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树鹨东北亚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Dymh讨论 | 贡献2021年4月23日 (五) 12:4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树鹨东北亚种</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bkimg.cdn…”)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树鹨东北亚种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名:树鹨东北亚种

拉丁学名:Anthus

hodgsoni yunnan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鹡鸰科

属:鹨属

种:树鹨

亚 种:树鹨东北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Uchida

et Kuroda, 1916

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外文名:Olive-backed Pipit

树鹨东北亚种(学名:Anthus hodgsoni yunnanensis)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野外停栖时,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体长15-16厘米。上体橄榄绿色具褐色纵纹,尤以头部较明显。眉纹乳白色或棕黄色,耳后有一白斑。下体灰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喜欢在针叶、阔叶、杂木等种类树林或附近的草地栖息,也好集群活动。性很机警,稍有动静立即飞往树上,并发出高声鸣叫。 [1]

树鹨东北亚种形态特征

树鹨东北亚种 上体橄榄绿色或绿褐色,头顶具细密的黑褐色纵纹,往后到背部纵纹逐渐不明显。眼先黄白色或棕色,眉纹自嘴基起棕黄色,后转为白色或棕白色、具黑褐色贯眼纹。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几纯橄榄绿色、无纵纹或纵纹极不明显。

两翅黑褐色具橄榄黄绿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或棕白色端斑。尾羽黑褐色具橄榄绿色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具大型楔状白斑,次一对外侧尾羽仅尖端白色。颏、喉白色或棕白色,喉侧有黑褐色颧纹,胸皮黄白色或棕白色,其余下体白色,胸和两胁具粗著的黑色纵纹。

虹膜红褐色,上嘴黑色,下嘴肉黄色,跗蹠和趾肉色或肉褐色。全长145-158毫米。后爪显著弯曲且短于后趾。上体橄榄绿,头部有黑褐色纵纹,且有明显的棕黄色眉纹和耳后白斑;与指名亚种的区别在于东北亚种上体橄榄绿色且纵纹不明显,颏与喉棕红色。

大小量度:体重♂20-26克,♀15-25克;体长♂140-170毫米,♀141-165毫米;嘴峰♀11-14毫米;♀11-14毫米;翅♂78-92毫米,♀75-87毫米;尾♂59-72毫米,♀58-70毫米;跗蹠♂19-24毫米,♀18-23毫米。(注:雄性——♂;雌性——♀)

树鹨东北亚种生活习性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山地森林中,在中国北方可达海拔4000m左右的高山森林地带。夏季主要在高山矮曲林和疏林灌丛栖息。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多栖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常活动在林缘、路边、河谷、林间空地、高山苔原、草地等各类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居民点。

食物主要有鳞翅目幼虫、蝗虫、象鼻虫、虻、金花虫、甲虫、蚂蚁、蜷象等昆虫,也吃蜘蛛、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吃苔藓、谷粒、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迁徙期间亦集成较大的群。多在地上奔跑觅食。性机警,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边飞边发出‘chi-chi-chi’的叫声,声音尖细。站立时尾常上下摆动 。

树鹨东北亚种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东至勘察加,外贝加尔地区,蒙古,千岛群岛,库页岛,北海道,越南(红岛),朝鲜,菲律宾,中南半岛,印度,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博克图,乌特拉旗,东部),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南部),河北,青海(东部,斑玛),长江以南地区,四川(西南部),云南,西藏(南部,左贡),台湾,海南 。

树鹨东北亚种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林间路边或林中空地等开阔地区地上草丛或灌木旁凹坑内,也在林中溪流岸边石隙下浅坑内营巢。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

巢呈浅杯状,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由枯草茎、草叶、松针和苔藓构成。巢的大小为外径8-13厘米,内径6.5-8.7厘米,高6.7厘米,深4-4.8厘米。每个巢约需1个星期即可筑成,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天产卵1枚,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4-6枚,多为5枚。

卵鸭蛋青色、被有紫红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为椭圆形,大小为14.5-17.0毫米×20.0-23.3毫米,重1.8-2.0克。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15天。

树鹨东北亚种所属亚种

该物种分化出2个亚种,这2个亚种中国和湖南均有分布,嘴纤细,上嘴黑褐色,下嘴基部黄褐先端黑褐。额、头顶、枕部和后颈黄绿色,具黑褐色羽轴纹。背黄绿色,黑褐色羽干纹隐约可见。腰部纯色。颏和喉则呈棕红色,两侧各有一条黑褐色髭纵,胸部羽毛棕黄色,具明显的黑色粗纹。腹部白色,具黑褐色纵纹。两胁沾黄亦具纵纹。尾下覆羽白色。翼黑褐色,初级飞羽9枚,飞羽式:1≥2≥3≥4>5>6~7>8>9,第2、第3、第4枚初级飞羽有切迹,各飞羽外啊具橄榄绿色狭缘,内啊有灰白色宽缘。大、中覆羽尖端白色,形成2道白色的翼斑。尾羽12枚,黑褐色,橄榄绿色狭缘,最外2枚外侧尾羽具白色楔状斑 。

树鹨东北亚种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来源

  1. 树鹨东北亚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