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桑科草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桑科草原
来自快资讯的图片
桑科草原

中文名称 :桑科草原

地理位置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

占地面积 :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

所属城市 :甘肃省夏河县

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这里设有藏式帐篷接待站两处,每年7-9月搭起藏包,为游客准备新鲜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藏区特色风味,还为游客准备了马匹、牦牛、射击篝火晚会等草原旅游节目。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1]

交通信息

可在参观拉卜楞寺后,乘15分钟汽车即到;也可从夏河租自行车到桑科草原,一天10元;从兰州乘车到夏河75元,然后坐出租车可以到桑科草原25元/辆。

主要景点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1公里大夏河滨的桑科草原上,旧称扎西奇寺,是中国著名的藏传佛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曾经是甘、青、川毗邻地区藏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拉卜楞"是藏语之译音,意为佛宫所在之地。拉卜楞寺占地8.2公顷,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主要建筑面有闻思院(又称大经堂)、续部下院、续部上院、时轮院、医药院、喜金刚院等六大扎仓(学院)和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还有经塔、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等建筑。整个建筑布局周密,造型宏丽,富丽堂皇,风格独具。寿禧寺是全寺最高建筑,为六层宫殿式。闻思院为全寺之中枢,分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松赞干布像。正殿内悬有乾隆皇帝御赐匾额。大经堂中有大庭院,可供4000人同时诵经。寺内有许多铜质佛塔,其中有的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寺内还有一尊鎏金佛像,高达10米,是尼泊尔工匠的杰作。这里还珍藏一部用金银汁书写的《甘珠经》,为稀世之宝。寺内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书籍6万余册,在中国喇嘛寺中很有影响。1982年国务院公布拉卜楞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节庆活动

香浪节

香浪节是甘南桑科草原上藏胞的传统节日,"香浪"在藏语中可译为"拾柴"的意思;每逢六月,草原上风景如画,奶甜肉香,寺院的僧人就借口拾柴,来到野外与家人团聚,消遣上几天,后来沿袭成俗。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正值藏区黄金季节,牧场肉香奶甜,人们举家出游,到风景秀美的大草原,搭起帐篷,过上十天半月的轻松闲适的日子。这种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连寺院的僧人也很羡慕,都想同俗家群众一起玩乐几天。天长日久,沿袭下来,并形成了今天的"香浪节"。古老传统的"香浪节"还有节日仪式。节日的前一天早晨,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来到拉布再(系藏语,指祭神塔)的山头上。鸣枪放炮,高声欢呼,煨桑祭神,祈求神灵为大家除灾难,保佑全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然后开始各项娱乐活动。第一项仪式是到山头进行"煨桑",即点燃事先准备好的柏树枝叶,并将藏族人民喜欢吃的食物,如酥油、炒面、曲拉等投入火中。在熊熊柏火的映照下,拂晓的野旷中飘散着一阵阵扑鼻的柏香、油香及食物的香味。男人们骑马围着火堆转圈并鸣枪。接着便进行插箭仪式,就是把高达十几米的木箭插到山头上的大木栏里。 在欢度节日期间,藏胞们还要开展一些富于生活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如赛马、赛牦牛、拔河、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如果你到藏区旅游赶上时节,你可以和热情好客的牧民们尽情玩耍。活动由村中长者主持,主要内容有赛马、赛牛、摔跤、拔河等项目,不论男女老少都踊跃参加。入夜,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围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唱起悠扬动听的歌曲,翩翩起舞,尽情欢乐,直到深夜,一些中老年人及孩子们相继隐去,一对对年轻的情侣则离开帐篷,来到山坡上,树林或小河边,放声唱起拉也(情歌),互相倾诉心中的爱情,憧憬美好的未来。

景点传说

这里是著名的英雄格萨尔王烟祭铸神、赛马称王的地方.藏语中称烟祭为桑火,进行烟祭为煨桑,因此称此地为桑科(煨桑的地域).这里群山环抱,中间开阔平坦,大夏河水从南到北缓缓流过。[3]

相关视频

桑科草原避暑天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