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大油芒(禾本科、大油芒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大油芒(禾本科、大油芒属植物))

是禾本科、大油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通常单一,高可达150厘米,叶鞘大多长于其节间,鞘口具长柔毛;叶舌干膜质,截平,叶片线状披针形,中脉粗壮隆起,两面贴生柔毛或基部被疣基柔毛。圆锥花序,主轴无毛,腋间生柔毛;分枝近轮生,小穗宽披针形,草黄色或稍带紫色,第一颖草质,脉粗糙隆起,脉间被长柔毛,边缘内折膜质;第二颖与第一颖近等长,第一外稃透明膜质,卵状披针形,与小穗等长,第二小花两性,外稃稍短于小穗,花药柱头棕褐色,颖果长圆状披针形,棕栗色,7-10月开花结果。

大油芒是一种比较高大的饲草,植株高大,产量很高,大油芒可以放牧有可以收割,其营养成分中等。早春时草质幼嫩,马、牛、羊均最喜食。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以华北地区生长最为普遍;也分布于日本、西伯利亚,在亚洲北部的温带区域广布。通常生于山坡、路旁林荫之下。

大油芒(学名: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大油芒
  • 拉丁学名: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禾本目
  • 科  :禾本科
  • 亚 科:黍亚科
  • 族  :高粱族
  • 亚 族:甘蔗亚族
  • 属  :大油芒属
  • 种  :大油芒
  • 命名者及年代:Trin.,182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质地坚硬密被鳞状苞片之长根状茎。秆直立,通常单一,高70-150厘米,具5-9节。叶鞘大多长于其节间,无毛或上部生柔毛,鞘口具长柔毛;叶舌干膜质,截平,长1-2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顶生者较短),宽8-15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中脉粗壮隆起,两面贴生柔毛或基部被疣基柔毛。

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主轴无毛,腋间生柔毛;分枝近轮生,下部裸露,上部单纯或具2小枝;总状花序长1-2厘米,具有2-4节,节具髯毛,节间及小穗柄短于小穗的1/3-2/3,两侧具长纤毛,背部粗糙,顶端膨大成杯状;小穗长5-5.5毫米,宽披针形,草黄色或稍带紫色,基盘具长约1毫米之短毛;第一颖草质,顶端尖或具2微齿,具7-9脉,脉粗糙隆起,脉间被长柔毛,边缘内折膜质;第二颖与第一颖近等长,顶端尖或具小尖头一,无柄者具3脉,除脊与边缘具柔毛外余无毛,有柄者具5-7脉,脉间生柔毛;第一外稃透明膜质,卵状披针形,与小穗等长,顶端尖,具1-3脉,边缘具纤毛。雄蕊3枚,花药长约2.5毫米,第二小花两性,外稃稍短于小穗,无毛,顶端深裂达稃体长度的2/3,自2裂片间伸几出一芒;芒长8-15毫米,中部膝曲,芒柱栗色,扭转无毛,稍露出于小穗之外,芒针灰褐色,微粗糙,下部稍扭转;内稃顶端尖,下部宽大,短于其外稃,无毛;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柱头棕褐色,长2-3毫米,帚刷状,近小穗顶部之两侧伸出。颖果长圆状披针形,棕栗色,长约2毫米,胚长约为果体之半。花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通常生于山坡、路旁林荫之下。喜生于向阳的石质山坡或干燥的沟谷底部,在中国东北草原的一些类型中也有分布。生长迅速,特别在向阳坡或草甸草原,可以形成小片单种群落,也散生在固定沙丘上。在森林区的阳坡,森林破坏和撂荒后可以大量生长,成为植被演替的一个阶段——根茎禾草阶段。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上也可以生长良好。耐盐碱性差。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以华北地区生长最为普遍;也分布于日本、西伯利亚,在亚洲北部的温带区域广布。

生长习性

1、大油芒在中国哈尔滨地区的返青时间大约在5月初。大约10天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其后进入孕穗期。栽培时间越长的植株,生长期的生长量增加越快,花期和结种期到来越早。栽培三年以上的大油芒植株群体大约在7月中上旬进入花期,早于栽培两年的植株半月左右,早于当年栽培的植株两月左右。大油芒花期持续时间约50天,花期结束即进入结实期,结实期大约在11月中旬结束,此后大油芒进入休眠期直至次年返青。

2、生长年限越多的大油芒植株群体,结实情况越好。但不论生长年限如何,当年采收的大油芒种子萌发率均可达90%以上。采收后将大油芒种子贮藏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更能够促进其种子的后熟。

3、盐碱胁迫对大油芒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同浓度下的影响程度为:盐碱混合>盐>碱。培养在盐碱环境中的大油芒幼苗株高、根长等增长量均低于未使用盐碱处理的对照组,处理后的幼苗叶片颜色更深,出现一定程度的萎蔫状态。

4、大油芒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对环境变化相当敏感,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当以人工繁育为主。温度较高,并且光照、水分充足的环境更有利于大油芒种子的萌发。大油芒对于土壤没有特殊要求,但在盐碱土壤绿化中应当谨慎选用。种植在田间的大油芒不需额外浇水,但在生长期给予充足的水分,植株生长更快。

栽培技术

收割应在花前期进行,因基部茎粗老。留茬高度一般在10厘米为宜。 [1]

主要价值

大油芒是一种比较高大的饲草,植株高大,产量很高,每亩可产青草250-365千克左右。大油芒可以放牧有可以收割,其营养成分中等。早春时草质幼嫩,马、牛、羊均最喜食,随着粗纤维增加,适口性降低,到晚秋草质变硬,马、牛、羊很少采食。

箭叶大油芒(学名: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

是禾本科大油芒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60-100厘米,直径约2毫米,具3-4节。叶鞘平滑无毛;叶舌膜质,叶具柄,叶片线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长9-15厘米,宽约5厘米;分枝轮生,细弱,开展;总状花序轴节间及小穗柄约等长于小穗,无毛或边缘具纤毛,先端膨大呈倒圆锥形;外稃与内稃近于等长,长约5毫米,透明膜质。花药桔黄色,柱头细长,黄棕色;子房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果期秋季。

产于中国云南;生于海拔1500-1800米的山地林下。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19世纪末期,英国人韩尔礼(A.Henry)在云南蒙自采集到该植物标本并带回英国,后被英国植物学家命名为Spodiopogon sagittifoliu。1959年出版的《中国主要植物图说》将其译为箭叶大油芒。

形态特征

箭叶大油芒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高60-100厘米,直径约2毫米,具3-4节。叶鞘短于其节间,除鞘口生柔毛外,平滑无毛;叶舌膜质,长2-6毫米,紧贴其背部生柔毛;叶具柄,下部柄可长达10厘米,向上逐渐变短,最上部者长约5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30厘米,宽5-15毫米,分蘖叶较短小,顶端渐尖,基部2裂呈箭镞形,上面无毛,下面生疣基柔毛,边缘微粗糙。

圆锥花序长9-15厘米,宽约5厘米;分枝轮生,细弱,开展,长约5厘米,腋间生柔毛,下部长裸露且平滑无毛,顶端1-3节着生一无柄和一有柄小穗;总状花序轴节间及小穗柄约等长于小穗,无毛或边缘具纤毛,先端膨大呈倒圆锥形;小穗长约6毫米,黄绿色,基部具短髯毛,两颖近相等,草质;第一颖具11-13脉,脉间具柔毛,顶端尖;第二颖具8-11脉。 [2] 外稃与内稃近于等长,长约5毫米,透明膜质,边缘具纤毛;第一外稃先端浅裂,具1脉或由裂片间伸出成小尖头;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第二小花两性,第二外稃狭窄,下部具3脉,深裂达稃体之2/3,裂齿间伸出膝曲之芒;芒长12-20毫米,芒柱扭转,长约1厘米;内稃宽大,长约5毫米,边缘具纤毛;花药桔黄色,长约3.5毫米,柱头细长,黄棕色,长4-5毫米,自小穗之顶端伸出;子房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果期秋季。

相关报导

从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管理局获悉,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跃华教授等科技工作人员及湿地管理局科技人员在对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考察时,在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箭叶大油芒(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据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物种在丘北县第一次发现,箭叶大油芒多年生草本。秆直立。叶鞘短于其节间;叶舌膜质,紧贴其背部生柔毛;叶具柄;叶片线状披针形,分枝轮生,花药桔黄色,柱头细长,黄棕色,自小穗之顶端伸出;子房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果期秋季。

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野外植物调查中,发现珍稀植物箭叶大油芒,并采集到该物种国内第一份产地模式标本。

[2]

主要价值

医药:全草(茨姑草):淡,平。止血催产用于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阳痿

【彝药】施尔奔:全草治风湿骨痛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感冒《滇药录》。阿的利诗:全草治产后腹痛《彝药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