;越文版,胡志明市,西贡时报出版社,1998。

《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8;俄国: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印2000年。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担任职务

国内外社会兼职

第7、8、9、10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专家顾问 2014年至今

福建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顾问, 2006-2009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06-2009

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2006-2008

第四届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2006-2008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6年7月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2005年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2005年

国务院国家发展与改革计划委员会“十一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5年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5年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2005年

《国际贸易问题》编委,2005年

《改革》杂志社学术委员,2005年

《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10本经济学著作》论证(编辑)委员会委员,2004年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2004年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004年6月

全国政协信息特邀委员,2004年4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2004年4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顾问,2004年4月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2003-

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委员会顾问,2002-

辽宁省人民政府顾问,2002-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学生学习指导委员会委员,2002-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主任委员,2001-

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2001-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2001-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2001-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2001-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2001-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1-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2001-

国务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十五”计划咨询审议委员会常务理事会成员,2000;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一届理事、第2、3届常务理事

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亚洲开发银行长期战略框架高级顾问组成员,2000;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2000---;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2000-;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1999-

计量经济学会2001年东京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1999-2001;

中国科学技术部第二届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

亚洲开发银行“农村贫困问题研究”项目顾问,1999;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农业部第三届软科学委员会委员,1999---;

民建中央顾问委员会成员,1999---;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顾问,1999---;

美国亚洲协会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1999---;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1999---;

香港大学博士生校外考试委员,1999-;

亚洲开发银行发展研究院顾问委员会成员,1998---2000;

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农村研究”外部顾问,1998;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2020年粮食、农业和环境创

新前景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1998---;

国际农经学会第24届世界大会(柏林)学术委员会成员,1997-2000;

国际农业科技研究组织联合会1997年杰出年轻科学家主席奖评委会成员,1997;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资深会员,1997---;

第24届国际农业经济学家联合会学术委员会成员,1997;

计量经济学会远东会议筹备组成员,1997;

荷兰社会科学研究所校外主考人,1997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外主考人,199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1996---;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OECD未来工作组成员,1996---;

国际农业科技研究组织联合顾问组技术咨询委员会成员,1996-1998

国际经济学会“东亚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东京圆桌会议筹备组成员,1996;

东、新、澳17国中央银行培训班课程主任,1996;

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社会部高级顾问组成员,1995---;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6:从计划到市场》外部专家评议组成员,1995-1996;

国际经济学会第11届世界大会(突尼斯)筹备组成员,1995;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1995---;

东亚经济学会理事(国外),1995---;

香港研究拨款委员会专家,1995---;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校外主考人,1995---;

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94;

国际经济增长中心“东南亚经济和环境规划”新加坡会议筹备组成员,1994-1997;

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环境项目领导小组成员,1994-1996;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1994---;

《中国经济评论》编辑顾问,1994---;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太平洋农业政策地区网络领导小组成员,1993---;

太平洋贸易和发展会议常设领导小组成员,1993---;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校外主考人,1993---;

国际水稻研究所顾问,1992;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经济系客座副教授,1990-1993;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1990-;

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1987-1992,教授,1993---,博士生导师,1994---;

世界银行顾问,1986-1990,1993---;

海外英文学术杂志编委

《亚洲个案研究》(新加坡)、《汉城经济学杂志》(韩国)、《太平洋经济评论》(美国)、《中国经济评论》(美国)、《亚洲太平洋经济文献》(澳大利亚)、《香港企业管理杂志》(香港)。

中文学术杂志编委

《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经济学季刊》。

主要荣誉

“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践”, 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2007年10月;

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2006年; “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践”荣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

“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践”荣获北京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

北京市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6年9月

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优秀成果奖,2006年4月

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05年;

《Development Strategy, Viability, and Economic Convergence》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荣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荣获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

威廉.戴维森客座教授,威廉.戴维森学院,密西根大学,2002年;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获第五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2001年;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中第四章“价格双轨制与供给反应:理论与来自中国农业的经验证据”荣获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2001年;

首场讲座,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迪.盖尔约翰逊年度讲座系列,2001年5月;

“为四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突出贡献先进台胞”荣誉称号,2001年;

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评为1980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2000年;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北京大学第七届科研著作奖一等奖,2000年;

《技术变迁与收入在农户间的分配:理论和来自中国的证据》获《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1999年度最佳论文奖;

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

世界经济论坛,杰出学者(Fellow),1999年;

美国杜克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尼克拉斯杰出演讲系列,主讲人,1999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

国际小麦和玉米研究所(绿色革命发源地)1998年年度杰出经济学家讲座;1998年;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获1998年北京市第5届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著作二等奖;

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会1997年约翰·克劳夫爵士奖(每两年从各国农业经济学家中选出一位获奖);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获1996年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奖科研著作奖一等奖;

《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获1996年北京大学第五届科研著作奖一等奖;

“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国际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度最佳政策论文奖(每年一位);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1992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中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Fellow),1993;

香港中文大学林大卫经济学家奖,1993;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个人小传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科学与工程名人录》、《国际名人辞典》、《国际年度名人》等书。

国际著名出版发行公司“General Books LLC”于2010年5月编辑出版了《中国学者传记》。经济学家林毅夫等一批为世界学术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享誉国际的学术大家被精选入书。

人物轶事

林毅夫的返乡之路荆棘满布。针对台湾《中国时报》希望台湾当局放行林毅夫返乡之路的社论文章,台当局防务部门2013年5月28日表示,林毅夫是“敌前叛逃的罪犯”,有违军人忠贞气节和武德价值,对于他的返乡问题,台当局立场至今并未改变,在处理上绝无模糊空间。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刊载社论文章《哀陈怀生尸骨无存,愿林毅夫返乡有路》称,与台湾黑猫中队队员陈怀生相比,1979年从金门游泳到大陆的连长林毅夫对台湾造成的伤害,远不及前者当年对大陆的侵害。林毅夫失踪之后,台当局防务部门巴不得此人已死;林毅夫成为知名经济学者之后,台当局仍秉持“汉贼不两立”立场,对他不予谅解,不肯让他返台。

台“防务部门”在新闻稿中表示,1979年,时任金门马山连连长林正义(林毅夫原名)游渡至大陆,“前线投敌”,台当局对此案处理的立场至今并未改变,台当局防务部门、内政部门及“陆委会”曾多次公开表达“人道考虑同意入境”、“法律责任依法处理”、“叛逃行为予以谴责”等处理原则。林毅夫目前仍在台防务部门通缉中,他若到案将被“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