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格律,(英语: Gregory )指韵文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格律本来自音乐,在音乐散佚后,经研究者总结古诗歌的共同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格律。
要素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1]。
律诗的格律
律诗共可分为四种不同的音韵格式,即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仄收式和平起平收式。它们均由四种句式组成:仄仄脚、平平脚、仄平脚和平仄脚。除仄平脚外,其余句式首字的平仄均可更换。其余如变格、变体、拗救等,不再详述。
律诗在押韵上,只允许押平韵,且一般要求押《平水韵》,比词、散曲的韵严格。
律诗在格式上,保留了骈体文章、诗歌的特点,要求颔联(第二联)、颈联(第三联)两联严格对仗。
词、散曲的格律
词和散曲的格式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词牌名和曲牌名下,字数、句式、平仄和韵各不相同,具体可查找各词牌和曲牌,如:《定风波》。押韵上,词依《词林正韵》,散曲依《中原音韵》。
诗不比词、散曲的韵严格,其实近体诗仅粗略区分平、仄二声韵,词和散曲却必须细分阴平、阳平,及仄之上去入。其中词还可常见古人在依谱填词时有“借入声为平声”的通用法则﹙请参宋词﹚。
词牌分类
按词牌分类,根据两部较全面的词谱文献统计,《词律》收唐至元末词牌共660调,1186体;《词谱》收唐至元末词牌共826调,2306体。
按字数多少分类: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58字以下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字数多少不一,差异颇大。最短的《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最长的《莺啼序》有240个字。
按节奏兼顾长短的分类:唐宋词中常见到的有“令、引、近、慢、序”等词牌。“令”即一般字数较少的小令,如《十六字令》、《调笑令》等。《毛泽东诗词 选》中也有三首《十六字令》[2]。“引”来源于大型乐曲的前奏,就是引子的意思。一般每片六拍。“近”一般属中调,如《好事近》、《祝英台近》等。“慢”即慢曲、慢调,一般多为长调。每片八拍,节奏舒缓。“序”是从唐宋大曲散序或中序中摘取制成的,一般均为长调。
按词的分片分类:有单调、上下片、三片、四片等不同的结构。分片也叫分段。一首词也可称做一阕,一阕词的上下段或上阕、下阕,不分上下阕的即为单调,重叠的称双调,三片、四片的也称三叠、四叠。
视频
格律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第一节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豆丁网,2017-1-12
- ↑ 十六字令三首,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