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卷葉野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棉卷葉野螟 學名: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 類屬:鱗翅目螟蛾科卷葉野螟屬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14毫米,翅展22-30毫米。全體黃白色,有閃光。胸背有12個棕黑色小點排列成4排,第一排中有1毛塊。雄蛾尾端基部有1黑色橫紋,雌蛾的黑色橫紋則在第八腹節的後緣。前後翅的外緣線、亞外緣線、外橫線、內橫線均為褐色波狀紋,卵橢圓形,略扁,長約0.12毫米,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綠色。成長幼蟲體長約25毫米,全體青綠色,老熟時變為桃紅色。蛹長約13-14毫米,呈竹筍狀,紅棕色,從腹部第九節到尾端有刺狀突起。[1]
發生規律
廣東每年5~6代。以老熟幼蟲在落葉、樹洞或縫隙處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成蟲羽化,羽化後第2天即產卵,每雌產卵70~200粒。卵期2~9天。幼蟲6齡,歷期約10~22天。蛹期6天。成蟲壽命3~4天,卵散產於葉背,靠近葉脈基部較多。幼蟲1~2齡時聚集取食,3齡後分散吐絲卷葉,在卷葉內取食。每年5月中、下旬可見幼蟲為害,6月下旬出現成蟲,7月上、中旬為發生高峰期,9月中旬以後漸減。如遇春夏乾旱,秋季多雨的年份,則發生最多,為害最烈。[2]
分布與危害
分布於華南、西南、華中、華東、華北、東北等。該蟲為雜食性害蟲,為害大紅花、懸鈴花、吊燈花、木芙蓉、木槿、木棉、梧桐等花木,輕者使花木失去觀賞價值,重者將葉片吃光,造成植株枯萎。
防治方法
1、成蟲羽化盛期,點燈誘殺成蟲。
2、少量發生時,用人工摘除幼齡蟲葉。
3、清除園地,冬季清除遺漏蟲苞和枯葉落葉,可減少越冬幼蟲的數量,使第二年發生量受抑制。
4、保護天敵,該蟲天敵有寄生於幼蟲體內的螟蛉絨繭蜂,幼蟲到蛹跨期有廣黑點瘤姬蜂和玉米螟大腿小蜂。此外,還有螳螂、草蛉、蜘蛛等天敵,對該蟲發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研究利用。
5、發生面廣時,於發生早期及時用農藥防治。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防治時,針對卷葉危害特點,需重點噴淋害蟲危害部位,才能保證藥效。
參考文獻
- ↑ 【國光微講堂】棉卷葉野螟的發生與防治微信
- ↑ 芙蓉花開完老差怎麼辦搜狗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