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牛藤果(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牛藤果
图片来自 SP技点网

开花的种类——牛藤果(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

是木通科野木瓜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江西、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50米至1,140米的地区,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牛藤果(学名:Stauntonia elliptica)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牛藤果
  • 拉丁学名:Stauntonia elliptica Hemsl.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毛茛目 Ranales
  • 科: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 属:野木瓜属 Stauntonia
  • 命名者及年代:Hemsl,1907
牛藤果
图片来自 老姚谈植物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叶具羽状3小叶;叶柄纤细,长10-17厘米;小叶纸质,椭圆形、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3-11厘米,宽2-5厘米,两端均钝或顶端急尖,基部圆,上面深绿,下面浅绿或灰绿色;侧脉每边4-5条,中脉在上面凹入,和侧脉及网脉均在下面凸起。总状花序数个簇生于叶腋,长4-6厘米,多花;芽鳞片小,不显著;总花梗纤细;苞片阔卵形;小苞片锥尖,长均不及1毫米;花雌雄同株,同序或异序,淡绿色至近白色。雄花:花梗长10-12毫米,外轮萼片卵形,长约8毫米,急尖;内轮萼片披针形;花瓣卵状披针形,比花丝短;雄蕊具与花药近等长的角状附属体,花丝合生为管,顶部分离;退化心皮锥尖,藏于花丝管内。雌花:花梗比雄花的略粗,长18-20毫米;外轮萼片狭披针形,长约15毫米,宽3-4毫米,内轮萼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4毫米,宽约2毫米,心皮卵形,柱头锥尖;花瓣披针形,与锥尖的退化雄蕊对生,二者均长约1毫米。果长圆形或近球形,直径2-4厘米,淡褐色,干时灰褐色;种子近三角形,略扁,种皮黑色,有光泽。花期7-10月。

繁殖方法

野木瓜育苗一般用扦插。在冬末春初选择土壤肥沃、土层疏松深厚、向阳、灌溉和排水条件方便的地块做苗床,做成1.5-2×3-5米的标准厢。在扦插前10天左右,按每标准厢施入10公斤腐熟平整细。在实生幼树上选择长势健壮、高产的野木瓜树枝为插条。按15厘米×15厘米株行距进行扦插。扦插枝长33-66厘米。插后浇足水,用稻草覆盖于行间。 [1]

病虫防治

野木瓜抗病虫害能力极强,只要加强整枝修剪和合理施肥,一般不易发生。常见的病害有叶枯病、皮枯病、干腐病等。叶枯病、干腐病可用1:2:200波尔多液喷雾;皮枯病用力刮去病部熏以硫磺或涂上石硫合剂。早害有天牛、蚜虫,用氧化乐果等杀虫剂均能防治。

牛藤果能当水果吃吗?

牛藤果就是野木瓜是可以当水果吃的。

牛藤果适应性强,对土壤不苛求,在一般土壤上都能生长。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徽酸性至中性沙壤土和壤土上栽培最好。也适合于荒山和庭院种植,喜生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土壤环境。在初春气候转暖后进行栽植。一般亩栽80-110株,株行距2米×3-4米。0.7米×0.7米×0.7的穴窝,每窝施入有机肥10-15公斤填一层土,再施入野木瓜专用复混肥1-2公斤再回填土。经半月左右后按每窝一株进行移栽或扦插,栽后浇透水。

移栽第一年

根据苗情每株淋粪水0.5-1.5公斤。成年树每年施农家肥10-15公斤/株,木瓜专用肥2-5公斤。

施肥时期一般分三次

  • 第一次基肥占年总施有量的50%于秋末冬初施下。
  • 第二次于开花前施用,占年总施肥时的30%,
  • 第三次于果实生长后期施用,占年总施肥量的20%;

[2]

施肥方法:

一般在离果树33-66厘米开环形沟把肥料施入沟内,覆土。也可在开花后期和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叶面肥,如硼肥、叶面宝、尿素等。整形修剪野木瓜如果不进行整形修剪,树高可达10米并长成灌丛形,不利管理和果实采收。

牛藤果(中药材)

拼音注音:Niú Ténɡ Guǒ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那藤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或尾叶那藤S.Hexaphylla Decne.var.urophylla Hand.-Mazz.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auntonia hexaphylla(Thunb.)Decne.2.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var.urophylla.Hand.Mazz.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将成熟尚呈青色时采摘,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 1.生于山谷林缘或山脚灌丛中,也有栽培于庭园中。
  • 2.多生于山坡路旁或沟谷林缘灌丛中。

资源分布:

  • 1.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1.那藤 常绿藤本。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小叶3-7,小叶柄长3cm;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卵圆形,革质,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长4-9cm,宽2-2.5cm,全缘,上面平滑,下面带白色。总状或伞形花序由3-7朵花组成,雌雄同株;花直径1.5-2cm,白色、淡红色或有青莲色晕;雄花外轮萼片3,阔披针形,长约13mm,内轮萼片3,线形,稍长,雄蕊6;雌花较大而数少,内轮萼片3,披针形较外轮的为短,退化雄蕊6,成熟心皮卵圆形,紫色。浆果卵圆形,红色,长6-7cm,果肉白色,内含黑色种子多数。花期5月,果期9-10月。

2.尾叶那藤 攀援灌木。全株无毛。小枝灰褐色。掌状复叶;小叶3-7,革质;叶形变化很大,倒卵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3.8-8cm,宽1-3cm,先端长尾尖,尖顶常具短而易断的丝状尖头,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亮绿色,下面黄绿色,有时具白色斑点,侧脉和网脉常在上面明显凹下,下面稍隆起。花雌雄同株,常排成疏松的总状花序,总花梗长3-8cm,小花梗长1-3cm;雄花有萼片6,外轮3,长圆状披针形,顶端略尖或钝,内轮较狭小;线状披针形,先端钝;无花瓣;雄蕊6枚,花丝全部合生,药隔先端凸头长约1mm,远较花药为短;雌花的萼片雄花相似,但较大,心皮3。浆果卵圆形,内含数粒黑色光亮的种子。花期3-5月。

化学成分:种子含七姐妹藤甙(mubenin)A、B及C愈伤组织提取液含那藤甙(mubenoside)A

药理作用:果实和果仁对蛔虫、鞭虫有驱虫作用 [3]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杀虫止痛主疮痈疝气疼痛蛔虫病鞭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