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栗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栗属,约12种,分布于欧、美、亚洲。中国有4种,其中日本栗为引种,在东北地区栽种,其余全国多数省区均有,但在南方炎热地区生长不良。为落叶乔木,侧枝无顶芽,叶缘有锐齿,花序直立,雄花的退化雌蕊密被毛,雌花单或多朵生于一壳斗内,子房6室,花柱6~9,柱头点状,壳斗全包坚果,瓣裂,刺长而密,子叶多呈镶嵌状。木材均属环孔材,木射线单列,材质坚实,结构密致。常见种如栗(或称板栗),原产中国,其中河北的良乡板栗、华北魁栗尤为著名。繁殖多用嫁接。种子除含淀粉外尚含少量蛋白质及脂肪。壳斗民间用作清热去湿药。茅栗和锥栗均为野生,坚果均较小,但若栽培管理得当,结果率及种子的淀粉率均较高。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稀灌木,树皮纵裂,无顶芽,冬芽为3-4片芽鳞包被;叶互生,叶缘有锐裂齿,羽状侧脉直达齿尖,齿尖常呈芒状;托叶对生,早落。

花单性同株或为混合花序,则雄花位于花序轴的上部,雌花位于下部;穗状花序,直立,通常单穗腋生枝的上部叶腋间,偶因小枝顶部的叶退化而形成总状排列;花被(5)6裂;雄花1-3(5)朵聚生成簇,每簇有3片苞片,每朵雄花有雄蕊12-10枚,中央有被长绒毛的不育雌蕊,花丝细长,花药细小,2室,背着;雌花1-3(-7)朵聚生于一壳斗内,花柱9或6枚,子房9或6室,每室有顶生的胚珠2颗,仅1室1胚珠发育,柱头与花柱等粗,细点状;壳斗外壁在授粉后不久即长出短刺,刺随壳斗的增大而增长且密集;壳斗4瓣裂,有栗褐色坚果1-3(5)个,通称栗子,果顶部常被伏毛,底部有淡黄白色略粗糙的果脐;每果有1(2-3)种子,种皮红棕色至暗褐色,被伏贴的丝光质毛,不育胚珠位于种皮的顶部,子叶平凸,等大,若不等大,则镶嵌状,富含淀粉与糖,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1]

生长环境

栗:海拔2800米山地,仅见栽培。

锥栗:生于海拔100-1800米的丘陵与山地,常见于落叶或常绿的混交林中。

茅栗:生于海拔400-2000米丘陵山地,较常见于山坡灌木丛中,与阔叶常绿或落叶树混生。

地理分布

分布亚洲、欧洲南部及其以东地区、非洲北部、北美东部。在亚洲,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伊朗,南部稍越过北回归线以南。中国有4 种及1变种,其中有1种为引进栽培,东北自吉林、西北至甘肃南部,东至台湾、南至广州近郊,均有分布。

下级分类

我国有4 种及1变种,其中有1种为引进栽培,东北自吉林、西北至甘肃南部,东至台湾、南至广州近郊,均有分布。

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叶背无鳞腺,有星芒状伏贴绒毛,或因毛脱落变为几无毛。

茅栗Castanea seguinii Dode:叶背无毛,或仅嫩叶背面叶脉有稀疏单毛。

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 Sieb. & Zucc.叶背有灰白色或黄灰色星芒状伏贴绒毛。

锥栗(原变种)Castanea henryi (Skan) Rehd. & E. H. Wils. var. henryi:嫩叶背面中脉有稀疏单毛及黄色鳞腺;雄花簇有花1-3朵;每壳斗有雌花1朵。

峨眉锥栗(变种)Castanea henryi (Skan) Rehd. & E. H. Wils. var. omeiensis Fang:嫩叶背面被灰白色星芒状绒毛,在叶脉上尚有疏少的单长毛;雄花簇有花3-5朵。

经济价值

各个种的果均含淀粉和糖,可生食、熟食或制干粉。木材坚实,属优质材。花蜜和花粉丰富,是重要蜜粉源植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