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紫花苣苔(苦苣苔科、紫花苣苔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紫花苣苔
圖片來自 觉木屋

开花的种类——紫花苣苔(苦苣苔科、紫花苣苔属植物)

是苦苣苔科、紫花苣苔属半灌木;茎高可达100厘米。叶对生,叶片膜质,长椭圆形或狭卵形,边缘具细牙齿或仅上部具不明显疏齿,侧脉在下面隆起;叶柄被短柔毛。聚伞花序二歧式,在茎上部腋生;花序梗与花梗被短柔毛,具花;苞片小,线状披针形,全缘,被短柔毛;花萼裂片相等,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黄色、淡黄色,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无毛,具紫色斑纹;裂片半圆形,下唇裂片相等,花丝线形,无毛,弯曲,花药药室汇合;退化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花盘全缘,子房线状长圆形,无毛,花柱线形,蒴果线形,有时近镰状弯曲,种子多数,10月开花,11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部、南部及东南部、四川西南部及贵州。越南北部、缅甸、印度东北部、尼泊尔及不丹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650-2600米的潮湿的林中树上或山坡岩石上。

紫花苣苔的全草药用: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主治湿热泻痢疾、肺热咳嗽、跌打肿痛、流行性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

紫花苣苔(学名:Loxostigma griffithii (Wight) Clarke)

紫花苣苔
圖片來自 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紫花苣苔
  • 拉丁学名:Loxostigma griffithii (Wight) Clarke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管状花目
  • 科:苦苣苔科
  • 族:芒毛苣苔族
  • 属:紫花苣苔属
  • 种:紫花苣苔
  • 命名者及年代:(Wight) Clarke,1883

形态特征

半灌木;茎高20-100厘米。叶对生,同一对叶不等大,较大叶具长柄,较小叶具短柄;叶片膜质,长椭圆形或狭卵形,长4-19厘米,宽1.8-9厘米,顶端常镰状渐尖,基部楔形,偏斜,稀浅心形,边缘具细牙齿或仅上部具不明显疏齿,上面疏被贴伏粗柔毛,下面疏生短柔毛至近无毛,沿叶脉较密集,侧脉每边7-12条,在下面隆起;叶柄长0.5-5厘米,被短柔毛。

聚伞花序二歧式,在茎上部腋生;花序梗长2-10厘米,与花梗被短柔毛,具2-10花;苞片小,线状披针形,长3-6毫米,宽1-1.2毫米,全缘,被短柔毛;花梗长1-1.5厘米。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7-8毫米,宽1.5-3毫米,顶端渐尖,近全缘,被腺状短柔毛,具3-5脉。花黄色、淡黄色,长3-3.8厘米,直径1.6-2厘米,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无毛,具紫色斑纹;筒长2.8-3厘米,直径约1.3厘米,上部下方肿胀;上唇2裂,裂片半圆形,长约5毫米,下唇3裂,裂片相等,长8-10毫米。雄蕊4,花丝线形,无毛,弯曲,上雄蕊长约1.4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6毫米处,下雄蕊长约1.8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7毫米处,花药长约3毫米,药室汇合;退化雄蕊长1.5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厘米处。花盘高1.6毫米,全缘,稀浅5裂。雌蕊长约2-2.2厘米,子房线状长圆形,长1.1-1.4厘米,直径2-2.2毫米,无毛,花柱线形,向上渐膨大成柱头,连同柱头长9-14毫米,被短柔毛,柱头2,卵形,长2毫米。蒴果线形,有时近镰状弯曲,长6.5-10厘米,直径2.6-3毫米。种子多数,长约1毫米,两端各具一条长1.2-1.5毫米的附属物。花期10月,果期11月。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新鲜种子的萌发率较高,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有下降趋势。因此,尽量使用新鲜种子播种。种子采收后,将其置于阴凉干燥无直射日光处,并尽快播种。播种前无须进行额外的种子处理即可获得很好的发芽率。播种时,将种子均匀地洒在栽培基质表面,无须覆土,然后采用浸盆法供水以避免由于种子太小而被流水冲走,最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10天后将薄膜掀开,保持足够的空气湿度和基质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并适度遮光。播种后7天内开始出现萌发,萌发可持续到播种之后1-2个月。温度在15-28℃时都能正常萌发,以25-30℃萌发势最好。

扦插繁殖:叶片横切或纵切后,将切口在100-200毫克/升IBA水溶液中速蘸2-3秒,把叶柄端或近叶柄端插入基质中,纵切叶片则将切口端插入基质中,深2-3厘米,插后浇透水。温度控制在18-30℃,基质含水量保持在20-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置于60-70%阴蔽环境中。扦插后10-20天即可生根,50-60天可产生新芽(即子株)。叶片生根后要减少喷水的次数,以免烂根。

栽培技术

湿度:紫花苣苔性喜湿度大于80%的环境,栽培应尽量模仿原生镜的水分条件。土壤水分的管理要做到基质表面见干即要浇水,浇水必浇透,对于叶面被毛较多的种类,浇水时切忌浇到叶面上。不同生长期的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幼苗期需水量较少,应少量多次。营养生长期适当增加水量,浇水必浇透。花芽分化期,要适当控水。孕蕾期要多浇水,以利花蕾发育。开花期则要适当少浇水,防花早谢。休眠期也要少浇水。

施肥:施肥可采用基肥和根外追肥2种方式进行。基肥可在移栽定植时加入,将基质和少量经过腐熟发酵的鸡粪、花生麸等农家肥均匀混合,同时还可参入少量磷肥。或者在春天将有机肥埋在盆边的基质中,但肥料不可与根直接接触。在植株的生长旺盛期,可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1%复合肥溶液20-30天灌根1次,也可将沤制好的饼肥、油渣稀释成1000-1500倍液进行灌根。 [1]

主要价值

紫花苣苔的全草药用: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主治湿热泻痢疾、肺热咳嗽、跌打肿痛、流行性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

花萼苔属

属拼音名:huaetaishu 地钱纲地钱亚纲下的一属 [2]

所有物种

  • 单纹花萼苔
  • 东亚花萼苔
  • 短托柄花萼苔
  • 多花花萼苔
  • 花萼苔属
  • 加萨花萼苔
  • 巨鳞狭叶花萼苔
  • 狭叶花萼苔
  • 紫蒴花萼苔

紫花苣苔(中药材)

为苦苣苔科植物紫花苣苔Loxostigma griffithii (Wight) Clarke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燥湿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腹泻,菌痢,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跌打损伤,骨折。本品还可治咳血,风湿疼痛,支气管炎,哮喘,疟疾,贫血。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微涩,性平。

归经: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燥湿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菌痢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跌打损伤骨折。本品还可治咳血风湿疼痛支气管炎哮喘疟疾贫血 [3]

相关配伍

治细菌性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骨折:紫花苣苔全草120-250g,煎服。

用法用量:9-15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