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的遭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梨樹的遭遇》是一則寓言故事。中國寓言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這不僅具有文學的價值,而且具有豐厚的思想內容,中國人許多卓越的見識往往蘊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說不了解中國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認識中國文學。
正文
冬天,梨樹脫光了葉子。
打柴的老頭子,看見乾柴似的枝條,心想:「既然門前有現成的,何必到山上挨凍呢?況且,這麼大的樹幹,砍了一兩枝有什麼關係!」於是,他就砍了一兩枝去。
第二年,梨子結得少了,老頭子對自己說:「從此以後,再也不應該在梨樹上打主意了。」
冬天又到了,上山打柴的確冷,老頭子又想起了梨樹:「這麼大的樹幹,砍它一兩枝,明春多加些肥料,總可補救的吧!」於是,又砍去了一兩枝。
第三年,梨子更結得少了。老頭子警告自己,今冬真的千萬動不得了!」
可是,第三年,第四年……仍是這樣。結果,梨樹枯了。
或許,老頭子會說,梨樹也有責任——為什麼它冬天不結梨子呢?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漢魏以後, 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2]、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
寓言寫法
要有明確積極的主題。同其它文體相比,寓言更強調對文章主旨鮮明性的要求,以達成教訓、諷刺、啟示的效果。換句話說,寓言的主題是用來表現真理及一個明智的看法,一種寶貴的經驗和一種苦樂的感受。寓言不講求寓意的隱晦,它以明達為佳。
要調動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因為寓言中所寫的人、事、物等都不是生活中已經有或可能有的,它是一種虛擬的、只用來表達作者某種思想或情感的載體,尤其是以動植物為主人公的寓言,更需要充分發揮想象,以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
要掌握主題表達的兩種方式。一種是以故事來寓理,採取暗示的方式,作者的旨意在故事中並未點出,留給讀者自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