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柄杯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棒柄杯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3-8cm,扁平,中部下凹呈漏斗状,中央很少具小凸起,表面干燥,灰褐色或煤褐色,中部色暗,光滑无毛,初期边缘明显内卷。菌肉白色,质软。菌褶白黄色,明显延生,薄,稍稀或密,不等长。菌柄向上渐细,向基部膨大呈棒状,长3-7cm,粗0.8-1.5cm,基部膨大处可达3cm,无毛光滑,同盖色或稍浅,内部实心。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光滑,4.5-7.5μm×3.5-4.5μm。[1]
基本内容
棒柄杯伞 中文学名:棒柄杯伞 拉丁学名:Clitocybe clavipes (Pers.) Fr. 分类地位:伞菌目、白蘑科、柄伞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3-8cm,扁平,中部下凹呈漏斗状,中央很少具小凸起,表面干燥,灰褐色或煤褐色,中部色暗,光滑无毛,初期边缘明显内卷。菌肉白色,质软。菌褶白黄色,明显延生,薄,稍稀或密,不等长。菌柄向上渐细,向基部膨大呈棒状,长3-7cm,粗0.8-1.5cm,基部膨大处可达3cm,无毛光滑,同盖色或稍浅,内部实心。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光滑,4.5-7.5μm×3.5-4.5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分散生长或成丛生长。 分布地区:西藏、广东、四川等地区。 经济用途:记载可以食用,但也有记载称其含微毒,尤其饮酒易中毒,采食时务必注意。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
棒柄花属(学名:Cleidion Bl.)大戟科,约25种,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有C.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 等3种,产于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常有锯齿,下面近基部有斑点状腺体2至多枚,羽状脉;花小,单性同株或异株,无花瓣及花盘,雄花序为团伞花序或簇生花束所组成的穗状花序,雌花单生于叶腋或组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雄花:花萼蕾时球形,花时3-4裂;雄蕊35-80,密生于凸起或圆锥状的花托上,花丝分离,花药4室,药隔顶端突出;雌花:萼片3-4(-5);子房3室,稀2室,每室有1颗胚珠,花柱3,丝状,仅基部连合,先端复2深裂;蒴果开裂为2瓣裂的分果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