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柴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柴桂
1421807727421.jpg
图片来源 http://www.39yst.com/zybk/201501/222954.s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柴桂

汉语拼音:Chái Guì
别名:三条筋、桂皮、肉桂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肝、脾经
功能:温通经脉,行气止痛
主治:寒湿痹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柴桂,中药名。为樟科樟属植物柴桂Cinnamomum tamala(Buch.-Ham.)Nees et Eberm.[Laurs tamala Buch.-Ham.]的树皮和叶。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寒湿痹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柴桂

拼音名:Chái Guì

别名:三条筋、桂皮、肉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tamala(Buch.-Ham.)Nees et Eberm.[Laurs tamala Buch.-Ham.]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柴桂的树皮或叶。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收,切碎,晒干。

原形态

柴桂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褐色,有芳香气。枝条茶褐色,无毛,幼时略被微柔毛,后渐脱落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5-13mm,无毛;叶片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7.5-15cm,宽3-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绿白色,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和侧脉在叶上面稍凸起,下面显着凸起,网脉两面略明显,薄革质。圆锥花序腋生和顶生,长5-10cm,疏被灰白色微柔毛,分枝末端具3-5朵花作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约6mm,白绿色,花梗长4-6mm,被灰白色微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2mm,花被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4mm,宽约1.5mm,先端钝;能育雄蕊9,花丝被灰白色柔毛,第1-2轮雄蕊长约3.8mm,花药卵状长圆形,长1.3mm,4室,内向瓣裂,花丝长约2.5mm,无腺体,第3轮雄蕊长约4mm,花药长圆形,长1.5mm,4室,外向瓣裂,花丝长约2.5mm,近下部有1对卵状心形腺体;退化雄蕊3,长1.7mm,被柔毛,箭头形,具柄;子房卵球形,长约1.2mm,被柔毛,花柱长3.6mm,柱头不明显。花期4-5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谷地常绿阔叶林中或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

性状

性状鉴别

树皮略呈筒状、半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长短厚薄不等。外皮灰褐色,有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显的皮孔;内表面红棕色,光滑,有不明显的细纵纹。质硬而脆,折断面整齐。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辣。

以皮薄、油润、香气浓、味甜而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壁厚,木化。皮层有较多厚壁细胞,类方形,直径32-40um,壁均匀增厚或内壁厚。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大,多数长圆形,长径72-180-240μm,短径32-80μm,壁厚20-28μm,也有短椭圆形或圆形的,直径60-70um。韧皮束外端有较大的石细胞群及少量厚壁细胞群散在。射线细胞中有草酸钙小方晶。

化学成分

树皮及叶均含挥发油,叶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eugenol),占78%,还含水芹烯(phellandrene),樟脑(camphor)等。树皮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等。柴桂另含3,4',5,7-四羟基黄酮(3,4',5,7-tetrahydroxyflavone),3,3',4',5,7-五羟基黄酮(3,3',4',5,7-pentahydroxyflavone),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pyran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3,7-di-○-rhamnopyranoside)和槲皮素-3-O-芸香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

药理作用

挥发油对胃有局部刺激作用,能解除或减轻恶心和胃肠胀气。

性味

辛;甘;温

归经

肝;脾经

功能主治

温通经脉;行气止痛。主寒湿痹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研末,0.3-0.5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注意

阴虚者禁服。[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柴桂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柴桂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