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华凤仙 (凤仙花科 凤仙花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华凤仙 (凤仙花科 凤仙花属植物))

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茎纤细,无毛,叶对生,叶片硬纸质,稀倒卵形,上面绿色,被微糙毛,下面灰绿色,无毛,花较大,1-3朵簇生于叶腋,紫红色或白色;苞片线形,唇瓣漏斗状,旗瓣圆形,翼瓣无柄,花丝线形,花药卵球形,子房纺锤形,蒴果椭圆形,种子黑色圆球形有光泽。

分布中国云南西北部,生于多生长在水沟旁、池塘、田边及沼泽地,该种极易成活,民间普遍栽培。该花花形奇特,花如其名。开花时间长,古代已有关注其观赏价值。该种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拔脓、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治肺结核、颜面及喉头肿痛、热痢、小便混浊、湿热带下及痈疮肿毒等症。

目录

华凤仙(学名:Impatiens chinensis Linn.):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华凤仙
  • 拉丁学名:Impatiens chinensis 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无患子目
  • 科 :凤仙花科
  • 属 :凤仙花属
  • 种 :华凤仙
  • 分布区域:中国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及印度,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纤细,无毛,上部直立,下部横卧,节略膨大,有不定根。叶对生,无柄或几无柄;叶片硬纸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稀倒卵形,长2-10厘米,宽0.5-1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近心形或截形,有托叶状的腺体,边缘疏生刺状锯齿,上面绿色,被微糙毛,下面灰绿色,无毛,侧脉5-7对,不明显。

花较大,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无总花梗,紫红色或白色;花梗细,长2-4厘米,一侧常被硬糙毛;苞片线形,位于花梗的基部;侧生萼片2,线形,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尖,唇瓣漏斗状,长约15毫米,具条纹,基部渐狭成内弯或旋卷的长距;旗瓣圆形,直径约10毫米,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狭翅,顶端具小尖,翼瓣无柄,长14-15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近圆形,上部裂片宽倒卵形至斧形,先端圆钝,外缘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丝线形,扁,花药卵球形,顶端钝;子房纺锤形,直立,稍尖。

蒴果椭圆形,中部膨大,顶端喙尖,无毛。种子数粒,圆球形,直径约2毫米,黑色,有光泽。

生长习性

《广群芳谱》中亦云“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实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该种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霜冻,喜阳光,生活力强,能自播繁殖。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但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砂纸土壤中生长良好。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拔脓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治肺结核颜面喉头肿痛热痢小便混浊、湿热带下及痈疮肿毒等症。

现代研究

显微鉴别

根的横切面 类圆形

  • ①表皮细胞1列,长椭圆形、类方形。
  • ②皮层宽广,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内皮层明显,排列紧密、整齐,可见凯氏点。
  • ③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
  • ④维管束近辐射型,次生构造不发达,初生木质部六原型。

茎的横切面 类圆形

  • ①表皮细胞1列,长椭圆形,排列整齐,一些细胞含有花青素,使茎呈紫红色。
  • ②皮层由数列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疏松,有的细胞含有红色的花青素,有的含有叶绿素,另外还有大量针晶或针晶束。皮层最内1-2层细胞稍小,排列紧密整齐。
  • ③中柱维管束外韧型,6个,4大2小,环列。韧皮部所占面积较窄,由筛管、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木质部较宽,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等组成;束中形成层隐约可见,髓射线较宽。
  • ④髓部明显,均由薄壁细胞构成,整体上细胞较大。

叶的横切面

 

  • ①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但前者细胞长圆形,排列紧密,且较大,偶见气孔;后者细胞类方形,较小,其上可见气孔与非腺毛。
  • ②栅栏组织一列,类长柱形,不通过中脉,富含叶绿体;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内有针晶束。
  • ③中脉维管束1个,木质部位于向茎面,由薄壁细胞、导管等组成;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下方,所占面积较少,细胞小而排列紧密。
  • ④下表皮内侧2-3列细胞为厚角组织,较为发达。⑤叶片背面主脉呈显著突起。

== 叶表面制片 == 

  • ①上表面: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多浅波状弯曲。气孔较少,多为不定式,可见竹节状非腺毛。
  • ②下表面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多深波状弯曲。气孔较多,多为不定式,可见牛角状非腺毛。

粉末 黄绿色

  • ①叶组织粉末可见一些呈长方形、排列整齐的细胞,有的其中含有针晶束。
  • ②可见两种不同形态的非腺毛。一种稍弯曲或平直,先端较尖,整体瘦长,竹节状,由2-3个细胞组成;另一种先端钝,整体较粗短,呈牛角状,由4-6个细胞组成。
  • ③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长梭形。长约230μm,直径20-25μm。
  • ④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类圆形、类多边形或类方形。直径15.7-27.8μm,纹孔沟明显。
  • ⑤针晶、柱晶多见。草酸钙簇晶球状、较大,棱角较钝。
  • ⑥导管多为梯纹、螺纹,少为孔纹导管。

理化鉴别

取华凤仙粗粉1g,加95%乙醇10ml,加热回流1h,过滤。滤液加4ml水使含乙醇量为70%,在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萃取除去叶绿素。取70%乙醇液加浓盐酸5滴和少量镁粉,在沸水浴中加热3,溶液呈红色。提取方法同上。取少量乙醇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再滴加1%三氯化铝醇液,待干,显黄色,在紫外灯下(365nm)观察,荧光变黄。

生药学特征

  • ①茎中皮层有些薄壁细胞中富含红色花青素物质和大量针晶。维管束6束,其中4大2小,外韧型。髓部宽大,髓射线较宽。
  • ②根次生构造不发达,皮层所占面积较大,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维管束近辐射型,初生木质部六原型。
  • ③叶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其上可见非腺毛。叶肉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界明显为不等面积。叶中脉可见外韧型维管束即木质部在上方,韧皮部在下方,下表皮内侧为发达的厚角组织。
  • ④粉末中表皮细胞富含针晶束。另可见众多针晶、柱晶、簇晶、纤维、石细胞等散在。
  • ⑤理化鉴别显示有颜色反应和荧光反应。上述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别华凤仙的重要依据。

[1]

植物文化

凤仙花,[花如其名。清代康熙皇帝命内阁学士汪灏等撰成的《广群芳谱》记述凤仙:“桠间开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其在百花中的地位虽不比梅、兰、竹、菊、牡丹和芍药,甚至曾被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贬为“菊婢”,但凤仙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风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总有爱花之人对凤仙花情有独钟,更有文人不吝笔墨吟咏凤仙。

唐代诗人李贺在《宫娃歌》中写道:“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又吴仁壁有咏《凤仙花》:“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再如宋代杨万里的《凤仙花》:“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

此外,元代杨维桢、明代瞿佑、清代刘灏等均有以凤仙花为题的诗句。

清人赵学敏所著《凤仙谱》是一本园艺特色的著作。在赵学敏的眼中,其它花草如罂粟、虞美人、鸡冠花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质陋,然凤仙花无二者之病,故当为著专谱”可见其对凤仙的喜爱之情。

华凤仙《中药材》

拼音:Huá Fènɡ Xiān

别名:水指甲花、象鼻花

出处:《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华凤仙的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节上有2至多枚托叶状的刺毛。叶对生,线形或线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10厘米,宽0.5~1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浑圆或近心形,边缘有疏离的小硬尖刺;叶柄极短或无柄。花粉红色或白色,腋生,单生或数个聚生,径约1~2厘米;花梗长;外面的萼片延伸成细尾状,并内弯成钩形;旗瓣圆形,渐尖,翼瓣半边倒卵形,基部一侧有耳。蒴果椭圆形,中部膨大。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潮湿地或水边、田边。分布广东、广西、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拔脓。

注意:孕妇慎服。 [2]

复方

①治肺结核:华凤仙鲜草一至二两。同瘦猪肉或猪骨炖服。

②治蛇头指疮,痈疮肿毒:华风仙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