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爾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格里爾遜 |
中文名:格里爾遜 國籍:英國 職業:電影製片人、導演、理論家,英國紀錄片運動創始人 生卒:(1898~1972) |
格里爾遜(1898~1972) ,英國電影製片人、導演、理論家,英國紀錄片運動創始人。194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命他為群眾宣傳署署長。著作有《格里爾遜論紀錄電影》。
基本信息
中文名:格里爾遜
國籍:英國
職業:電影製片人、導演、理論家,英國紀錄片運動創始人
生卒:(1898~1972)
職業生涯
1898年 4月26日生於蘇格蘭迪恩斯頓,1972年2 月19日卒於巴斯。從格拉斯哥大學哲學系畢業後,曾在達勒姆大學講學。1924年在美國洛克菲勒研究基金會鑽研傳播工具對輿論的影響。 3年中發表了許多論文。1926年他為紐約《太陽報》寫影評。論述R.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拿》時,首先用了紀錄片這個名詞。他以社會學家而不是以美學家的眼光來談論電影對公眾的影響。1927年回英國,次年帝國交易局電影部資助他拍攝第一部由他導演的影片《漂網漁船》(1929)。此片描寫北海鯡魚漁民的生活。1934年他導演了另一部影片《斯凱島捕魚堤》。他以更多的精力提倡紀錄片運動,並吸收有志於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參加進來在他的指導下,1930~1933年間他們拍出大約 100部紀錄影片。1933年,他們併入英國郵政總局,得到的經費更多,技術和內容都有進步,拍出了有名的《錫蘭之歌》(1935)和《夜郵》(1936)。1939年加拿大政府任命他為電影管理專員,他協助建立加拿大全國電影委員會。1941年為加拿大製作的紀錄片《丘吉爾島》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1945年他辭職去美國成立《世界今日》股份有限公司,194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命他為群眾宣傳署署長。從1957年起他每周主持英國電視播映一次,選映世界各地的紀錄影片。著作有《格里爾遜論紀錄電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