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阳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阳寺,又称林阳禅寺,在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山区寿山乡,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据《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闽都记》称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创建。明初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为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1875-1908)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师募资重建,称林阳寺。

林阳寺,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两楼。旁村禅堂、僧室、客厅等规模雄伟,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

林阳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560年)隐山禅师藏骨塔。[1]

中文名称: 林阳寺

地理位置: 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山区寿山乡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地藏王殿 天王殿 古月塔院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福建省福州市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

主要景点

林阳寺殿堂雄伟壮观,佛像庄严肃穆。寺院建筑群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上林木葱郁,尚有林阳寺数株千年古树;湖边绿草茵茵,碧水映着蓝天。整座寺庙建筑仿效涌泉寺,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楼、祖师殿、伽蓝殿,报恩堂、西归堂、地藏王殿、禅堂、念佛堂、古月院、大悲楼等20多个殿堂,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704平方米。

天王殿大门的横匾上写着“林阳禅寺”四个大字,是赵朴初先生于1981年巡视林阳寺时所书。

交通信息

在新店车站旁有个晋峰客运站(市区坐公交车到新店站下车),现在已经搬到福飞审知路口车站,有班车发往林阳寺,票价10元。

布局结构

天王殿西侧的地藏殿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琉璃瓦面,木天花板,三向回廊,红柱绿廊,兼有中西建筑风格,可供游客留宿。殿内供奉的地藏王铜像重650公斤。

天王殿东侧为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玉佛堂,内供有自印尼空运而回的玉质卧佛。玉佛神态安详、端庄,雕刻精美,堪称寺内一宝。

大雄宝殿

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尊大佛,殿前横匾上“大雄宝殿”字样为清末陈宝琛题写。殿内还有弘一法师书写的“证无上法”横匾,并保存着一口清康熙五年铸造的大铁钟。

法堂位于寺的最高处,堂内藏有清雍正年间刻印的六大橱数千册佛经。钟楼内悬挂一口要两人合抱的大铜钟,重600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年间。

古今人文

林阳寺的东侧还建有古月塔院,内有古月法师藏骨塔,而且陈列着法师的生平事迹及纪念物。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建造的一座石构单层圆形藏骨塔,塔身镌刻着“隐山永定辛巳四月小师行津等立”十四字楷书。此塔的发现,可将该地建寺的历史溯至公元560年。

寺内共有佛塔三座,分别是“隐山塔”、“和尚塔”、“报恩塔”,塔内供奉佛舍利若干粒。

重建时期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区瑞峰之麓,有一座唐代古刹--林阳寺,为福州五大禅宗丛林之一。林阳寺,古称“林洋院”、“瑞峰院”。据《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九三一年),置林洋院。后晋天福元年(九三六年)创寺。开山祖师是志端禅师。志端(八九一l一九六九年),福州人,出家后拜安国弘王舀为师,后开创林阳寺,任住持。

明朝初年,林阳寺废驰。明末谢肇浙过寺时赋诗一首描述了它的荒凉景象:丛林一片掩垂藤,败铁生衣石阙崩;夜雨孤村闻断磬,春畦隔水见归僧。山荒荆棘无邻近,岭隔桃枝少客登;寂寞茅茨余四壁,霜风时打佛前灯。

明朝末年,大渊法师在这里重建佛堂。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又予以修复。

现存寺庙是清光绪年间古月、圆朗等募资重建。古月禅师弟子净缘、悟正等,又到南洋及北京募缘,重修殿宇,迎请大藏经,并在方丈室内建塔,古月大安奉师灵骨。 1930年,圆瑛法师任林阳寺住持。

1981年,林阳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1至1985年,僧人对整个寺院都进行了重修。现殿堂雄伟壮观,佛像庄严肃穆。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两侧有钟楼、鼓楼、禅堂、僧房等建筑。

游览胜地

林阳寺周围有朱熹讲学处等许多古迹,另有九峰、芙蓉、寿山诸景胜。群山环合,竹林松坞,风景颇佳,是人们游览观胜的理想场所。

明《闽都记》载,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年)重建佛堂。现存的林阳寺系一九一二年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和尚募资重建。整座建筑仿效涌泉寺,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楼、祖师殿、伽蓝殿、报恩堂、西归堂、地藏王殿、禅堂、念佛堂、齐堂、香积厨、库房、寮房、方丈室、古月院、大悲楼等二十多个殿堂,占地面积一万一千一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七千七百多平方米,规模雄伟,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

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五六○年)建造的一座石构单层圆形藏骨塔,塔身镌刻“隐山永定辛巳四月小师行津等立”十四字楷书。寺内现在共有佛塔三座,分别是“隐山塔”、“和尚塔”、“报恩塔”,其中塔内供奉佛舍利若干颗,另有碑刻三块,一块为兴寺刘王泉功德碑,二块为玄碑,由福州市文物管理局保管。

林阳寺周围有朱熹讲学处等许多古迹,另有九峰、芙蓉、寿山诸景胜。群山环合,竹林松坞,风景颇佳,是人们游览观胜的理想场所。现任方丈为释修达法师。

规模之大

寺院建筑群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上林木葱郁,尚留有数株千年古树;湖边绿草茵茵,碧水映着蓝天。寺院的山门大墙临湖而建,朝东。门柱上有两副对联:“林峰满瑞气青山不老,阳光照大地绿水长流”;“一切诸苦皆消灭,百福妙相具庄严”。入山门,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中轴,左右峙立钟鼓二楼;东西两侧有伽蓝殿、祖师殿、报恩堂、西归祠、地藏殿、禅堂、斋堂、念佛堂、方丈室、古月塔院、大悲楼、玉佛堂等大小20几间殿堂。

天王殿大门上横匾“林阳禅寺”4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1981年巡视林阳寺时所书。

殿前横匾

大雄宝殿供奉3尊大佛,殿前横匾“大雄宝殿”为清末陈宝琛题写;殿内还有弘一法师书写的“证无上法”横匾,并保存着一口康熙五年(1666年)铸造的大铁钟。法堂位于寺的最高处,堂内藏有清雍正年间刻印的6大橱数千册佛经。钟楼内悬挂的一口要两人合抱的大铜钟,重600千克,铸于康熙年间,民国初年自道山神光寺(林阳寺下院)移来。

视频

福州林阳寺,最佳赏梅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