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树(龙胆目夹竹桃科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棒槌树(龙胆目夹竹桃科植物)(拉丁学名:Pachypodium namaquanum (Wyley ex Harv.) Welw.),别称棒锤树,夹竹桃科棒锤树属多肉植物。
棒槌树树高六至十二米,最高达二十五米以上,胸径一米四左右。早春二月先花后叶,花期二十天左右。原产非洲西南部。喜半日照或散射光条件,忌高温、多湿。[1]
主要价值
这种植物茎干挺拔,装饰性强,是多肉植物园常用的种类之一。在温暖地区可庭院地栽,寒冷地区需盆栽室内观赏。
外观奇特,盆栽观赏,为植物中的珍稀品种。可用来布置植物园中的专类园,多肉植物爱好者可以收藏。家庭中可以摆放在明亮的在客厅,极具热带风情。
棒槌树的滞尘能力较强,即使叶面上落满了灰也不会有什么大碍,而且棒槌树可以吸收辐射,适合放在电脑旁边。
形态特征
棒槌树为夹竹桃科棒捶树属,原产于纳米比亚,又名光堂。肉质茎高1.5-1.8米,不分枝,茎上密生5厘米长的刺。刺很有特点,虽然它没有刺座但仍是3根刺着生在一起,两根长的呈八字形分开,中间有一根短刺,刺均为褐色。生长期茎顶端簇生长卵形叶,绿色,长8-12厘米、宽2-6厘米,中脉明显,色较淡,叶缘波浪形。叶旱季脱落。 棒槌树花着生叶腋部,花瓣黄色有红褐色绒毛。夹竹桃科多肉植物中,棒棰树属是最重要的。而由于稀有,被引入我国的极少。棒棰树是多肉植物中第一批列为一级保护的种类,植物应收集作为珍贵的标本。 棒槌树原产非洲西南部。肉质茎高2米,密生长刺,呈棒槌形,所以称之为棒槌树。花黄色,生于叶腋。它在干旱季节常常将叶片脱光,等到湿润季节又长出新叶。
产地
原产于非洲西南部。
生长环境
喜温暖及阳光充足,生长适温为20°C-25°C。不耐寒,冬季不能低于15°C,否则叶片枯黄脱落,进入休眠状态。若温度低于5°C,则会出现冻害。温度过高也会导致落叶休眠。冬季若温度保持在20°C左右,棒槌树可继续生长。若无法保持较高温度,应减少以至停止浇水,令其自然休眠,有利于其增强抗寒能力,安全越冬。 要求土壤疏松,不要太过粘重,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好用腐叶土,珍珠岩,粗沙配制栽培基质。
繁殖培育
播种法 种子寿命短,采后可即播,覆土0.3厘米,用喷壶浇透水。发芽适温为22°C-24°C,播后15-20天发芽。幼苗较纤弱,注意保护。
扦插法 选取健壮枝条,从老株上切下,注意伤口要平滑。去掉叶片,在阴凉通风处晾1周左右。
栽培技术
定植方法
当小苗长出较多新根后进行,可用中型花盆作为定植容器。在操作时先填入少量土,再于花盆底部垫上2-3克马蹄片作为基肥,然后继续填土,并将种苗扶正,用手将盆土略加按实。注意不要将其肥大的茎干种得过深,待稳苗后适量浇水一次,切记不可追肥,通常无需遮荫,可以让植株立刻接受日光照射。
管理要点
棒槌树喜偏干的土壤环境,要掌握好生长旺盛阶段少浇水、在休眠阶段不浇水的原则。其不喜大肥,除在定植时施用适量马蹄片作为基肥外,秋季生长旺盛阶段还可每隔2-3周追施一次稀薄液体肥料。为了获得最佳的栽培效果,充足的日照必不可少,环境荫蔽植株不仅生长缓慢,而且难以表现出自身特点。 棒槌树喜温暖,怕寒冷,在16-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较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0℃,否则植株容易落叶。它可耐短期的0℃低温。如休眠期间浇水过多,则棒槌树易患根腐病,在干旱高温时常受红蜘蛛的侵袭。为了保证植株有较好的长势、更好的外观,可在春季结合旋根为已经成形的棒槌树翻盆。
栽种年限
棒槌树为多年生,其成形较快,不易老化。棒槌树的最佳观赏时段自种苗定植后可达10年,甚至更长。如植株过于高大,可以考虑育苗更新。在不翻盆的情况下,其成形植株连续栽种不宜超过3年。等伤口自然干缩愈合后,插入基质中,基质最好不要太湿。约30-40天即可生根,生根后正常养护。
同属观赏植物:惠比须笑,白马城,双刺瓶干,非洲霸王树,巴氏棒槌树等都是著名的多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