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Santiago Peirce,1839年9月10日-1914年4月19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是美国的通才。他是哲学家、科学家和多部著作的作者,这一著作至今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被认为是哲学实用主义的创造者,也是符号学发展的先驱之一。[1]

他被威廉·詹姆士认为是美国当代实用主义的奠基人。[2]

早年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后任教于霍普金斯大学。

但他现在几乎被当作了哲学家

皮尔士在其一生中,被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次要的文献都很缺乏。他的很多巨著仍未出版。

家世

皮尔士的父亲本杰明·皮尔士是哈佛的数学与天文学教授,曾做过哈佛数学系主任,是线性代数的发现者。本杰明除了在哈佛授课外,他是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创始人,还是“美国大地测量局”的第三任局长。这家联邦机构在本杰明任内时迅速成长。

职业生涯

  皮尔士的职业生涯中,花在学术机构的时间很短,只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当过几年讲师,教逻辑,学生里出了两个哲学家,一个是后来的哈佛教授罗伊斯,还一个就是杜威(美国实用主义的奠基式人),也是胡适之的老师。。

在1880年代末和1890年代末期,皮尔斯(Peirce)开发了范围更广的标志性逻辑表示系统,即他的存在图。然而,这部作品在他的一生中都没有出版过,直到1960年代才得到认可。

皮尔士一生最长时间的雇主是他爸主持的“美国大地测量局”。他爸死后,他失去了保护伞,被迫离开那个薪水不错的铁饭碗,成了无业游民,他一下子进入赤贫状态。终身好友詹姆士为他奔走活动,并给哈佛校长写信,企图让该校哲学系给他一个临时的职位。他只能在哈佛打些零工。在詹姆士的帮助下,皮尔士开始为美国几家哲学和科普杂志撰稿,虽然有些文章后来成为实用主义的经典,但当时的稿费收入微薄,难以糊口。皮尔士的父亲本杰明吸食鸦片和乙醚,认为这能提升脑力。皮尔士从他爸那染上这恶习,他的业馀爱好之一就是DIY各种毒品,这加重了他的病情、恶化了财务状况。詹姆士死后四年,皮尔士死于贫病交加。

  皮尔士在世时没没无名,但死后声誉渐起。现在有证据表明,维特根斯坦也知道皮尔士并受其影响。维特的《逻辑哲学论》出版于1921年,那时他正在乡村小学教书。1922至1923年间,十九岁的拉姆齐多次造访维特,一边学德文,一边翻译《逻辑哲学论》。

身后的第一本文集《机会、爱、逻辑》出版

1923年,皮尔士身后的第一本文集《机会,爱,逻辑》出版,引起拉姆齐高度关注。

1923年,拉姆齐维特那本神书写书评时(后发表在Mind上),已经看过皮尔士的文集,他在随后有关概率论和逻辑的文章中多次引用皮尔士。拉姆齐在和维特深谈时,向维特强推皮尔士。维特根斯坦和罗素疏远后,智力上最佩服的人就是拉姆齐了。维特四十岁回归剑桥,拉姆齐功不可没。维特的正式导师是比他小十四岁的拉姆齐。天妒英才,拉姆齐二十六岁就病逝了。历史没法做假设,若拉姆齐再多活几年,皮尔士肯定会更早被人了解。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是一位理性主义者,他对皮尔士更为尊敬,他说自己的语言哲学只是对皮尔士的思想做了解释而已。

后世贡献

皮尔士对逻辑、哲学、符号学有很大得贡献。他是数学研究方法论、科学哲学知识论和形而上学领域中的改革者,他自认为首先是逻辑学家。尽管他主要对形式逻辑做出重要贡献,他的"逻辑"所含盖的很多内容,现在被称做了科学哲学和知识论。他发现并创建了作为符号学分支的逻辑学,他发现逻辑运算可以用电子开关电路完成,因此预见了电子计算机。

约瑟夫·布伦特(Joseph Brent)的《皮尔士传》被公认为目前研究皮尔士生平的最权威、最完整的著作。雷·蒙克为知识型传记设立了高标准。布伦特虽与蒙克的文风不同,但思路接近,《皮尔士传》每条都有根据。作者布伦特是1960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毕业的博士,他博士论文就是《皮尔士传》的原型,但六十年代,皮尔士名声并不显赫,他的传记更没什么人关注。[3]

  印第安纳大学的符号学家兼语言学家托马斯·赛镖客(Sebeok)在1990年翻看研究皮尔士的文献时,不留神发现了布伦特的博士论文,赛教授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找到早已改行的布伦特,并将他引见给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的社长。原书1993年初版,1998年改版。此书的中译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