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杆菌性痢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显微镜下人类肠道中常见的志贺氏属杆菌(原图/美联社)。美国出现首例“超级细菌”全球无任何抗生素可治!ETtoday新闻云

杆菌性痢疾(英语:Shigellosis),是由志贺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肠道疾病,病原体可耐酸性,进入人体后,于小肠繁殖,之后进到大肠细胞。症状有腹泻(每天 8~10 次以上)、发烧、恶心,或有毒血症、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tenesmus),有时有轻微或无症状感染。患者因黏膜溃疡导致粪便中有时有血迹或黏液或脓,然而也有许多个案没有血便的情形,幼童可能出现抽搐症状。

疾病概述

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肠道疾病,病原体可耐酸性,只要10到100个病原体即可致病。分布于全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地方性流行病。群聚感染常发生在拥挤或可能接触排泄物之处,如:监狱、托儿所、疗养院、难民营及有男男间性行为者。在自来水不普及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特别容易引起流行,污染的饮水或食物也常引起地区性大规模的流行。

台湾地区地处亚热带,全年都有杆菌性痢疾,主要流行季节是每年6月至10月。另外,国人前往自来水不普及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旅游,如果没有注意饮食卫生,容易遭受杆菌性痢疾感染,不但会严重影响旅游情绪及行程,更可能将致病原带入国内散播,危害家人及亲友的健康。杆菌性痢疾通常具自限性(self-limited),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病程平均 5~7 天。病情严重度及死亡率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及病原菌血清型有关,Shigella dysenteriae type 1 感染导致较高的疾病严重度,合并症包含:毒性巨结肠症(toxic megacolon)、肠穿孔(intestinalperforation)及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住院患者之死亡率高达 20%;而因 Shigella sonnei 引起之感染,病程较短,症状比较轻,除了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感染者之外,鲜少造成死亡。

致病原

志贺氏杆菌

杆菌性痢疾的致病原为痢疾志贺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无鞭毛,无内孢子,直径约0.5~1.5μm,长约1.0~4.0μm,属于肠道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志贺氏菌属(Shigella),分为S. dysenteriae (subgroup A)、S. flexneri (subgroup B)、S. boydii (subgroup C)及S. sonnei (subgroup D)四个亚群、50种血清型。

流行病学

  • (一)分布于全球,估计每年1.25亿人感染杆菌性痢疾,其中1万4千人死亡。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地方性流行病。群聚感染常发生在拥挤或可能接触排泄物之处,如:监狱、托儿所、疗养院、难民营及有男男间性行为者。
  • (二)在资源有限的国家,血清型以S. flexneri为主,在东南亚及已开发国家则以S. sonnei为主要之血清型别。由于抗生素之广泛使用,抗药性菌株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现,并且对多种药有耐性。
  • (三)三分之二之病患及大半死亡病例为10岁以下幼童,小于6个月大之婴儿甚少罹患此病,哺喂母乳对婴幼儿具保护效果,家属之次波感染率高达40%。
  • (四)依传染病监测资料显示,台湾近5年每十万人口本土杆菌性痢疾发生率约0.24,男性发生率较女性为高,目前常见血清型别为S. sonnei及S. flexneri。

传染窝

唯一之带菌者是人。然而,灵长类动物也曾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方式

(一)直接或间接的粪口传染。有症状患者或无症状带原者于解便后,若未澈底清洁受污染的手或指甲,则可能经由直接身体接触或经由处理食物、饮水、其他物品时,间接造成病原体传播。苍蝇可能将病菌带到食品,另外,也可能经由受粪便污染的游憩用水而传播。
(二)在已开发国家,大多数的病例是借由接触病患经粪口途径传播,近年来发生男男间性行为者的抗药菌株群聚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在开发中国家,人与人之间接触的粪口途径、食物或饮水受到病原体污染都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临床症状

感染后常见症状包含:腹泻(每天8~10次以上)、发烧、恶心,或有毒血症、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tenesmus),有时有轻微或无症状感染。患者因黏膜溃疡导致粪便中有时有血迹或黏液或脓,然而也有许多个案没有血便的情形,幼童可能出现抽搐症状。病情严重度及死亡率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及病原菌血清型有关,Shigella dysenteriae type 1感染导致较高的疾病严重度,合并症包含:毒性巨结肠症(toxic megacolon)、肠穿孔(intestinal perforation)及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住院患者之死亡率高达20%;而因Shigella sonnei引起之感染,病程较短,症状比较轻,除了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感染者之外,鲜少造成死亡。

潜伏期

通常1~3天,S. dysenteriae type 1的潜伏期短则12~96小时,有时长达1周。

传染期

急性感染后至粪便中不再检出病菌通常约4周,但偶尔可见无症状带菌者传染期可能持续数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能缩短可传染期。

感受性及抵抗力

10到100个病原体即可致病。孩童、有男男间性行为者、HIV感染者、老人、虚弱、营养不良与至开发中国家旅行者为风险族群;小于10岁的孩童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杆菌性痢疾。

治疗照护

治疗方法

A、人类是该菌的唯一宿主且其具高传染性,为防范疫情蔓延,确诊个案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减短病程,并降低他人感染之风险。
B、近年国内分离Shigella sonnei菌株对于ampicillin, ciprofloxacin,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TMP-SMX)已存有相当比例的抗药性,Shigella flexneri菌株亦发现对azithromycin已存有相当比例的抗药性(监测报告详见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杆菌性痢疾”网页),因此建议所有临床分离菌株,均应执行药敏试验,以确保治疗效果。在药敏试验结果尚未出来前,经验性用药首选为第三代头孢子素如ceftriaxone,必要时,再依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病例追踪管理

A、停止服药治疗后48小时以上,连续二次采集粪便检体复检,二次间隔24小时以上,二次检验结果皆为阴性者,始得解除追踪管理。
B、复检检体应随防疫检体送验单送检验单位检验,送验单上应注明“复检”[1]

并发症

1. 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感染 S. flexneri 特定血清型的患者,约 2%发生关节疼痛、眼睛不适及解尿疼痛,多数的患者症状持续数月至一年,但约 15~30%的患者发展为慢性关节炎。
2. 菌血症(blood stream infections):相当罕见,最常发生在免疫功能降低的病人。
3. 癫痫(seizure):曾有报告指出感染的孩童发高烧或电解质异常时,偶而会发生全身发作(generalized seizures),通常未治疗即缓解。
4. 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病患通常有血便。

检体采检送验

由患者粪便或直肠检体可分离 Shigella 作细菌学诊断。Shigella 在体外仅能存活短暂时间,因此,采检后应迅速进行培养以提高培养率,而分离出的菌株亦应进行抗药性检测。

防疫措施

预防方法

1、注重手部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更换尿布后、接触病人后或接触食物前以肥皂及清水正确洗手的习惯,为阻断传染的最重要措施。厨房工作人员、医、护、托育人员特别应注意经常洗手,这类人员如为确定病例,应暂停工作至解除追踪管理为止。 2、腹泻期间应避免口对肛门的接触。由于复原后数周,粪便中仍可能带有病原体,因此,性行为前后应清洗生殖器、肛门及洗手,肛吻、肛交等性行为应采取适当的防护,之后以肥皂及清水澈底洗手。 3、修建冲水式马桶厕所,无卫生下水道的地区,粪便应经化粪池处理才能排出。厕所内要有阻绝或消灭苍蝇装置(如纱窗等),充分供应卫生纸及设置洗手台,以免粪便污染手指。野营时,粪坑应远离营区,且设在饮用水源之下游。 4、水源或蓄水设施与污染源(如厕所、化粪池等)应距离 15 公尺以上。供水系统之水源应予保护,原水经净化处理并加氯消毒。旅行或野营时,个人或团体用水应加氯、用化学品,或煮沸消毒。 杆菌性痢疾(Shigellosis)-2017 年 2 月修订 5、注意饮食及饮水卫生,不可生饮、生食。使用安全水源与食材,生食与熟食要分开处理,食物保持在安全温度。 6、以纱窗、杀虫剂喷雾法或含杀虫剂诱饵来杀灭苍蝇。经常清除垃圾,厕所加装纱窗,使苍蝇无法孳生。

病患、接触者及周遭环境处理

养护机构或托育机构易发生杆菌性痢疾群聚事件,相关人员应注意早期辨识及报告卫生机关,以及早控制疫情。

病患处理

(1)隔离措施:
A、杆菌性痢疾患者应以居家隔离为原则,病患如能做好个人卫生,并避免排泄物污染环境,即无使用传染病防治法第 44 条、第 45 条施行隔离之必要;病患如无法维持个人卫生,有污染环境及传染他人之虞,必要时,地方主管机关得依传染病防治法第 44 条、第 45 条及“法定传染病病患隔离治疗及重新鉴定隔离治疗之作业流程”,对病患施行隔离治疗。所开立之“法定传染病隔离治疗通知书”及“法定传染病隔离治疗解除通知书”应上传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传染病个案通报系统”,俾利后续审查。
B、病患如采住院治疗,其住院期间,应采接触隔离;患病期间,应注意个人良好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正确洗手、物品及衣物消毒、排泄物处理及环境卫生之消毒工作;厕所应提供充足之卫生纸,如厕后一定要使用清水及肥皂澈底洗手,避免污染环境;病患如有照顾者,亦应教导其协助处理粪便(或尿液)后,必须使用清水及肥皂澈底洗手。
C、病患患病期间,应注意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适当消毒使用物品、衣物、排泄物及环境,并应避免至三温暖、水疗馆等休憩用水设施,直到症状完全解除。患者接受完整治疗后仍有可能再经由粪便排出细菌,需持续注重个人卫生。
(2)治疗方法: A、人类是该菌的唯一宿主且其具高传染性,为防范疫情蔓延,确诊个案使杆菌性痢疾(Shigellosis)-2017 年 2 月修订 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减短病程,并降低他人感染之风险。 B、近年 国 内 分 离 Shigella sonnei 菌株对于 ampicillin, ciprofloxacin,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TMP-SMX)已存有相当比例的抗药性,Shigella flexneri 菌株亦发现对 azithromycin 已存有相当比例的抗药性(监测报告详见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杆菌性痢疾”网页),因此建议所有临床分离菌株,均应执行药敏试验,以确保治疗效果。在药敏试验结果尚未出来前,经验性用药首选为第三代头孢子素如 ceftriaxone,必要时,再依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3)病例追踪管理 A、停止服药治疗后 48 小时以上,连续二次采集粪便检体复检,二次间隔24 小时以上,二次检验结果皆为阴性者,始得解除追踪管理。 B、复检检体应随防疫检体送验单送检验单位检验,送验单上应注明“复检”。

消毒

(1)病患如使用冲水式马桶,其粪便、尿液可直接排放。
(2)以 0.05~2%(500~20,000 ppm)之含氯漂白水消毒。
消毒浓度: 0.05% (500 ppm) 0.2% (2,000 ppm) 2% (20,000 ppm)
消毒对象: 手、皮肤、衣服 地板、床、餐具及其他个人用品排泄物、遗体

接触者处理

(1)接触者包含共同暴露可疑感染源者、照顾者、有口对肛门接触者及同住者。
(2)地方卫生主管机关应对接触者进行调查,并依风险程度采集检体检验,同时加强卫生教育以避免感染。有症状之接触者暂时不得从事餐饮工作、调制食物或照顾病患、老人及小孩,应至检验阴性,始可解除限制。
(3)旅行团如有通报个案时,所有团员均应追踪调查,有症状者应予采检。
(4)通报个案如为餐饮从业人员或托育/养护机构工作人员时,相关防治工作应采取严谨措施,以免疫情扩散: A、经由疫调研判,餐饮或托育/养护机构工作场所之接触者亦应逐案采检。
B、该通报个案如经检验为确定病例,且经卫生单位研判疫情有扩散之虞时,则其餐饮或托育/养护机构工作场所之接触者不论有无症状,均应暂时停止从事相关工作,俟采验结果呈阴性后,始可解除限制。

感染源调查

(1)地方卫生主管机关接获辖区内有通报病例发生时应立即访视,并至疾病管制署传染病问卷调查管理系统登录填写肠道(食媒)类疫调单。
(2)调查感染或可能传播途径时,应从特定之对象著手,如餐饮或托育/养护机构从业人员、家属、住院之幼童、共同生活人员及其接触人员等,并针对可疑的饮水、用水或休憩用水暴露史、食物、居家环境、病媒、旅游史、有无与疑似病例或确定病例接触史、社区流行状况或疑似集体腹泻等事件、相关病例发病时序及病原菌血清或分子分型等进行调查。
(3)为追踪杆菌性痢疾感染源之目的时,所有疑似感染来源(例如厨工或看护等),不论有无疑似症状均应予采样检验。

特别注意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感染

台湾卫福部疾病管制署监测资料显示,2015年4月14日共计29例本土杆菌性痢疾确定病例,其中排除21例为食媒性感染后,另8例无法排除系由口肛接触或肛交后口交等性行为所感染,呼吁民众应避免肛吻、肛交、口阴交等不安全性行为;或采取适当的防护,避免口腔与阴道或肛门的直接接触。疾管署疫调显示,该8名均为男性,年龄介于24至46岁之间,均无共通餐饮、水源或公共场所,怀疑与性行为传播有关。疾管署提醒医师,针对活跃年龄之男性族群出现腹泻、血便或腹痛等症状时,应审慎评估相关感染风险行为,适时进行通报并给予相关卫教,包含个案定时服药及复诊等,并卫教个案于痊愈后仍需避免发生性行为至少7天。至2015年4月14日共计64例杆菌性痢疾确诊(过去三年同期病例数:41, 43, 43例),其中35例为境外移入病例(过去三年同期病例数:35, 38, 38例),馀29例本土病例,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本土确定病例数(6例、5例、5例)。

杆菌性痢疾之潜伏期为12至96小时(通常1至3天),有时长达1周。症状包括程度不等的腹泻、发烧、恶心、呕吐、痉挛及里急后重(有便意,却拉不出来)、血便及粘液便等症状,但部分民众呈无症状带菌者。杆菌性痢疾主要经由粪口传染,直接或间接摄食被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依据国外文献资料显示,经由同性或异性间肛吻、肛交、口阴交等性行为,可能提高感染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A型肝炎)等肠道疾病传播之风险。疾管署提醒民众,平日应养成良好之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维持单一性伴侣或减少性伴侣数量;避免肛吻、肛交、口阴交等不安全性行为,或采取适当的防护,避免口腔与阴道或肛门的直接接触,如覆盖食物的塑胶保鲜膜,可作为口交隔绝物,以避免感染;如发现身体有不适症状时速就医。相关资讯请参阅疾管署全球资讯网(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2]

流行疫情之措施

1、当发生集体急性腹泻事件时,于尚未查出特定之病因前,应立即向卫生局报告。并同步调查食品及饮水是否受污染,并采取卫生相关管理措施。
2、不建议预防性投药。
3、宣导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食物前,确实使用肥皂洗手、安全饮食、病媒防制之重要性。
4、学校或机构于发生杆菌性痢疾群聚事件时,或疫情调查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时,均需考量水源或食物污染之可能性。若怀疑为水源污染,应采取水样(包括进水口、蓄水池、水塔及洗手台等),由地方卫生主管机关进行大肠杆菌检验。
5、化粪池投放食用红色色素检测水源(包括水井或地下蓄水池),可评估水源有否遭受化粪池渗漏污染。

环境清洁

化粪池渗漏污染检测

1.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有否因化粪池渗漏,而污染邻近水源(包括水井或地下蓄水池)之情况。
2.检测方法

  • 2.1 色素投放法(定性试验):
  • 2.1.1 器具及材料:
  • 2.1.1.1 食用红色六号色素(一般的化粪池约使用 1 公斤,建议现场实勘后,较大容积者增量投置)
  • 2.1.1.2 搅拌棒、橡胶手套及口罩
  • 2.1.1.3 无色透明含螺旋盖玻璃试管(15ml)
  • 2.1.1.4 白色影印纸(对比背景)
  • 2.1.1.5 塑胶水瓶或采水袋(500ml)
  • 2.1.1.6 分光比色计(OD 500 ~ 510 nm)
  • 2.1.2 操作步骤:
  • 2.1.2.1 色素投放及采样:
  • 2.1.2.1.1 于色素投置前,采取水井或地下蓄水池水样约 500ml 置于塑胶水瓶(或采水袋)后,将瓶(袋)口密封,冷藏储放,以作为对照样本。
  • 2.1.2.1.2 将水塔中储水先行放空,并切断电源,停止抽水至水塔。
  • 2.1.2.1.3 配戴橡胶手套及口罩,打开食用红色六号色素瓶盖,加入酌量清水,以搅拌棒搅拌至色素溶解。
  • 2.1.2.1.4 将溶解后色素液体倾入马桶,并按压冲水多次。
  • 2.1.2.1.5 打开电源,重新抽水至水塔,间歇性排放水塔储水及抽水。
  • 2.1.2.1.6 24 小时后每间隔 12 小时,同步骤 2.1.2.1.1 采取水样,作为实验样本。
  • 2.1.2.1.7 塑胶水瓶或采水袋(对照及实验样本)以冷藏送县市卫生局实验室判读。
  • 2.1.2.2 判读:
  • 2.1.2.2.1 目视比对:取对照及实验水样各 15ml 置入无色透明含螺旋盖玻璃试管中,于光线充足场所,以白色影印纸作为背景比对对照及实验水样颜色差异,实验组如呈现红色者,即可证明有化粪池渗漏污染。
  • 2.1.2.2.2 分光比色计:县市卫生局实验室如有分光比色计设备,除了目视比对之外,亦可采取检测水样吸光值进行判读,适于红色色素之吸光值检测波长为 OD 506~510 nm。

视频

【影音新闻】不安全性行为恐引发杆菌性痢疾感染(20150414)
疫Q游教馆-数位影片-降伏杆菌性痢疾篇
本土杆菌性痢疾 疾管署呼吁安全性行为 2015-04-14 TITV 原视新闻

参考资料

  1. 杆菌性痢疾公作手册卫福部极病管制署
  2. 不安全性行为恐引发杆菌性痢疾感染台湾卫福部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