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梳是形声字,木为形,疏省略左半部分表声,合起来表示用梳子梳理。梳的本意是梳理头发。引申做名词,指梳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梳

拼音; shū

部首; 木

仓颉; DYIU

字级; 一级常用

注音; ㄕㄨˉ

笔画数; 十一画

五笔86; SYCQ

五笔98; SYCK

笔顺编号; 12344154325

四角号码; 40912

统一码; U+68B3

基本释义

◎整理头发的用具:木~。角~。

◎ 用梳子整理头发:~头。~洗(梳头洗脸)。

~妆。~辫子(喻把纷繁的事项

、问题等进行分析归类)。

详细解释

(1)〈名〉梳子,用来梳理头发的工具 [comb]

梳,理发也。--《说文·木部》

梳,栉也。--《广雅》

梳,言其齿疏也。--《释名》

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新唐书·吴兢传》

又如:木梳;梳枇(齿稀的叫梳,齿密的叫枇);梳掠(梳子。小的叫梳,大的叫掠);梳行(买卖梳子的牙行);梳背(压发梳一类妆饰品);梳掌(梳子的柄)

(2)〈动〉用梳整理头发 [comb one's hair]

头蓬不暇梳。--杨雄《长杨赋》

贼如梳,军如篦。--《明史·洪钟传》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梳云(梳整像乌云一般的头发);梳裹(梳理头发包裹头巾。指化妆);梳沐(梳洗);梳雪(梳理白发);梳栉(梳理头发)

(3)〈动〉整理 [put in order]

白鸟梳翎立岸莎。--温庭筠《游南塘》

又如:梳爬(整理);梳翎(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4)〈动〉梳笼;梳拢;梳弄 [prostitute for the first time]。指妓女首次按客伴宿

这等就说标致;他家里还有一个粉头,排行三姐,号"玉堂春",有十二分颜色。鸨儿索价太高,还未梳栊。--《警世通言》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理发也。从木,疏省声。所菹切

说文解字注 所㠯理发也。所㠯二字今补。器曰梳。用之理发因亦曰梳。凡字之体用同称如此。汉书亦作疏。从木。疏省声。疏、通也。形声包会意。所菹切。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所菹切《集韵》《韵会》山于切《正韵》山徂切,$音疏。《说文》理发也。《徐曰》梳之言导也。《扬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文选》作梳,《汉书》作疏。

又《博雅》经梳谓之匀。《广韵》栉也。《释名》梳,言其齿疏也。《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 《集韵》或作㐌、㓜。

又《古音转注》设竹切,音束。妆梳也。《刘禹锡·历阳书事诗》容颜本南国,妆梳学西京。

组词

【梳篦】 shū bì

[comb] 〈名〉梳子和篦子的合称。

【梳辫子】 shū biàn zi

[sort out] 比喻把杂乱无章的事情理出头绪,归纳成为几条几款

例句:他挖空心思想自己都有哪些错误,梳成了辫子,写成大字报贴出去

【梳理】 shū lǐ

[comb]〈动〉用梳子整理(须、发等)

~齐整

【梳洗】 shū xǐ

[wash and dress] 〈动〉梳头洗脸

【梳妆】 shū zhuāng

[dress and make up] 〈动〉妇女梳洗打扮

她急急忙忙地进行梳妆打扮,一会就打扮完了

【梳子】 shū zi

[comb] 〈名〉整理头发、胡子用的、具有很多均匀排列的长齿的用具

=梳篦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梳篦统称为"栉",是女子的簪、胜、钗、珠花、步摇、金钿、勒子、栉等八大古代首饰品之一。因而,引申为妇女的发饰。苏轼有诗曰:"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据考古学家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骨头做的原始发梳,用以梳理和挽结头发。在新石器文化和齐家文化的陶器上,还发现先民们以篦子作工具,将陶器印上一列一列的纹饰。商周时代,出现了铜梳篦。唐宋时期,更加精美华贵的金银梳篦问世。以后,木梳才逐渐多了起来。竹料的篦子,则比木梳要晚。但从出土文物来看,至少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数百年以前,江苏常州就以生产梳篦驰名国内,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梳篦之乡"。在清代,每年向皇室进贡60张黄杨木梳和60张象牙梁高档篦箕,作为御用品,被称为"宫梳名篦"。在1915年和1926年举行的巴拿马和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常州梳篦分别荣获银质和金质奖章。如今,常州梳篦的花色品种日益增多,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

汉英互译

comb ;ripple;brush

梳shū山(审二)鱼"一梳子。二梳头。",越南语sơ,金尼阁sū,王力《同源字典》shia,郑张尚芳《上古音系》sŋra,朝鲜语sar,英语comb[kəʊm]"n.1.梳子,篦子。2.梳状饰物。3.梳,梳理。4.(公鸡的)鸡冠,肉冠。5.蜂巢。vt.1.梳,梳理;梳去,清理。2.精梳。3.搜寻,四处找。vi.(浪)溅开,涌起。"比较狗:古汉语*ku,吐火罗语A(焉耆)ku/koṃ、吐火罗语B(龟兹)ku/kweṃ;古爱尔兰语cū、con(所有格);古英语、古弗里斯兰语和古撒克逊语hund,哥特语hunds,古北欧语hundr。汉语零尾、吐火罗语零尾、-ṃ、爱尔兰语零尾、-n、日耳曼语-nd相对应。由于字母c可读[s],原始姬语的梳当作*camb。梳*camb的声母c在汉语、越南语、朝鲜语中均音变为s,元音a在朝鲜语中不变、在汉语中变为u、在越南语中变为ơ,词尾-mb在汉语、越南语中脱落、在朝鲜语中置换为-r。梳*camb在英语中变作comb。梳*camb源自蚶*clamb(英语clam),它反映出姬人曾以蚶之贝壳做梳子。[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