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家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柴家乡位于运城市河津市东南角,北依汾河,西邻209国道,东接稷山,南通万荣,全乡总人口数31056人,国土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00亩,下辖12个行政村。柴家乡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西周时期,耿国曾建都山王村,古耿河津一说即源于此 。[1]

建制沿革

1961年建柴家公社, 1984年设乡。 2019年,撤乡设柴家镇。

简介

这里土地肥沃,耕作便利,曾被誉为"粮棉之乡",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乡。2007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为2.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60元。截止2011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90元。

历史及发展

历史

这里文化积厚,民艺兴盛,曾被省文化厅授予"管乐之乡"。

发展

近年来,柴家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柴家为目的,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大跨越,产业结构调整大突破,教育事业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促进了柴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现有初中2所,小学10所,在校学生3300余名。幼儿园11所,幼儿1000余名。

交通。柴家乡苍底村离市区仅5分钟车程。境内209国道、临河路、小北路、张柴路纵贯南北,万苍路、闻苍路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卫生。现有乡卫生院1所,位于柴家大街东,坐南朝北,为一级甲等卫生院,占地面积2666m2,现有医生8人,护士8人,服务全乡12个行政村,有床位30张,门诊量平均每天60人。12个村都有卫生室,并达到村级卫生室建设标准化要求。

代表。现有运城市人大代表1名,河津市党代表21名,人大代表16名;乡党代表100名,乡人大代表61名。[2]

农业概况

柴家乡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调优提质现代农业"的工作要求,把一村一品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模式,全力推进"东粮、西菜、南鲜果、中花卉和荒沟养殖"五大农业板块建设步伐,目前,全乡已建成大棚蔬菜基地8个,大棚总面积达到2300余亩;建成400亩月季花卉出口基地、500亩葡萄种植基地、2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1000亩鲜果种植基地和2个规模养殖小区。完成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4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成立专业合作社20个,其中2个被确定为地级重点扶持合作社,1个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合作社。境内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个,即河津市通和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津市城南柴家乡山王村北,属股份企业,企业总资产325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242万元。企业现有训练有素的员工2000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技术人员10人,大专以上学历20人。该公司是河津市200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扶持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加工生产芦笋、美国洋蓟、韭葱、西班牙甜椒等特种蔬菜罐头食品,自投入生产以来,完成生产车间建设4000平米,安装日产100吨的冷藏保鲜库一座,建芦笋基地4000亩。2011年该公司特色蔬菜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围绕构建和谐柴家的目标,柴家乡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完成校安工程建设,积极解决村级小学取暖问题,特色学校建设取得新成效,中考成绩实现九连冠;坚持安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新农合参合率达99%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0%以上;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每年都举办各种培训会20余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农民的农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提高;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直补、绿化租地、低保、大病救助等各项惠农资金足额发放到位。截止目前,12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和村级便民连锁店全覆盖。该乡2006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2011年50%的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2012年将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全覆盖。12个村完成了村庄绿化,9个村实现了巷道亮化。

受表彰情况

2009年,柴家乡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村财务管理示范乡镇";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对口争资先进单位"、"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信访矛排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3]

名胜古迹

柴家乡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西周时期,耿国曾建都山王村,古耿河津一说即源于此;古迹有春秋时代耿国都城、玉帝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