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黃鱔藤 (蓮葉桐科、藤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黃鱔藤 (蓮葉桐科、藤屬植物))
是蓮葉桐科青藤屬植物,生於海拔(600) 1000-1900米山坡密林灌叢中。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山西、陝西、甘肅。生長在山地路旁和灌木林緣。
目錄
黃鱔藤(學名:Illigera cordata Dunn)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黃鱔藤
- 拉丁學名:Illigera cordata Dunn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毛茛目
- 科 :蓮葉桐科
- 屬 :青藤屬
- 分布區域:雲南、四川、貴州及廣西等省區
形態特徵
藤本。莖具縱向條紋,初被短柔毛,後變無毛。葉為指狀,小葉3枚;葉柄長4-12厘米,初時稍被短柔毛,後無毛。小葉卵形、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8-12厘米,寬4-8厘米,紙質,全緣,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兩側不對稱,上面沿脈被柔毛,下面疏被毛或無毛;小葉柄長1-3厘米,被淡黃色柔毛。
聚傘花序較緊密地排列成近傘房狀,生於葉腋;花序軸長約6厘米,一般較葉柄短,被淡黃色柔毛。小苞片長圓形,長約3毫米。花黃色;花萼管密被短柔毛,長2.5毫米,萼片5,長圓形,長5-6毫米,寬約2毫米,外面無毛,內面被柔毛;花瓣與萼片同形,近等長,雄蕊5,長3-5毫米,花絲被短柔毛,附屬物棒狀,小,長約1毫米,子房下位;花柱長4-4.5毫米,被硬毛,柱頭擴大成波狀的雞冠狀;花盤上有腺體5,小而3裂。
果4翅,徑3-4.5厘米,2大2小,較大的長1.8-2.5厘米,具條紋,厚紙質。花期5-6月,果期8-9月。
物種分類
多毛青藤(變種)葛根(雲南元謀)與原變種不同在於小葉密被柔毛,尤其在下面密被氈狀短柔毛;果較小而被極疏的短柔毛。產雲南北部。生於海拔1100米山谷密林或灌叢中。
雲南元謀民間藥用根,作牲畜滋補藥。
主要價值
廣西民間藥用根、莖,有驅風祛濕、散痕止痛之效。
①治濕熱黃疸: 熊柳藤一至二兩,玉柏(金不換草)四至五錢。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風毒流注,惡瘡寒熱: 熊柳全草(根、莖、葉合用)每次一至一兩半(干者酌減)。水煎服。 (《泉州本草》) [1]
1、治風濕關節痛:
(1)黃鱔藤根60克,豬赤肉120克或雞蛋2個,水燉和酒少許服,每日1劑。
(2)黃鱔藤根60克,五加皮、吊風根各30克,豬腳1隻,水煎服。
2、治慢性骨髓炎:黃鱔藤、苦刺根各60克,羊肉125克,酌加酒燉服。
3、治血小板減少症:黃鱔藤、疑吳根、埔鹽根、金英根各30克,水煎服。
4、治肝硬化:黃鱔藤、黃蛇根各45克,水煎服。
5、治慢性肝炎:黃鱔藤根60克,釘地根45克,香附10克,水煎服。
6、治肺結核:黃鱔藤根60克,黃蛇根30克,百部12克,水煎服。
7、治腎虛腰痛:黃鱔藤根30克,釘地根15克,煲豬尾1條服食。
8、治胃脘痛:黃鱔藤根60克,水煎服。
9、治跌打損傷:黃鱔藤根皮適量烘乾研末,和酒外敷患處。
本品內服常用量鮮根30-60克,干根15-30克。
《全國中草藥匯編》:黃鱔藤
拼音注音:Huánɡ Shàn Ténɡ
別名:勾兒茶
來源:鼠李科勾兒茶屬植物多花勾兒茶Berchemia floribunda Brongn.,以根入藥。全年可采,洗淨曬乾。
性味:微澀,溫。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痛,痛經,產後腹痛;外用治骨折腫痛。
用法用量:根1~2兩,與雞蛋、豬瘦肉水燉服;外用適量,根皮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黃鱔藤
拼音注音:Huánɡ Shàn Ténɡ
別名:熊柳藤、銃子藤、老鼠藤、皺皮草(《福建民間草藥》),羊母鎖(《中國藥植圖鑑》),花眉跳架、鼻朴子、厝箕藤(《閩東本草》),勾兒茶(《福建中草藥》)。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兒茶的莖葉。夏、秋採收。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地路旁和灌木林緣。分布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等地。
原形態
多花勾兒茶,又名:熊柳。蔓性落葉灌木,高達1.5米。樹皮黃綠色,略光滑,有黑色塊狀斑。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5~5.5厘米,寬0.5~1.7厘米,基部圓形,先端鈍或漸尖,全緣,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白色,具7~12對側脈;葉柄長1~2厘米。圓錐花序頂生,長5~15厘米;花小,粉綠色;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藏於花盤內,但彼此分離,2室,花柱2深裂。核果卵圓形至鍘卵形,基部為萼管所包圍,初綠色,後變紅色,最後為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性味
-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
- ②《陸川本草》:"寒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解毒。治衄血,黃疸,風濕腰痛,經前腹痛,風毒流注,傷口紅腫。
*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漂蛇毒。"
* ③《陸川本草》:"清涼解毒,涼血,止血。治血熱衄血,傷口紅腫。"
* ④《中國藥植圖鑑》:"枝條與羊肉摻水、酒燉服,治骨結核,腰椎結核。"
* ⑤《廣西藥植名錄》:"消腫,補血。治瘡疥,風濕腰痛,經前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 [2]
複方
①治濕熱黃疸:熊柳藤一至二兩,玉柏(金不換草)四至五錢。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風毒流注,惡瘡寒熱:熊柳全草(根、莖、葉合用)每次一至一兩半(干者酌減)。水煎服。(《泉州本草》)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