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柑橘黑斑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柑橘黑斑病

柑橘黑斑病
原圖鏈接

柑桔黑斑病又名黑星病,是由柑橘叶点霉菌所引起的、发生在将成熟的柑桔果实上的一种病害。病斑初时小,红褐色。扩大后圆形,边缘暗红褐色乃至黑褐色,中部凹陷,灰褐色乃至灰色,其上生一个至几个以至十几个黑色小粒点。

柑桔黑斑病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品质降低,不耐贮藏。果实在贮运期可继续发病。病斑较大,不规则形。病部往往受腐生菌侵染而引起寄主包括柑、桔、柚、甜橙柠檬香橙等。

黑斑病菌只在幼果起进行侵染,防治该病要贯彻以喷药保果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信息

中文名:柑桔黑斑病

柑橘黑斑病1
原圖鏈接

别 名:黑星病、柑橘黑斑病

病原:柑橘叶点霉菌

为害部位:果实

为害植物:柑桔

病害学史

1895年,Benson初次在澳大利亚一柑桔园中发现柑桔黑斑病,并发表柑桔黑斑病病果的图片。1948年,Kiely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现柑桔黑斑病病菌为柑桔球座菌并命名为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该病菌属子囊菌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座菌属。Mcalpine初次将该病害病原鉴定为柑桔茎点霉Phoma citricarpa McAlpine。1973年,Van der Aa经过翻阅资料和从新检测模式菌,将柑桔茎点霉归到叶点霉属,重新命名为柑桔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citricarpa MeAlpine VanderAa。因中国以外发现并研究较早,所以对中国国内研究带来诸多便利条件。

1919年,日本学者泽田兼吉在中国台湾发现柑桔黑斑病,随后Lee报导了中国南部地区柑桔黑斑病调研情况。Fawcett在1936年记录柑桔黑斑病在中国福建、云南、浙江等主要产区出现。朱伟生和曾宪铭对引起柑桔黑斑病的病原菌先后做了全面报导。蒲占清等对浙江台州地区柑桔黑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台州黄岩地区柑桔黑斑病染病比较普遍,其中当地早桔、慢枯和黄岩蜜柑染病较严重。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受害较轻。果实被害后症状分黑斑型和黑星型两种。黑斑型:发病初期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1~3厘米,中央稍凹陷,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为害严重时病斑可覆盖大部分果面,在果实储藏期间会发生腐烂、僵缩如炭状。

黑星型:常发生在接近成熟的果实上,病斑初期为褐色小圆点,后扩大成直径2~3毫米的圆形黑褐色斑,周围稍隆起,中央凹陷呈灰褐色,其上有许多小黑点,一般只为害果皮,果实上病斑多时会引起落果。[1]

病原特征

柑桔黑斑病原菌为柑橘叶点霉菌(Phoma citricarpn McAlp.)属半知菌类,球壳孢目。有性世代(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 属子囊菌。病斑上的黑色小粒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近球形,黑褐色,大小为120(-350)微米×85(-195)微米,有孔口,孔口为14-17微米。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7(-12)微米×5.3(-7)微米;另一种短杆状,两端略膨大,单胞,无色,大小为6(-8.5)微米×1.8(-2.5)微米。这两种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同一个分生孢子器里。分生孢子梗长形,顶端细,无色,单胞,大小为9(-11)微米×1(-2)微米。该菌发育适温为15-38℃,最适温度为25℃左右。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斑上越冬。翌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病菌萌发繁殖,借风雨、昆虫传播。病菌发育温度15~38℃,最适温度在25℃左右,高温有利于发病。通常在柑橘谢花后1.5个月内侵入幼果,7月底至8月初开始发病,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春季高温、多雨,晴雨相间的天气发病重,果园管理粗放、受冻、树势衰弱、果实采收过晚有利于发病;健壮树、幼树发病轻。柑橘中的橘类,如早橘、本地早、南丰蜜橘红橘椪柑,柑类的蕉柑,以及柠檬沙田柚等品种发病较重。

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柑橘黑斑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器在病株及病残体上存活越冬,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但病害潜育期可长达2、3个月以上,故果实在青果期虽已受侵染,要到果实近成熟期才显现症状。通常温暖多雨天气及果实郁闭有利发病。[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冬季清园,减少侵染源:结合采果修剪,注意剪除病枝叶,并将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并结合防治其它病虫,喷一次波美0.8-1度石硫合剂。

果园管理:为了做好柑桔黑斑病的防治工作,对易感染柑桔黑斑病的品种苗木主要是通过对苗圃、果园进行杀菌消毒来预防,并且做好果园管理。在果苗的选择方面,应选择无病苗,并且做好检疫消毒,加强果树的修剪,在越冬期间,需要做好果树的修剪,以增强通风透光,减少阴遮。加强果园的水分管理,完善果园的灌溉系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在花芽形态分化期(11-12月),春梢萌动及开花期(2-4月)和果实膨大期、着色期(6-10月)遇干旱应及时灌溉;在多雨李节和暴雨后对果园积水要及时排除。

化学防治

喷药保果:柑桔黑斑病病菌只在幼果期进行侵染,喷药保果必须在落花后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内进行。每隔15天喷1次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共喷2-3次。喷波尔多液后要注意加强对锈壁虱的防治。也可用代森锰锌类的大生M-45或必得利与铜制剂交替使用。据中国广东新会县经验,5-7月间喷3次0.6:1:100波尔多液,收效良好。据中国四川重庆试验,6月下旬至7月下旬喷2次或7月下旬喷一次内吸性杀菌剂,如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可显著减轻为害。

也可在花后45日内和8月份前后进行喷药保护,间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可选用43%好力克SC600 倍液,70%安泰生WP3000倍液,80%大生M-45WP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800-1000倍液,50%多菌灵WP6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0-400倍液,0.5:1:100波尔多液等,注意药剂轮换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关视频

柑橘病虫害识别


柑橘黑星病和砂皮病如何区分?症状不同防治药剂类似,预防为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