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柄,读作:bǐng。柄指的是器物的把儿,如"刀柄","|勺柄";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茎枝连着的部分也叫柄。柄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短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柄

注音; ㄅㄧㄥˇ

部首; 木

焊锡结构; 左右结构

拼音; bǐng

词语; 手柄

基本字义

1.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花~。

2. 器物上的把儿:刀~。勺~。

3. 量词,用于有柄物:一~伞。

4.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bǎ)~。话~。

5. 执掌:~政(执掌政权)。~国。

6. 权:国~。民~。

7. 根本:"谦,德之~也"。

宋本广韵

广韵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声调 平水韵 等呼 韵部 韵摄 罗马字 国际音标 柄 陂病 帮 庚三开 去声 敬 开口三等 庚 梗 piengh/pyanq pĭɐŋ

方言集汇

◎ 粤语:beng3 bing3

◎ 客家话:[梅州腔] biang5 [沙头角腔] biang5 [东莞腔] biang5 [海陆丰腔] biang5 [客英字典] biang5 [陆丰腔] biang5 [客语拼音字汇] biang4 [台湾四县腔] biang5 [宝安腔] biang5

English

handle, lever, knob; authority

详细释义

柄 <名>

(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同本义

柄,柯也。(柯:斧柄。)――《说文》

覆之南柄。――《仪礼·少牢礼》

有柄。――《仪礼·大射礼》

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柄子(方言。器物的把儿);刀柄;勺柄;曲柄(曲轴的弯曲部分)

权力

刘爱塔、张尔心,叛将也,(袁可立)则离其腹心,解其兵柄。--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而皇上无寸柄。――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权柄(所掌握的权力);柄用(被重用而掌握大权);柄令(权柄;命令)

植物的花、叶、果和枝茎相连的部分

比喻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点、漏洞

根本

柄 bǐng

①器具的把:锄~。

②植物的花、叶或果实与茎或枝连着的部分:花~、叶~。

③比喻言行上的短处:把~、话~。

④执掌:~政。

⑤权:国~。

⑥量词。两~斧子。

汉字演变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柄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5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陂病切,兵去声。一作棅。《说文》柯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秦无卢。《注》戈戟柄。

又爵豆之属亦有柄。《礼·祭统》尸酢夫人执柄。《管子·弟子职》进柄尺。

又本也。《易·下系》坤为地为柄。

又权也。《左传·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权,又执民柄。

又《韩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

又山名。《山海经》柄山,其上多玉。

又通枋。详枋字注。

又通秉。斗柄。《史记·天官书》作斗秉。

又《集韵》补永切,音丙。持也。

又《唐韵》《古音》必漾切。义同。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柄

柯也。从木丙声。棅,或从秉。陂病切

说文解字注 柯也。柄之本义专谓斧柯。引伸为凡柄之偁。周礼,礼经作枋。丙声方声同在十部也。从木。丙声。陂病切。古音在十部。[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