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梆子」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43: 行 43:
 
 又称"梆板"。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一般用紫檀、红木制作,有些地方还用枣木心制作、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
 
 又称"梆板"。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一般用紫檀、红木制作,有些地方还用枣木心制作、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
  
 演奏时,左手执长方形、右手执圆形木棒,互击发音。音色清脆、高亢而坚实,无固定音高,为梆子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常用来有规律地敲击强拍。在一些民间器乐合奏中也常使用,流行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
+
 演奏时,左手执长方形、右手执圆形木棒,互击发音。音色清脆、高亢而坚实,无固定音高,为梆子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常用来有规律地敲击强拍。在一些民间器乐合奏中也常使用,流行于[[ 河北]] [[ 河南]] [[ 山东]] 一带。<ref>[https://www.360kuai.com/pc/97da7fa25c32352cc?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河北梆子现代戏《狼牙山五壮士》向建军90周年献礼] , 快资讯 2019-11-28 </ref>
 +
 
 +
河北梆子教育家、表演艺术家彭蕙蘅携十余位学生上演《宝莲灯》《窦娥冤》《打神告庙》《孟姜女》《大登殿》等河北梆子经典唱段,接受采访时她这样寄语这些戏曲新苗。本次演唱会也是“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活动的一部分。<ref>[https://www.360kuai.com/pc/96838236f0ab8092c?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彭蕙蘅:希望将来学生们引领河北梆子大舞台] , 快资讯 2019-11-28 </ref>
 +
 
  
 
===南梆子===
 
===南梆子===
  
 又名卜鱼、广东板。《清朝续文献通考》:"卜鱼之用等于点鼓或代拍板,南方之节乐器也。"长方形木制中空体,长24.5厘米,宽8.7厘米,厚6厘米,中间为一长方形音孔。以采用花梨木制作的较好,音孔必须开列整齐、内膛光洁。演奏时,左手执梆,右手执一竹签或木棰敲击。
+
 又名卜鱼、广东板。《[[ 清朝续文献通考]] 》:"卜鱼之用等于点鼓或代拍板,南方之节乐器也。"长方形木制中空体,长24.5厘米,宽8.7厘米,厚6厘米,中间为一长方形音孔。以采用花梨木制作的较好,音孔必须开列整齐、内膛光洁。演奏时,左手执梆,右手执一竹签或木棰敲击。
  
 
[[File:梆子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File:梆子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行 73: 行 76:
 
==梆子腔==
 
==梆子腔==
  
 亦指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
+
 亦指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 山西]] [[ 陕西]] 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 山西]] 梆子、河北梆子、[[ 河南]] 梆子、山东梆子、[[ 江苏]] 梆子(豫剧的徐州称呼)等。
 
 
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江苏梆子(豫剧的徐州称呼)等。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於 2020年4月8日 (三) 17:06 的最新修訂

梆子

中文名稱;梆子

批准時間;2008年

非遺級別;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Ⅳ-118等

遺產類型;曲藝

申報地區;河北省、山西省、江蘇省等

梆子,又名梆板,中國打擊樂器。約在中國明末清初(十七世紀),隨着梆子腔戲曲的興起而流行。梆子由兩根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實心硬木棒組成。長25厘米的一根為圓柱形,直徑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為長方形,長20、寬5-6、厚4厘米。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擊節而得名。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源流

古代巡更或舊時衙門用以集散人眾所敲的響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頭製成。《水滸傳》第二回:"那莊前莊後,莊東莊西,三四百史家莊戶,聽得梆子響,都拖槍拽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齊都到史家莊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外面那洋號一回一回的,吹得嗚嗚響,人來人往的腳步聲,又是那打更的梆子敲個不住,如何睡得着。"巴金《砂丁》一:"二更的梆子果然響起來,清脆的木頭的聲音在這靜夜裡和那一聲兩聲的狗叫互相應答。"

道具材料

一般多用紫檀、紅木製作,有些地方用棗木心製作,材料必須堅實、干透,不能有疤節或劈裂。外表光滑、圓弧和稜角適度。應用於戲曲音樂、說唱音樂及民間器樂合奏。清代李調元《劇說》:"以梆為板,月琴應之,亦有緊慢。俗呼梆子腔,蜀謂之亂彈"。

具體類型

梆子用於中國各類民族樂隊,最早用於伴奏各種梆子腔而得名,常使用在強拍上,藉以增加戲劇氣氛。17世紀左右(明末清初)隨梆子腔戲曲的興起而流行,有河北梆子、南梆子、墜梆和秦梆之分。梆子有時特指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流行於晉陝冀豫一帶的梆子腔,用梆子戲曲和民間器樂合奏。多用紫檀、紅木或棗木製作。兩根長短、粗細不同的硬木棒,細長的一根為圓柱形,長25厘米,直徑4厘米;短粗的一根為長方形,長20厘米,寬5~6厘米,厚4厘米。南梆子又稱廣東板,廣泛流行於南方地區,在戲曲和民間器樂合奏中使用,也用於京劇高撥子唱腔的伴奏。多以花梨木製作。為長方形中空體,中間有一長方形音孔。墜梆又稱腳踏梆子,用於豫劇及河南墜子的伴奏。外形如鴨蛋,梆與槌連為一體。秦梆用於秦腔伴奏。橢圓形,長20厘米。

河北梆子

又稱"梆板"。由兩根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實心硬木棒組成。一般用紫檀、紅木製作,有些地方還用棗木心製作、長25厘米的一根為圓形,直徑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為長方形,長20厘米,寬5~6厘米,厚4厘米。

演奏時,左手執長方形、右手執圓形木棒,互擊發音。音色清脆、高亢而堅實,無固定音高,為梆子戲曲的重要伴奏樂器,常用來有規律地敲擊強拍。在一些民間器樂合奏中也常使用,流行於河北河南山東一帶。[1]

河北梆子教育家、表演藝術家彭蕙蘅攜十餘位學生上演《寶蓮燈》《竇娥冤》《打神告廟》《孟姜女》《大登殿》等河北梆子經典唱段,接受採訪時她這樣寄語這些戲曲新苗。本次演唱會也是「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惠民演出活動的一部分。[2]


南梆子

又名卜魚、廣東板。《清朝續文獻通考》:"卜魚之用等於點鼓或代拍板,南方之節樂器也。"長方形木製中空體,長24.5厘米,寬8.7厘米,厚6厘米,中間為一長方形音孔。以採用花梨木製作的較好,音孔必須開列整齊、內膛光潔。演奏時,左手執梆,右手執一竹籤或木棰敲擊。

南梆子流行於我國南方。它原是粵劇的伴奏樂器,後來也用於京劇高拔子唱腔伴奏及廣東音樂。發音短促、圓潤,除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擊奏強拍外,也可用來表現馬蹄聲、機槍射擊聲等特殊音響效果。

墜梆

又稱"腳踏梆子"。木製球狀。形如鴨蛋,圓徑9厘米,中空。分為大中小三種,長度分別為13.5、11.5和10厘米,圓徑分別為9.5、8.5和5厘米。腰部有一木榫,垂直固定在一個立棍上。下方另置一榫槽,中心橫穿一軸,分別連接擊梆木棰與拉繩。用於豫劇及河南墜子書的伴奏。

墜梆的腰部有一木榫,固定在一個立棍上,立棍上另有一榫槽,中間有擊梆木棰,中心橫穿一釘,木棰一端由繩索拴繫於奏者的右腳上,通過腳的踩動,控制木棰擊梆發音。演奏時,常將它綁在桌腿上,由操墜琴的伴奏者兼奏。

秦梆

用於秦腔伴奏。外形為橢圓形,長20厘米。

演奏方法

河北梆子演奏時,左手執長方形、右手執圓柱形木棒,以圓柱形的敲擊長方形的木棒發音,音色清脆、堅實,無固定音高。

南梆子以左手執梆,右手執一竹籤或木槌敲擊。墜梆演奏時常綁於桌腿上,用腳控制木槌擊梆發音。演奏者常由操墜琴者兼任。

梆子腔

亦指梆子腔。梆子腔是對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它源出於山西陝西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特點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擊節。然後,它向東、向南發展,在不同地區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東梆子、江蘇梆子(豫劇的徐州稱呼)等。

相關視頻

河北梆子《轅門斬子》選段

河北梆子《打金枝》全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