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長果栝樓(葫蘆科 栝樓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長果栝樓(葫蘆科 栝樓屬植物))

攀援藤本;莖粗壯,具縱棱及槽,密被褐色長柔毛,老時漸脫落。

長果栝樓(學名:Trichosanthes kerrii Craib )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長果栝樓
  • 拉丁學名:Trichosanthes kerrii Craib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葫蘆目
  • 科 :葫蘆科
  • 族 :南瓜族
  • 亞 族:栝樓亞族
  • 屬  :栝樓屬
  • 亞 屬:栝樓亞屬
  • 組  :葉苞組
  • 種  :長果栝樓
  • 保護級別:易危(IUCN標準)

形態特徵

葉片紙質,卵狀心形,長10-20厘米,寬10-17厘米,不分裂,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邊緣疏生短尖頭狀細齒或偶波狀,基部心形,彎缺開闊,凹入1-2厘米,呈鈍三角形,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密被長柔毛,背面尤甚,基出掌狀脈5條,側脈4-5對,細脈橫生;葉柄長5-9厘米,具縱條紋,密被黃褐色長柔毛。卷鬚2-3歧,具縱條紋,被褐色長柔毛。花雌雄異株。雄花序梗長2.5厘米,花梗長約8毫米,均密被紅褐色柔毛;小苞片線形,長1.5厘米,寬約2.5毫米;花萼筒近圓柱形,長2-3.5厘米,徑約8毫米,裂片倒披針形,長約18毫米,寬4.5毫米,具3脈,先端急尖,密被褐色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裂片近倒卵形,長約12毫米,寬約5毫米,外面被紅棕色毛,流蘇長約3毫米。雌花單生,花梗粗壯,長2.5-3.5厘米,密被紅棕色柔毛;花萼筒圓柱形,長約1厘米,密被紅棕色長柔毛,裂片狹三角形,長約1厘米,先端長漸尖,花冠似雄花,子房長圓形,長1.5-2厘米,徑約1厘米,密被長柔毛。果實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8-10厘米,徑4.5-6.5厘米,幼時綠色,具白色條紋,密被長柔毛,成熟時橙黃色,僅先端和基部殘留有毛;果梗長2.5-5.5厘米,粗壯,具縱條紋,密被褐色長柔毛。種子近卵形,壓扁,長10-13毫米,寬7-8毫米,厚1-1.5毫米,暗褐色,種臍端鈍,另端圓形或近平截,邊緣具波狀粗圓齒,中央有1隆起窄帶。

本種與密毛栝樓 T. villosa Bl. 相似,兩者莖、葉和花萼等均密被長柔毛,但後者葉之中上部往往具3個大齒狀裂片;小苞片闊橢圓形,長3-5厘米,寬2-4厘米,邊緣具大小不等的短齒;果實近球形,徑8-13厘米;種子大,長17-28毫米,寬10-17毫米,邊緣無波狀粗圓齒等特徵不同於本種。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1900米的狹谷密林中或溪旁潮濕的疏林中。產雲南東南部和廣西西南部(龍州)。分布於印度和泰國。

主要價值

【藥 名】:長果栝樓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葫蘆科植物長果栝樓的果實。

【功 效】:1.清肺止咳;2.殺蟲止癢

【主 治】:治肺熱咳嗽疥癬皮膚瘙癢牛皮癬皮膚濕疹

【性味歸經】:甘、苦,寒。肺、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放患處。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雲南東南部和廣西西南部。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1]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中藥大辭典》:栝樓

拼音:Guā Lóu

別名:果裸(《詩經》),王菩(《呂氏春秋》),地樓(《本經》),澤巨、澤冶(《吳普本草》),王白(《廣雅》),天瓜(《爾雅》郭璞注),萯(《穆天子傳》郭璞注),瓜葵(《針灸甲乙經》),澤姑、黃瓜(《別錄》),天圓子(《東醫寶鑑》),柿瓜(《醫林纂要》),野苦瓜(《貴州民間方藥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藥手冊》),藥瓜(《四川中藥志》),鴨屎瓜(《廣東中藥》)。

出處:《本經》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果實。霜降至立冬果實成熟,果皮表面開始有白粉並為淡黃色時,即可採收。連果柄剪下,將果柄編結成串,先堆積屋內2~3天,再掛於陰涼通風處晾乾(2個月左右);然後剪去果柄,用軟紙逐個包裹,以保持色澤。防止撞傷破裂,否則易生蟲發霉。

原形態:多年生草質藤本,長達10米。塊根肥厚。莖攀援,多分枝,表面有淺縱溝,光滑無毛;卷鬚腋生,細長,先端2歧。葉互生;葉片近圓形或近心形,長寬各8~20厘米,常為5~7淺裂或中裂,少為3裂,裂片倒卵形、矩圓形、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邊緣有疏齒或再作淺裂,幼時兩面疏生柔毛,老時下面有粗糙斑點。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3~8,排列成總狀花序,有時單生;萼筒狀,長2.5~4厘米,萼片5,線形,稍反卷,長1~1.5厘米;花冠白色,裂片5,倒卵形,先端細裂成流蘇狀;雄蕊3,花絲長4~6毫米;雌花單生,萼、瓣與雄花略同;子房下位,長卵形,花柱長,柱頭3深裂,呈絲狀。瓤果卵圓形至廣橢圓形,熟時橙黃色,光滑。種子多數,扁平,長方卵形或圓卵形,邊緣有線紋狀形成窄邊,熟時黃棕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長于山坡草叢、林邊、陰濕山谷中。亦有栽培。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山東、安徽、河南等地。

性狀乾燥果實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長約9厘米,直徑約6厘米。果皮橙黃色或土黃色,微有光澤,皺縮,頂端有圓形的花柱殘存,基部略尖,有果柄的殘餘,果柄部周圍的果皮上有放射狀縱溝。質重,剖開後內表面黃白色,並有纖維,肉質胎座多巳縮成粘絲狀,種子集結成團。氣如焦糖,味略甜。以個大、不破、色澄黃、糖味濃者為佳。

化學成分果實含三萜皂甙、有機酸、樹脂、糖類和色素。種子含脂肪油。果實所含的蛋白質與其塊根"天花粉"所含的蛋白質不同,參見"天花粉"條。

藥理作用抗菌、抗癌作用。栝樓在體外對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等有某些抑制作用。水浸液(1:2)在體外對某些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體外試驗中,全栝樓煎劑(20%煎劑)對腹水癌細胞有致死作用。並有人認為栝樓皮、栝樓仁均有效,但前者的作用較好。種殼與脂肪油則無效。醇,醚提取物亦有效。60%醇提取物體外作用最好。但動物試驗,其作用不太顯着,也不穩定;在體內,對肉瘤的作用比對腹水癌細胞的作用強一些。

栝樓中尚含強烈的致瀉物質。

炮製去柄,洗淨,置蒸籠內蒸至稍軟,壓扁,切成塊。

性味:甘苦,寒。

①成無己:"味苦,寒。"

②《日用本草》:"味苦,平涼,無毒。"

③《本草衍義補遺》:"甘,潤。"

歸經:入肺、胃、大腸經。

①《本草匯言》:"入手少陰、太陰經。"

②《本草新編》:"入肺、胃二經。"

功能主治: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治痰熱咳嗽,胸痹,結胸,肺痿咳血,消渴,黃疸,便秘,癰腫初起。

①《別錄》:"主胸痹。"

②《本草圖經》:"主消渴。"

③成無已:"通胸中鬱熱。"

④《傷寒類要》:"治脾癉溺赤出少,惕惕若恐。"

⑤《品匯精要》:"消結痰,散癰毒。"

⑥《綱目》:"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利咽喉,消癰腫瘡毒。"

⑦《江蘇植藥志》:"治水腫。"

⑧《山西中藥志》:"瓜瓤洗手,治凍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4錢;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注意:脾胃虛寒,大便不實,有寒痰、濕痰者不宜。

①《本草經集注》:"枸杞為之使。惡乾薑。畏牛膝、乾漆。反烏頭。"

②《本經逢原》:"脾胃虛及嘔吐自利者不可用。"

③《本草便讀》:"冷滑大腸,脾虛無火、大便不實者不可用。"

複方

* ①治小兒膈熱咳嗽痰喘甚久不瘥:瓜蔞實一枚。去子,為末,以面和作餅子,炙黃為末。每服一錢,溫水化乳糖下,日三服,效乃止。(《宣明論方》潤肺散)

* ②治痰嗽:黃熱瓜蔞一個。取出子若干枚,照還去皮杏仁於內,火燒存性,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時,白蘿蔔湯送下。(《魯府禁方》)

* ③治喘:栝蔞二個,明礬一塊,如棗子大,入栝蔞內,燒煅存性,為末。將蘿蔔煮爛,蘸藥末服之,汁過口。(《普濟方》栝蔞散)

* ④治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黃連一兩,半夏(洗)半升,栝蔞實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論》小陷胸湯)

* ⑤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金匱要賂》栝蔞薤白白酒湯)

* ⑥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斤,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金匱要略》栝蔞薤白半夏湯)

* ⑦治肺痿咳血不止:栝蔞五十個(連瓤,瓦焙),烏梅肉五十個(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個。為末。每用一捻,以豬肺一片切薄,摻末入內,炙熱,冷嚼咽之,日二服。(《聖濟總錄》)

* ⑧治吐血:栝樓取端正者,紙筋和泥通裹,於頂間留一眼子,煅存性,地坑內合一宿,去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糯米飲調下。(《聖濟總錄》黑神散)

* ⑨治消渴熱或心神煩亂:黃肥栝蔞一顆,以酒一中盞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礬末一兩,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十丸。(《聖惠方》)

* ⑩治時疾發黃,心狂煩熱悶不認人者:大瓜蔞實一枚黃者,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朴硝八分,合攪令消盡,分再服。(《海上集驗方》)

* ⑾治小兒黃疸,脾熱眼黃,並治酒黃:瓜蔞青者焙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臨臥服,五更瀉下黃物立可。(《普濟方》逐黃散)

* ⑿治肺燥熱渴,大腸秘:九月、十月間熟栝樓取瓤,以干葛粉拌,焙乾,慢火炒熟,為末。食後、夜臥,以沸湯點三錢服。(《本草衍義》)

* ⒀治乳腫痛:栝蔞(黃色老大者)一枚熟搗,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一升,日三服。(《子母秘錄》)

* ⒁治乳癰及一切癰疽初起,腫痛即消,膿成即潰,膿出即愈:瓜蔞一個(研爛),生粉草、當歸(酒洗)各半兩,乳香、沒藥各一錢。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婦人良方》神效瓜蔞散)

* ⒂治酒癖,痰吐不止,兩脅脹痛,氣喘上奔,不下食飲:栝蔞瓤一兩,神曲末半兩(微炒)。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蔥白酒調下二錢。(《聖惠方》)

* ⒃治腸風下血:栝樓(燒為灰)、赤小豆各半兩。上二味,杵羅為末。空心酒調下一錢匕。(《聖濟總錄》)

* ⒄治熱游丹赤腫:栝樓末二大兩,釅醋調敷之。(《產乳集驗方》)

* ⒅治便毒初發:黃瓜蔞一個,黃連五錢。水煎連服。(《永類鈐方》)

  • ⒆痰咳不止。用栝樓仁一兩、文蛤七分,共研為末,以濃薑汁調成丸子,如彈子大,噙口中咽汁。又方:熟栝樓十個、明礬二兩,共搗成餅,陰乾,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薑湯送下。

* ⒇乾咳。用熟栝樓搗爛,加蜜等分,再加白礬一錢,共熬成膏,隨時口含回汁。

* (21)痰喘氣急。用栝樓二個、明礬如棗大一塊,同燒存性,研細,以熟蘿蔔蘸食。藥盡病除。

* (22)肺痿咳血。用栝樓五十個(連瓤瓦焙)、烏梅肉五十個(焙過)、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個,共研為末;另將豬肺一片切薄,摻末一小撮入內,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 (23)婦女夜熱(痰嗽,月經不調,形瘦)。用栝樓仁一兩,青黛、香附(童便浸,曬)各一兩五錢,共研為末,加蜜調勻,口中噙化。

* (24)黃疸。用青栝樓焙過,研為末。每取一錢,加水半碗,煎至七成,臨睡時服,五更有黃物瀉下,即為見效。此方名為"逐黃散"。

* (25)小便不通,腹脹。用栝樓焙過,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服至病癒為止。

* (26)久痢。用在熟栝樓一個,煅存性,出火毒後三工業區末。一次服完,溫酒送下。

* (27)吐血。泥封栝樓,煅存性,研為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 (28)屙血。用栝樓一個,燒灰,加赤小豆半兩,共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服,酒送下。

* (29)咽喉腫痛,不能發聲。用栝樓皮、白僵蠶(炒)、甘草(炒)各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三錢半,薑湯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錢含咽亦可。此方名"發聲散"。

* (30)諸癰發背。用栝樓搗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 (31)風瘡疥癬。用生栝樓一、二個,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熱飲。

* (32)消渴。取大栝樓根(天花粉),去皮,切細,水泡五天,每天換水。五天後取出搗碎,過濾,澄粉,曬乾。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將藥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方:用栝樓根切薄,炙過,取五兩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隨意飲服。

* (33)小兒熱病。用栝樓根末半錢,乳汁調服半錢。

* (34)天泡濕瘡。用天花粉、滑石,等分為末,水調搽塗。

* (35)折傷腫痛。用栝樓根搗爛塗患處,厚布包住,熱除,痛即止。

各家論述

①《本草衍義補遺》:"栝樓實,《本草》言治胸痹,以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有痰者,以肺受火逼,失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又洗滌胸膈中垢膩,治消渴之神藥也。"

②《綱目》:"張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結胸滿痛,皆用栝樓實,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成無己不知此意,乃雲苦寒以瀉熱,蓋不嘗其味原不苦,而隨文附會爾。"

③《本草述》:"栝樓實,陰厚而脂潤,故於熱燥之痰為對待的劑,若用之於寒痰、濕痰、氣虛所結之痰,飲食積聚之痰,皆無益而有害者也。"

④《本經逢原》:"栝樓實,其性較栝樓根稍平,而無寒郁之患。"

⑤《重慶堂隨筆》:"栝樓實,潤燥開結,盪熱滌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鬱,潤肝燥,平肝逆,緩肝急之功有獨擅也,(魏)玉璜先生言之最詳。"

⑥《本草便讀》:"瓜蔞,性味與花粉相同,惟潤降之功過之。故凡上焦鬱熱,垢膩痰火咳嗽等證,皆可用之。一切肺癰、腸癰、乳癰之屬火者,尤為相宜。"

⑦《本草思辨錄》:"栝樓實之長,在導痰濁下行,故結胸胸痹,非此不治。然能導之使行,不能逐之使去,蓋其性柔,非濟之以剛,則下行不力。是故小陷胸湯則有連、夏,栝樓薤白等湯則有薤、酒、桂、朴,皆伍以苦辛迅利之品,用其所長,又補其所短也。"

⑧《醫學衷中參西錄》:"栝樓,能開胸間及胃口熱痰,故仲景治結胸有小陷胸湯,栝樓與連、夏並用;治胸痹有栝樓薤白等方,栝樓與薤、酒、桂、朴諸藥並用。若與山甲同用,善治乳癰;若與赭石同用,善止吐衄;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斂肺、寧嗽、定喘;若但用其瓤,最善滋陰、潤燥、滑痰、生津;若但用其仁,其開胸降胃之力較大,且善通小便。"

⑨《本草正義》:"蔞實入藥,古人本無皮及子仁分用之例,仲景書以枚計,不以分量計,是其確證。蓋蔞實能通胸膈之痹塞,而子善滌痰垢粘膩,一舉兩得。自《日華子本草》,有其子炒用一說,而景岳之《本草正》,只用其仁,張石頑之《逢原》,亦云去殼紙包壓去油,則皆不用其殼,大失古人專治胸痹之義。且諸瘍陽症,消腫散結,又皆以皮子並用為捷。觀瀕湖《綱目》附方極多,全用者十之九,古人衣缽,最不可忽。惟近今市肆,以蔞實老時,皮肉不粘,剖之不能成塊,凡用全萎者,皆乘其未老之時,摘取曝干而剖為數塊,方能皮肉粘合,以取美觀,然力量甚薄,卻無功效。所以頤欲用其全者,寧以蔞皮、蔞仁,列為二物,乃能得其老者,始有實驗,若但書全瓜蔞三字,則用如不用,此亦治醫者不可不知藥物之真性情也。即使但用其皮,亦是老而力足,疏通中滿,確有奇能。" [2]

臨床應用治療冠心病:

每日用瓜蔞5錢,薤白4錢,製成片劑,三次分服。治療25例,觀察2~8周,22例有不同程度症狀改善。16例心電圖複查,14例示V5T波改善,2例惡化;12例服藥前示S-T段壓低者,10例改善,1例不變,1例惡化;服藥前平均V5T波振幅為0.96毫米,服藥後平均T波振幅增至2.7毫米;服藥前平均S-T段下降0.84毫米,服藥後S-T段平均下降0.27毫米。改變最明顯1例在服藥前二月發現有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心電圖V2-V4QS波,T波倒置,服藥後11月病員症狀明顯改善,V2-V4Q波消失,V5T波向上;另1例原有心絞痛及竇性靜止,V5T波平坦,服藥四月後T波回至正常,竇性靜止消失。服藥後少數病例感胃部不適,經服氫氧化鋁後好轉。觀察中曾將瓜蔞與薤白分開服用,結果病人均反應瓜蔞片療效較薤白片為佳。此片對冠狀動脈供血作用,可能與通過放鬆動脈緊張度,減少心臟負荷有關。

備註:同屬植物圓子栝樓、長萼栝樓的果實,在少數地區亦作栝樓入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