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姆·巴维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2月21日) |
柏姆-巴维克 | |
---|---|
原图链接 来自360网 | |
出生 |
1851年 奥地利 |
逝世 | 1914年 |
国籍 | 奥地利 |
别名 | 庞巴维克 |
职业 | 经济学家 |
知名作品 |
《资本与利息》 |
柏姆-巴维克( Eugen Böhm-Bawerk,1851-1914 ),亦译庞巴维克。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的全面发展者。
人物简介
柏姆·巴维克早年曾经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到奥地利政府供职。曾与其同学 F.von 维塞尔一起去德国海德堡、耶拿、莱比锡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881~1889年,任因斯布鲁克大学教授。1889年供职于奥匈帝国财政部。1895、1897、1900年,三次任奥匈帝国财政大臣。1905~1914年任维也纳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911年被选为维也纳科学院院长。
人物生平
曾就读于维也纳大学法律专业,后在海得尔贝格大学、莱比锡大学和耶拿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881年任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889年进入奥国财政部,任币制改革委员会的副主席。自1895年开始,三度出任奥匈帝国财政部长。1904年辞去财政部长职务,任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
庞巴维克是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新古典理论的主要传播者,他对新古典经济理论取代古典经济理论而占统治地位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发展了资本与利息理论,并解释了实际利率必须是正数的原因;他是首次将时间因素与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经济学家之一,还发展了由时间因素扮演关键角色的经济学。
庞巴维克既是一名公务员,又是个学者。在晚年,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当时仍是一个强国的奥地利的政界,他都是一位元老。作为一位政府官员和经济政策制定者,他是极其成功的。但今天人们还记得他,主要是由于他对经济理论的贡献,他的《资本与利息》已成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科学发展史上最重要、最有创造性的著作”。
《资本与利息》的第一卷题为《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出版于1884年。从形式上看,这是一本专题的经济学说史-利息理论的批判史,庞巴维克对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起一直到与他同时代经济学家们的各种利息理论都有所论述和批评。第二卷题为《资本实证论》,出版于1889年,系统地阐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以此为基础的利息时差论。利息理论是《资本实证论》的重点,在论题的其他部分里,总的说来,庞巴维克至少可以追随过去的理论家们的理论。但对利息现象,他提出一个完全属于开辟新领域的解释。这一著作使庞巴维克成为团结在卡尔·门格尔周围的一群经济学家中的领导成员之一,这些人后来就被称为奥地利学派,庞巴维克的理论也有力地影响了自19世纪80年代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理论的发展。
庞巴维克是边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资本与利息》是科学发展史上最重要最有创造性的著作,其核心是时差的价值、资本和利息理论。庞巴维克是主张效用价值论的,他以边际效用论代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利息时差论否定和代替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一些学者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达到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粉饰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其实,上层建筑本来就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经济学及经济学家也不例外。再者,“剥削”其实质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不同的阶级集团,不同的经济学派必然会有不同的内涵界定。如果资本雇佣劳动,资本家获取利润或利息,也就是“一个阶级占有另一个阶级的劳动”,就是“剥削”,那么庞巴维克主张利息是时间的报酬而非剩余劳动的转化,可能具有掩盖剥削的目的,但这仅仅是一家学派的看法,而非问题的全部。
庞巴维克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物质财富的相互关系”。他认为人类的欲望是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而自然提供的满足欲望的物品是有限的,因此便产生了经济问题,产生了如何经济地使用物质财富的问题,人类欲望与满足欲望的物品的关系便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庞巴维克是以边际论“苦乐心理”学说为依据,把个人心理动机归结为追求享乐和避免痛苦,认为追求享乐、避免痛苦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动力,政治经济学应从个人追求享乐、避免痛苦的欲望中寻找社会经济的一般规律。因此,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完全从属于心理学的学科,是实用心理学。在他看来,客观经济规律不过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如价值、价格、利息、工资等不过是表现个人心理感受的概念,他就是从个人心理出发来研究经济问题,探讨经济生活的普遍规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庞巴维克最主要的经济理论,他认为价值论是研究物品与物品欲望满足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在消费中的心理反应关系。
理论学说
奥地利先令上的柏姆-巴维克头像
与维塞尔共同发展了边际效用价值说。提出利息的时差说,认为利息相对当时财物和未来财物的主观评价的差额。并提出迂回生产理论,认为使用土地和劳动于生产时,如不把它直接用于最终目的的消费资料的生产,而是先投于只有间接作用的中间生产物,即生产资料的生产,使最终消费资料的生产迂回地来实现,比较更为便利 ,认为资本的经济机能就是维持迂回生产。实际上是混淆了生产资料和资本。
方法论:
反对历史方法,主张采用抽象演绎法,把孤立个人或个体经济看作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的缩影,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说明复杂的经济显示。用人类追求享乐、避免痛苦的心理解释个人经济行为的动机。宣称政治经济学是实用心理学。
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
①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他认为价值分为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主观价值是主体、本质,客观价值是其产物。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交换价值。
②价值由人们的主观评价而定,他否认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物品只有具有希缺性时,才会引起人们的主观评价而具有价值。
③价值的尺度是边际效用。
④生产性物品(生产资料)价值的决定。价值产生于消费领域,所以生产资料的价值由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
⑤客观交换价值(价格论)。他认为,买卖双方众多个人对物品都有不同的各自主观评价,接近于供求平衡的两对买卖者称为边际对偶。市场价格是由边际对偶的主张评价所限制和决定的。
( ②③④是庞巴维克和奥地利学派共同的。)
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把利润、利息、地租等各种收入都归结为人在不同时期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不同的结果。他批评利息的“使用理论”,他认为产生利息的交易仍是一种商品的交换,存在所有权的转移,他把所有物品分为两类:直接满足欲望的当时物品;满足将来欲望的将来物品,两者存在价值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一切资本利息的来源。他把两者的差别归结为人们对当时物品的主观评价较高。庞巴维克把利息分为三种形态:①借贷利息,利息的一般形态。②企业利润,利息的特殊形态。③耐久物品的利息,也即租金。
主要著作
有《经济财货价值理论纲要》(1886);二卷本的《资本与资本利息》,第一卷为《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为《资本实证论》(1889);还有《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在这些著作中,用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来否定和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否定马克思认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奥地利学派中,柏姆·巴维克对边际效用学说阐述得最系统最完整,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影响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