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桂花大蓑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桂花大蓑蛾

形態特徵

成蟲的雌雄形態差異很大。雄成蟲體長15~20毫米,翅展30~35毫米,暗褐色,前翅近外緣有3~5個半透明的斑紋,後翅褐色。雌成蟲無翅,形狀像蛆,長約26毫米,身體污白色,腹部肥大,尾端細小。

幼蟲長大後,雌雄也明顯不同,雌幼蟲肥壯,成長時體長25~40毫米,頭赤褐色,胸部背板灰黃褐色,腹部黑褐色;雄幼蟲成長時體長17~24毫米,頭黃褐色,胸腹部均為灰黃褐色。

卵橢圓形,淺黃色。

蛹體長約30毫米,赤褐色。護囊長達40~60毫米,囊外附有較大的碎葉片和少量枝梗,枝梗排列不整齊。

發生規律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該蟲一年發生一代,8~9月間偶有2代成蟲出現,亦產卵孵化,但其幼蟲常不能越冬。一般大多以老熟幼蟲在護囊里掛在樹枝上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成蟲大多在午夜前後羽化,雄蛾黃昏後活躍,有趨光性。5月中旬雌蛾開始產卵,卵產於護囊中的蛹殼裡,平均產卵量約2600粒。6月上旬幼蟲開始孵化,初孵化的幼蟲嚼食葉肉,殘留表皮,食量較小。3~4齡後食量劇增,大量吞食葉片。8~9月間為害最重,幼蟲能吐絲懸掛在樹枝上,隨風飄散,故俗稱「吊死鬼」。幼蟲向光,在桂花上多聚集在枝梢和樹頂為害。幼蟲老熟後即在護囊內化蛹,並以絲緊附於樹葉上越冬。一般在夏季乾旱和炎熱時為害嚴重,降雨多的年份不易成災。[1]

分布與危害

大蓑蛾俗稱皮蟲、吊死鬼,是為害園林植物的主要雜食性害蟲之一。蓑蛾的種類很多,我國有10多種,除大蓑蛾外,還有小蓑蛾白囊蓑蛾茶蓑蛾,其生活習性和防治方法均與大蓑蛾基本相同。它們的幼蟲都吐絲作蟲囊(又稱護囊),上面粘着各種斷枝殘葉,做成各種形式的蟲囊,外形似披蓑衣,故得名蓑蛾。[2]    大蓑蛾主要在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所有的桂花產區均有該蟲為害。尤其是在園林中,當桂花樹鄰近的一些植物上大發生時,可以很快蔓延到桂花樹上,嚴重時可把樹葉吃光,有時它還啃食小枝的樹皮,致使花芽停止發育。

防治方法

1.結合整枝修剪,隨時摘除護囊。

2.用黑光燈或性信息激素誘殺雄成蟲。

3.保護天敵,蓑蛾幼蟲常被瘤姬蜂姬蜂追寄蠅等多種天敵所寄生,寄生率可高達50%以上,因此,要少用殺蟲譜廣的化學農藥,多用專化性強的微生物製劑,如核型多角體病毒製劑、青蟲菌和芽孢桿菌製劑等,不僅對當代幼蟲有較高的毒殺率,而且還能傳遞到下代和避免污染。

4.如蟲口密度大,發生範圍廣,可選用必治(40%啶蟲.毒)1500-2000倍液、國光土殺(40%毒.辛)800-1000倍液、國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均有良好效果。隨着蟲齡的增大,噴藥的濃度也要增大,如必治要用1500倍倍液。噴藥量要多,必須使護囊充分濕潤。噴藥時間以在幼蟲活動多的傍晚進行最好,清晨次之。該蟲有較明顯的忌避性和很強的耐飢性,在噴施某些防治藥物(包括有些微生物製劑)後就拒食,其耐飢力可達三個星期,所以有時常需多次噴藥才可見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