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地中海蓝钟花(天门冬科、蓝瑰花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地中海蓝钟花(天门冬科、蓝瑰花属植物))

天门冬科、蓝瑰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即球根)较大,瓢形,径约5厘米,有被膜。叶多基生,比花葶长,宽线形,长约15-30厘米,宽1.6-2.5厘米,有沟,暗绿色有光泽;叶缘密生白色细刺毛。花葶较强壮,由50-100朵花排成顶生宽圆锥形总状花序,花色暗蓝色、白色、红色或堇色,花被星形。花期5-6月。

地中海蓝钟花株丛低矮、花形别致,色彩丰富,可供春季配植花坛、岩石园,也宜作盆栽观赏。原产于地中海一带。中国引种栽培。适应性强。喜冷凉,较耐寒。好湿润,也耐旱。喜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在阳光下或半阴处都能生长。

目录

地中海蓝钟花(学名:Scilla peruviana L.)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地中海蓝钟花
  • 拉丁学名:Scilla peruviana L.
  • 别 名:秘鲁绵枣儿、地金球、地中海蓝瑰花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 亚 纲:百合亚纲
  • 目 :百合目
  • 科 :天门冬科
  • 属 :蓝瑰花属
  • 种 :地中海蓝钟花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即球根)较大,瓢形,径约5厘米,有被膜。叶多基生,比花葶长,宽线形,长约15-30厘米,宽1.6-2.5厘米,有沟,暗绿色有光泽;叶缘密生白色细刺毛。花葶较强壮,由50-100朵花排成顶生宽圆锥形总状花序,花色暗蓝色、白色、红色或堇色,花被星形。花期5-6月。


近种区别

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 (Lindl.) Druce):叶基生,条形。总状花序。花红色或紫红色。

聚铃花(Scilla hispanica Mill.):叶5-8枚。总状花序。花钟形、下垂,蓝、红紫或白色。花期5-6月。

蓝钟花(ScillanonscriptaHoffmanns. & Link):别名蓝绵枣儿、海葱。总状花序,6-12朵花,有芳香气,蓝、紫、红等色。

小蓝钟(Scilla bifolia L.):花3-12朵,蓝色带红色或近白色。

繁殖方法

分球

主要用分球繁殖,分球于秋季进行。鳞茎与风信子相似,根部及芽自秋季即在土壤中开始生长,严寒时暂时中止,至春季气候转暖或土地刚一化冻,即继续迅速生长而达开花期,入夏气温上升,则生长渐衰并进入休眠期。休眠的球根,可留在田间或盆中,也可挖起球根,贮在室内休眠秋季分球再种

播种

也可播种繁殖,播种也在秋季,播后需培养3-4年才能开花。

组培

材料及处理:取地中海蓝钟花新萌发的叶片为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75%乙醇浸泡1-2分钟,再用0.1%氯化汞溶液消毒15-20 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

方法:将叶片切成1厘米大小的段。将叶片切块平放到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每瓶培养基放置6-8个叶片切块。试验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8瓶。接种50天后统计诱导出胚状体的数量及其诱导率。对诱导培养的各阶段形态进行拍照。

培养条件:培养基中蔗糖30克/升,琼脂6克/升,pH5.8。在培养室内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12 小时/天,光照强度2000-3000勒克斯。

栽培技术

地中海蓝钟花栽培较易,无论在向阳地点或半阴地点均可生长良好。对土质要求不严,除极端的砂土和粘土外,在各种土壤上均可生长繁茂。露地栽培一般行秋植,应使它在冬季之前根已适当生氏,芽亦开始萌动才能抵抗冬季的寒冷。定植宜深而疏,一般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深12-15厘米。秋季应避免干旱,否则会影响根部的生长。春季需施较浓的肥水1-2次,土壤中必须有适当的水分,方能保证良好的生长和开花。在球根成熟接近休眠期时,土壤宜保持干燥。夏季雨水过多时,常引起球根腐烂,应注意田间排水或在雨季到来前将球根掘起贮藏。盆栽时,要利用充实肥大的球根。20厘米左右口径的花盆,每盆能栽2-3球。盆栽时的深度不能和地栽的一样,只要球顶与土面齐平即可,如栽得太深,根部便无法伸展。盆底最好加些基肥。秋季栽下后,应把盆埋入土中,使其容易生根且管理简便,到春天从上中掘出进行灌水、追肥,花谢叶枯后休眠。 [1]

主要价值

地中海蓝钟花株丛低矮、花形别致,色彩丰富,可供春季配植花坛、岩石园,也宜作盆栽观赏。

小叶蓝钟花(学名:Cyananthus microphyllus)

为桔梗科、蓝钟花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3,300米至4,3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基粗壮,顶部密被鳞片,鳞片卵形,长1-2毫米。茎纤细,长5-10厘米,下部分枝,地上部分棕红色,无毛或疏生短柔毛。叶互生,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几无柄,长5-7毫米,宽1.5-3毫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全缘或波状,边缘反卷,上面无毛,背面生绢毛。

花单生茎顶,花梗长5-10毫米,生棕黑色刚毛;花萼筒状钟形,底部平截,长7-10毫米,被棕黑色的短刚毛,裂片三角形,长为花萼总长的1/3-2/5,两面被毛;花冠筒状钟形,长1.8-2厘米,蓝紫色或蓝色,外面无毛,内面喉部密生流苏状白色长柔毛,裂片倒卵状矩圆形,约与筒部等长;雄蕊聚药于子房顶端;子房圆锥状,花期约与花萼等长,花柱伸达花冠喉部。种子亮褐色,长圆状,长约2毫米,宽0.5-0.7毫米。花期9月。 [2]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300米至4,3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分布在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