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溪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溪乡1949年建东源乡,1958年更名林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与岭雅乡合并为林溪乡。位于市境西北部,乡府驻石埠坪村[1]

乡镇发展

林溪乡农民历年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以茶油、木材、水果、茶叶、养猪。近三年来主要是以外出打工(劳务输出)、旅游业为经济来源收入。 “八七”扶贫攻坚中,林溪乡累计解决了1万多人口的温饱问题,整个乡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发展,几年来,扶贫开发项目主要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投资180万元完成了农网改造52个台区,投资50万元完成几个高压线路架设,投资300万元完成3.5万伏变电站的地基征收和平整工程,投资3万元架设水团村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5万元修通吉昌屯级公路,投资9.5万元完善程阳茶叶加工厂,并投资16万元完成竹寨屯、皇朝屯、都亮屯、代布屯等屯级公路建设,并修建78个地头水柜,新建沼气池466个,农村改厕316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0万元(主要是农户种养),收回小额信贷66.5万元,还款率为49%。

但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原因,总体上的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幅度不大,人均收入仍然不高,贫困人口所占比率还较大,贫困的原因有:客观上说:林溪乡人口多,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是0.5亩,交通不便,至今尚有高友、高秀、牙已、枫木、弄团等村屯未通公路,生产出来的一些农副产品和仅有的少量木材都无法拿到市场去卖,加上信息的闭塞,大部分行政村在2001年才通电话和安装电视接收站,但大部分自然屯至今仍未通电话和电视,更不用说用移动电话了。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和新鲜事物、科技知识一窍不通,一直是沿袭着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由于气温较低,几乎所有的村都不能种双季稻,粮食严重紧缺,靠外出打工所得的钱买粮补缺。资源贫乏,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很少,木材加工不景气,农民收入甚少。文化教育落后,近几年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现正是壮劳力的人员基本没掌握太多的文化知识,甚至有些人才刚刚脱盲,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难以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来发展生产,造成贫困。大多是木板房结构,易发生火灾,容易返贫。主观上是:大部分群众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小富则安,缺乏进取心,思想不开放。穷不思变,怨天尤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市场消费不够活跃,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四、农业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已脱贫群众的基础不牢固,返贫现象仍然存在。

为此,林溪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了“以旅游为龙头,沼气为重点,茶叶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思路,并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2003年,林溪乡加大对旅游业的开发,投资修建程阳至八江马胖鼓楼的二级公路,以桂林旅游为依托,开发桂林--三江--黔东南少数民族与自然风光旅游线,多渠道引进外资积极投入旅游开发,树立龙头产业,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带动栏圈里养的,搞活山上种的,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并强化市场意识,根据市场需要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建设冬椒和茶叶示范基地。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巩固已实施的种养项目,适度调整林种结构,实现全乡整体脱贫目标。[2]

城镇建设

林溪乡狠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确保任务圆满完成,石和乡强化措施快速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强化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钩责任制,每个村由两名副职领导负责,乡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村进行检查。

强化队伍。组织乡村社全体干部参与,并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知识培训,让工作人员“吃透”政策。在坚持农民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工作组深入农户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消除农民思想观念中存在的种种顾虑,全面引导群众积极“参合”。

强化宣传。积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动员群众积极“参合”,耐心讲解“新农合”的惠民利民政策,让群众真正理解并自愿“参合”。

石和乡干部下访为民办实事:乡党委政府为民办好实事,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受到了群众评。

始终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党员先进性具体体现。自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以来,组织乡全体干部下访,解决各类矛盾纠纷48起,听取合理化建议12条,结对帮扶85户,整修疏通渠道10条,水泵130台套,塘坝53座,组织抗旱上劳8500人,投入抗旱资金13万元,投入抗旱设备130台套,塑料管2.5吨,灌溉农田0.53万亩次,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力争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非农产业补,千方百计把伏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党政建设

实行开门办公,大力推行办事公开化。民政部门的服务对象大部分都是社会基层组织和弱势群体,为了方便他们办事,区民政局及时制作了醒目、标准、美观的办事指南,将领导分管的工作内容、局属事业单位办公地址和办公电话、科室设置和分布、办公房号、办公电话、以及收费依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各项内容一目了然,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又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同时,实行透明化办公,为每个干部制作了胸牌公示牌,实行挂牌上岗,将办事人员的职务、科室向前来办事的群众公示,推行领导干部公开接待制度和首问服务责任制。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规范了决策议事制度,推行决策民主化。制订了会议议事制度,对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职工大会和科务会进行了规范,有力推动了议事决策的科学民主。

制订了21项机关管理制度,推进了工作程序标准化。为推动民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区民政局党组草拟了21项机关管理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和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上下讨论,七易其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机关21项管理制度,使民政工作在制度的轨道上高效率运行。[3]

社会活动

文化旅游节 喜庆的鞭炮响起来,优美的拦路歌唱起来,欢快的芦笙踩蹚跳起来,三江县林溪乡第五届“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在县城隆重开幕,36万侗乡同胞喜开寨门,迎接四方宾客。

三江县林溪乡“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由林溪乡委员会、三江县林溪乡人民政府主办,是林溪乡成功打造的一张文化旅游形象名片。随着三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内容不断更新、丰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吸引游客逐届增多。除了传统民族风情旅游活动外,民间手工艺品展示、茶王争霸赛、招商洽谈以及商品展销等新增活动内容,也为此次文化旅游节添色不少。

本次旅游节不但吸引了区内各县市的游客,而且吸引了浙江、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市的游客前来旅游。到目前为止,游客人数已经突破9万。

篮球赛

林溪乡政府篮球场热闹非凡,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过,该乡“迎奥运庆七一”篮球赛隆重开赛。这次比赛由乡政府主办、各村街组队,其中男子组16队,女子组8队,采用循环赛制。各村街委高度重视这次活动:百计千方精选队员(恰逢周末,纷纷通知乡内外本村籍的精兵强将返乡参赛)、拉赞助商,各啦啦队更是激情飞扬。可以说,这是该乡一次高水平的篮球盛会。

著名景点

程阳风雨桥

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境内,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具有侗族韵味风雨桥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程阳桥建于1916年,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这座横跨林溪河的大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据有关资料记载,该桥与我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