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锥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棒锥螺 |
中文名:棒锥螺 拉丁学名:Turritella terebra bacillum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目:中腹足目 科:锥螺科 |
棒锥螺,锥螺科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壳口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口。贝壳高,呈尖锥形,结实,壳高134毫米,宽27毫米。螺层约21层(完整的成贝约达28层)。壳顶尖,螺旋部高,体螺层短,缝合𬙂深。每一螺层的下半部较膨胀,上半部较平直。螺旋部的每一螺层有5—7条排列不匀的螺肋,肋间还夹有细肋,在顶部各螺层肋数逐渐随长度的缩小而减少。壳表黄褐或紫褐色。壳口卵圆形,内面具有与壳面螺肋相同的沟纹,外唇薄而锐,内唇多少扭曲。无脐。 [1]
棒锥螺名称类别
【命名者】 Kiener, 1844
棒锥螺外形特征
锥螺科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壳口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口。贝壳高,呈尖锥形,结实,壳高134毫米,宽27毫米。螺层约21层(完整的成贝约达28层)。
壳顶尖,螺旋部高,体螺层短,缝合𬙂深。每一螺层的下半部较膨胀,上半部较平直。螺旋部的每一螺层有5—7条排列不匀的螺肋,肋间还夹有细肋,在顶部各螺层肋数逐渐随长度的缩小而减少。
壳表黄褐或紫褐色。壳口卵圆形,内面具有与壳面螺肋相同的沟纹,外唇薄而锐,内唇多少扭曲。无脐。
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小。通常埋栖于海底砂泥中,为滤食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侧的入水部,有发达的乳状突起。 棒锥螺
棒锥螺 贝壳呈尖锥形,结实,黄褐色或紫红色。壳顶尖,螺旋部高,体螺层短。螺层28,每一螺层的上半部平直,下半部较膨胀。
螺旋部每1螺层有5~7条排列不匀的螺肋,肋间还夹有细肋。壳口卵圆形。
棒锥螺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渤海、长江口、福建沿海、珠江口、香港台湾、浙江中、南部海域南麂列岛。
棒锥螺习性环境
生活在潮间带至40m泥沙质海底。分布于浙江南部以南海域。壳与厣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