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枢密院

增加 24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枢密院.jpeg|有框|右|<big>枢密院(军委办公厅)</big>[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00baa1cd11728b4bd414b8c5fcc3cec2fd2caa?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jpg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94323455.html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枢密院'''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 <ref>[http://www.360doc.cn/mip/874101515.html?ivk_sa=1024320u 古代官署和官位名称],个人图书馆,2019-11-19</ref>
[[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设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枢密院的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
枢密院的建立与发展,经过了几大变化:一变于僖、昭宗时期掌枢密之宦官"堂状后贴黄",夺宰相之权;再变于后梁更用士人;三变于后唐专用武将,"任重于宰相,宰相自此失职";四变于晋宰相兼枢密使,二者合一;五变于枢密使兼[[宰相]]再领[[节度使]],自此枢密使权力达到它的全盛时期。
由此可以说,唐末、五代枢密院[[权力]]的增长,除本身地位的特殊外,还得力于两种情况,一是唐末恶性膨胀的宦官政治,再是五代军阀割据的武官政治 <ref>[https://www.sohu.com/a/33808245_255178 五代: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搜狐,2015-09-29</ref> 。故[[北宋]]结束军阀割据局面后,为防止藩镇割据的重演,改变了枢密兼宰相、节度使这一制度,规定文武分治,枢密院只管军事,且脱离实际指挥兵权的具体事务,它虽与宰相同为二府,但实际已降到副相的地位了。
==职能==
247,5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