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梅桥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梅桥镇位于蚌埠市淮上区西北部,淮河北岸,西与怀远新城区、北与怀远县魏庄镇交界,南与蚌埠市禹会区隔河相望。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4.5万余人,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以农为主,产小麦、水稻、豆类。乡办企业有农具修配、运输、编织、面粉加工等企业。梅桥镇政府位于梅桥的北部,梅桥集镇上。206国道、307省道、合徐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北淝河航运通小蚌埠。[1]

基本概况

梅桥镇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距市区13千米。1997年,面积61.9平方千米,人口4.5万[3] ,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梅桥镇政府位于梅桥乡的北部,梅桥集镇上,集镇北既为北淝河。

梅桥镇位于蚌埠市淮上区西北部,淮河北岸,西与怀远新城区、北与怀远县魏庄镇交界,南与蚌埠市禹会区隔河相望。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辖许河、杨 楼、裔湾等33个村委会。2004年划归淮上区管辖。以农为主,产小麦、水稻、豆类。乡办企业有农具修配、运输、编织、面粉加工等企业。

建制沿革

1950年设梅桥乡,1964年设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华圩、大岗、胡口3乡并入。

教育

梅桥乡小学自2004年以来,共投资430余万元,征地27亩,建围墙2034米,平房2295平方米,楼房4138平方米,改善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截止2008年3月,该乡共有小学11所,占地57740 平方米,生均占地 23.5平方米;在校教职工139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50人,占教师总数的36℅,学历合格率100℅,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数67人,占教师总数的48℅;在校学生达2460人。

梅桥乡历年来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科技创新"为特色,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邵河小学安双双同学发明的"多功能小家具",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蚌埠市一等奖,安徽省二等奖;2006年该乡的科幻画和科技发明作品,均获市二等奖;2007年,杨楼小学韦子豪同学发明的"水带卡扣扳手"荣获市一等奖、安徽省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创造了淮上区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梅桥乡亦被区教育局誉为"科普之乡"。

2012年7月7日,梅桥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淮上区武术协会与区教育局联合开办的"梅桥乡中心小学武术特长班"进行了开班仪式,对裔湾武术会馆梅桥分馆的成立举办了成立大会。[2]

经济发展

2007~2011年成功引进并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个,完成招商引资5.2亿元,同比增长47%。主要招商项目有安徽方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天宇食用菌生产基地、梅苑、绿苑、菊花园、返乡农民一条街、世纪家园等5个小区建设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五年来,我乡根据梅桥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编制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并分年度进行实施,五年共实施重点项目建设3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项目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3亿元,同比增长27%;工业项目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18%;交通运输项目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同比增长44%;土地整治及新农村建设项目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48%;民生工程项目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85亿元,同比增长26%。

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大幅度递增,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五年来,全乡累计完成社会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完成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17.0%;第三产业完成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23.4%。财政收入实现从2007年的479万元上升到2011年1-11月份的1179万元,实现5年翻一翻还多。

全民创业成效显著。

五年来,乡政府采取多种举措,激活民资,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创业,一是大棚蔬菜、畜禽养殖、新型建材、铁铸件加工等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二是个私经济蓬勃发展,全乡新增个体户213户,新增私营企业16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三是建立宏源畜禽养殖生产示范基地、裔湾大棚蔬菜高效栽培生产示范基地等2个全民创业培训示范基地。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全乡累计完成标准化(设施)水泥大棚4500余亩;完成建设养殖场面积1600平方米,新增养殖场6个,累计禽类出栏总量850万只、生猪7000余头;完成低洼地综合开发利用1000亩;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注册苗台大青豆、裔湾蔬菜等品牌商标2个;"一村一品"工程成效显著,2011年苗台村被授予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裔湾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连续5年完成成片造林和农田林网建设任;累计完成土地流转3600余亩;实现全乡粮食连续5年丰收;开展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参训人员达1730人次,开展技术讲座会200场次,现场指导与服务350余场次;裔湾、淮丰农民人均年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万元,2011年我乡农民人均年收入达6295元,比5年前增长一倍;利用项目完成农业综合土地治理8500亩,兴修农田水利疏浚中小沟320条,累计完成土石方28.5万方。

小城镇建设框架初具雏形

根据梅桥集镇的现状和未来小城镇建设规划总体要求,围绕梅桥集镇 "南延北进、东改西扩"的发展规划,加快形成"四纵四横"、"两园、三村、三市场"建设格局。通过招商引资,实施绿苑农民新村、梅苑、菊花园、返乡农民一条街、世纪家园等小城镇项目建设6个。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内引外联等举措增加对小集镇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小城镇吸纳能力,让更多群众到集镇居住,计划用一年时间把南部崔家洼自然庄245户、北刘村自然村301户分别迁往中学南崔洼小区和桥北绿苑小区。[3]

医疗卫生

该乡各村都配备了卫生室,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其中中心卫生院是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卫生院。建院以来,经过全院职工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本院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骨科(矫形外科),糖尿病专科、肝病专科、五官科等。医技科室有化验室、生化室、B超室、心电图室、放射科、彩色脑电图室等。

设备配套有300毫安双床双球管X线机,除透视、摄片以外,可以做胆囊、肾脏、胃肠、膀胱、子宫、乳腺造影及断层等。化验室有双目显微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进口的尿八项机,美国进口的血糖仪等精密仪器。手术室有万能综合手术床,乙种刀包,呼吸麻醉机、急救呼吸机、九孔无影灯等配套设备,妇产科有综合产床,新生儿保暖箱等。

该院拥有一支医疗技术队伍,有主治医师3人,各科临床医技师23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5人,外科能开展阑尾炎、疝气、胃大部切除、脾切除、胆囊探查术、膀胱取石术等三类以上手术。骨科能开展四肢骨骨折、椎间盘突出、骨科矫形手术等。特别是臀肌挛缩手术是该院的专科手术。除妇产科常见疾病治疗,妇产科能开展平产、难产、接生以外,并能开展剖宫产、子宫切除、卵巢囊肿摘除等手术。

社会保障

该镇发展劳务经济,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搞好就业信息的筛选、宣传工作,针对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就业结构性难题,认真实施"阳光工程",采取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等多种措施,改变盲目外流,以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针对性。力争2010年实现劳务输出10000人,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2000人,培训人员1000人,实现劳务经济9000万元。

综合治理

该乡强化法制宣传,搞好"五·五"普法,每月举办1--2次的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从源头上预防犯罪。加强司法所建设,年内完成乡司法所国债项目的规范验收。

按照"四个重视、四个减少"的信访工作要求,落实矛盾排查、领导包案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进一步发挥村级老年义务调解小组作用,规范纠纷调解程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确保无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按照"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三级三线"防控体系建设,规范村级打更巡逻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完成梅桥北治安岗亭的建设使用;进一步加强乡、村综治软硬件建设实现了2008年底上台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截止2007年底该乡已建治安岗亭3座,聘用治安巡逻人员27名,各项发案率呈明显下降态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