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丹参 (唇形科 鼠尾草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丹参 (唇形科 鼠尾草属植物))

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肥厚,外朱红色,内白色,肉质,叶片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4-8月开花,花后见果。

分布中国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日本也有分布。

该种根入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为妇科要药,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外用又可洗漆疮。

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丹参
  • 拉丁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 别 名:赤参,紫丹参,红根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  :管状花目
  • 科  :唇形科
  • 亚 科:野芝麻亚科
  • 族  :鼠尾草族
  • 属  :鼠尾草属
  • 亚 属:荔枝草亚属
  • 种  :丹参
  • 命名者及年代:Bunge,1833

植物学史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肉质,外面朱红色,内面白色,长5-15厘米,直径4-14毫米,疏生支根。茎直立,高40-80厘米,四稜形,具槽,密被长柔毛,多分枝。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3-7.5厘米,密被向下长柔毛,小叶3-5(7),长1.5-8厘米,宽1-4厘米,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偏斜,边缘具圆齿,草质,两面被疏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长2-14毫米,与叶轴密被长柔毛。

轮伞花序6花或多花,下部者疏离,上部者密集,组成长4.5-17厘米具长梗的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略被疏柔毛,比花梗长或短;花梗长3-4毫米,花序轴密被长柔毛或具腺长柔毛。花萼钟形,带紫色,长约1.1厘米,花后稍增大,外面被疏长柔毛及具腺长柔毛,具缘毛,内面中部密被白色长硬毛,具11脉,二唇形,上唇全缘,三角形,长约4毫米,宽约8毫米,先端具3个小尖头,侧脉外缘具狭翅,下唇与上唇近等长,深裂成2齿,齿三角形,先端渐尖。

花冠紫蓝色,长2-2.7厘米,外被具腺短柔毛,尤以上唇为密,内面离冠筒基部约2-3毫米有斜生不完全小疏柔毛毛环,冠筒外伸,比冠檐短,基部宽2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8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长12-15毫米,镰刀状,向上竖立,先端微缺,下唇短于上唇,3裂,中裂片长5毫米,宽达10毫米,先端二裂,裂片顶端具不整齐的尖齿,侧裂片短,顶端圆形,宽约3毫米。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片,花丝长3.5-4毫米,药隔长17-20毫米,中部关节处略被小疏柔毛,上臂十分伸长,长14-17毫米,下臂短而增粗,药室不育,顶端联合。退化雄蕊线形,长约4毫米。花柱远外伸,长达40毫米,先端不相等2裂,后裂片极短,前裂片线形。花盘前方稍膨大。小坚果黑色,椭圆形,长约3.2厘米,直径1.5毫米。花期4-8月,花后见果。

生长习性

丹参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空气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生育期若光照不足,气温较低,则幼苗生长慢,植株发育不良。在年平均气温为17.1℃,平均相对湿度为77%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适宜在肥沃的砂质壤土上生长,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高,中性、微酸及微碱性土壤均可种植。

繁殖方法

分根

作种栽培的丹参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茎部直径0.3厘米左右,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于4月栽种,也可以10月收获时选种栽植。按行距30厘米-45厘米和株距25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3厘米-4厘米。每亩施猪粪尿1500千克-2000千克。栽时将选好的根条折成4厘米-6厘米的根段,边折边栽。根条直立,每穴栽1段-2段。栽后随即覆土,一般覆土厚度为1.5厘米左右。生产实践证明,用根的头尾做种栽培出苗早,用中段做种栽培出苗迟,因此要分别栽种,以便于田间管理。木质化的老根作种栽培,则萌发力差,产量低,不宜采用。分根繁殖要注意防冻,可盖稻草保暖。

扦插

于6月-7月进行扦插繁殖。取丹参地上茎,剪成 10厘米一15厘米的小段,剪除下部叶片剪去1/2,随剪随插。在已做好的畦上,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开浅沟,然后将插条顺沟斜插,插条埋入土中6厘米。扦插后要浇水并遮阴。待再生根长至3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植于大田。也可以将代根的枝条直接栽种,注意浇水,也能成活。

种子

  • ⑴育苗后移植。北方地区于4月份进行条播,播种后覆土0.3厘米,播后浇水,加盖塑料薄膜,保持土壤湿润,约15天左右出苗;覆土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播后盖草保湿,9月份移植于大田。
  • ⑵直播。北方地区于4月中旬播种,可采用条播或穴播。穴播行株距同分根繁殖,每穴播种子5粒-10粒。条播保持沟深1厘米左右,覆土0.6厘米-1厘米,亩播种量0.5千克左右.如遇干旱,则播种前应先浇透水再播种。播后半个月左右出苗,苗高6厘米进时行间苗定苗。

[1]

保护现状

由于对野生丹参连年无度采挖,资源量已经濒临灭绝。

《全国中草药汇编》:丹参

拼音:Dān Shēn

英文名: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注:同属植物尚有以下数种,在不同地区也作丹参入药:(1)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2)甘肃丹参Salvia przewalskii Maxim.;(3)褐毛丹参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var. mandarinorum (Diels) Stib.;(4)云南丹参(滇丹参、石山丹参、红青菜)Salvia yunnanensis C. H. Wright,云南地区以“紫丹参”入药;(5)土丹参(地鼠尾)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 f. pubescens Stib.;(6)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var. alba C. Y. Wu et H. W. Li,mss.。此外,白背丹参Salvia digitaloides Diels,三对叶丹参S. trijuga Diels 和小丹参S. plectranthoides Girff.某些地区也作丹参入药。

性状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煎煮15~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黏稠状,放冷后,加乙醇3~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条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亮蓝灰色荧光。将滤纸条悬挂在浓氨溶液瓶中(不接触液面),20分钟后取出,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淡亮蓝绿色荧光。

(2) 取〔鉴别〕(1) 项下的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 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丹参酮ⅡA 对照品,加醋酸乙醋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

炮制酒丹参:取丹参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2]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用法用量:9~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