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枭是对枭形目(Strigiformes)成员的统称,为主要进行夜间活动的攫禽,近世界性分布。中国常见的种类有红角鸮、雕枭、鸺鹠(xiuliu)、长耳枭和短耳枭。希腊的明智女神雅典娜的爱鸟便是一只枭。

基本信息

别名; 猫头鹰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鸮形目

科; 草鸮科

分布区域; 遍布我国东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中文名称; 枭

形态特征

中国常见的种类有红角鸮、雕枭、鸺鹠(xiuliu)、长耳枭和短耳枭。红角枭(Otusscops)是一种小型鸮类,比鸽子还小一些,上体褐色,有黑色和黄褐色斑;后头部有黄白色斑,下体淡褐色有暗褐纵纹,头上有两簇小型耳羽。栖于山地、林中深处,平时昼伏夜出,嗜食昆虫。遍布我国东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为留鸟。雕鸮(Bubobubo)是大型鸮类,体长约半米,体褐色,有黑斑纹,耳羽甚长,尾短、翼宽;下体有黑纵斑,胸部斑比腹部斑宽大。留居于东北、河北及山西等地。鸺枭(Glaucidiumcuculoides)是中国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种小型鸮类,它的整个上体以棕褐色为主,密布有狭细的棕白色横斑;翅及尾羽黑褐色,在尾羽上有六条鲜明的白色横带,头部不具耳羽,这些特征使它很容易与红角鸮区别开来。鸺枭是昼夜活动,因而白天在林中也很容易遇到它,为中国南方留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鼠类及青蛙等。长耳鸮(Asiootus)上体黄褐色,有密集的黑褐色斑,下体淡色有黑褐色纵斑,耳羽长。栖于低山地带,平原森林中,白天很少活动,黄昏后飞出觅食,以小型兽类和昆虫、小鸟为食,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新疆等地。对农业有益。短耳枭(Asioflammeus)与长耳鸮外形十分相似,但比长耳枭色较淡,下体淡色有十字形黑褐色纹,

耳羽较小。栖于平原、耕地、草原等地,昼间常可见于平原或沼泽地带,平时潜伏于草丛间,夜间觅食;以啮齿类为主,白天以昆虫为食。繁殖于我国北方,越冬时刻遍及全国。对农业有益。

鸟类学家们从进一步研究发现,猫头鹰的听觉非常灵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听觉起主要的定位作用。猫头鹰的左右耳是不对称的,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而且左耳有很发达的耳鼓。大部分猫头鹰还生有一簇耳羽,

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猫头鹰的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克的仓鸮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万个。另外,猫头鹰脸部密集着生的硬羽组成面盘,而这个面盘是很好的声波收集器。猫头鹰硕大的头使两耳之间的距离较大,这可以增强对声波的分辨率。当一只猫头鹰在黑暗的环境中搜索猎物时,它对声音的第一个反应是转头,如同我们在听微小响动时侧耳倾听一样。但是猫头鹰并不是真正地侧耳倾听,它转头的作用是使声波传到左右耳的时间产生差异。当这种时间差增加到30微秒以上时,猫头鹰即可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是感觉不到达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

历史意义

猫头鹰在古代并非全是恶的化身。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智慧女神叫雅典娜,据说她的爱鸟就是猫头鹰。因此,古希腊人对猫头鹰非常崇拜,认为它是智慧的象征。在JK罗琳的魔法小说中,猫头鹰和蟾蜍等是巫师们宠物。在这些宠物中, 猫头鹰是最高贵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主人发放邮件,是个名副其实的"邮递员",而且它们能够通晓人类的感情和语言,是具有智慧的。

那么,猫头鹰是怎样捕鼠的呢?鸟类学家们很早就研究猫头鹰如何捕鼠的问题。猫头鹰的眼球呈管状,有人把猫头鹰的眼睛形容成一架微形的望远镜。在猫头鹰眼睛的视网膜上有极其丰富的柱状细胞。柱状细胞能感受外界的光信号,因此猫头鹰的眼睛应该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如果把鸟眼比做照相机的话,那么大多数适于白天活动的鸟的眼睛是小口径的标准镜头,猫头鹰的眼睛就是大口径、长焦距的望远镜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猫头鹰是靠视觉在黑暗中飞行和捕食的。但是,如果用一般鸟类所具有的视觉感觉系统来衡量猫头鹰的话,那么要达到猫头鹰这样的视力,它的整个脑部就得都由视觉神经组成!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对猫头鹰行为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一些鸟类学家把仓鸮(猫头鹰的一种)放在全黑的房间里,用红外摄影设备观察仓鸮的捕鼠活动。实验做得非常巧妙。室内除了地面上撒一些碎纸条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实验开始时,鸟类学家把一只老鼠放入实验室,开始录像。从录像上发现,只要老鼠一踏响地面的碎纸,仓鸮就能快速、准确地抓获它。

生活习性

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当然,猫头鹰在捕食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它正是在各方面适应夜行生活而成为一个高效的夜间捕猎能手。在中国南方有一种猫头鹰非常近似于仓鸮 ,它就是草鸮。草鸮的脸型很像猴子,因而很多人叫它猴面鹰。草鸮经常出没于坟场墓地,飞行时飘忽不定,鸣叫声尖利刺耳,常令人联想起墓地里游荡的野鬼孤魂。实际上,草鸮之所以在坟地出没,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野鼠可供它们捕食。猫头鹰分布在中国的猫头鹰大约有26种,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独特的羽毛设计使夜行猫头鹰成为世界上最安静的飞行鸟,对于它们的猎物来说有时甚至是无声的。它的双眼不像其他鸟类那样生在头部两侧,而是长在正前方。猫头鹰的大眼睛只能超前看,要向两边看的时候,就必须转动它的头。猫头鹰的脖子又长又柔软,能转动270度。由于是夜间出来捕食的种类,它们的听力十分的敏锐,它的两只耳朵不在同一个水

平上,有利于根据地面猎物发出的声音来确定猎物的正确位置。猫头鹰是现存鸟类种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猫头鹰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动物为食。猎物的大小视猫头鹰的体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虫,大到兔子都有。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盘"。嘴和爪都弯曲呈钩状。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夜间和黄昏活动,主食鼠类,有时也捕食小鸟或大型昆虫。[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