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校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校准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一组操作。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该定义的含义是:

⒈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⒉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校准的目的是:

⒈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

⒉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

⒊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

⒋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校准结果。

⒌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的一个确定的过程,用来确定已知输入值和输出值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预定义过程的执行。

校准calibration

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在规定条件下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从示值与所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

注:

⒈校准可以用综述、校准函数、校准图、校准曲线或校准表格的形式表示。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包括对具有测量不确定度的示值的修正,加修正值或乘修正因子。

⒉校准不应与测量系统的调整及常错误称作的“自校准”相混淆,也不要与检定相混淆。

⒊通常,只把上述定义中的第一步认为是校准。

基本要求

校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

⑴环境条件 校准如在实验室进行,则环境条件应满足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中要求的温度、湿度等规定。校准如在现场进行,则环境条件以能满足仪表现场使用的条件为准。

⑵仪器 作为校准用的标准仪器其误差限应是被校表误差限的1/3~1/10。

⑶人员 进行校准的人员应经有效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只有持证人员方可出具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也只有这种证书和报告才认为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