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冷蒿(菊科、蒿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种野菜
图片来自 美食搜寻家

开花的种类——冷蒿(菊科、蒿属植物)

是菊科蒿属植物,有时略成半灌木状。主根木质化,侧根多;根状茎有多条营养枝,并密生营养叶。茎直立,稀单生,高可达70厘米,基部多少木质化,枝短,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密被淡灰黄色或灰白色,每侧有裂片,小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裂片半抱茎,并成假托叶状,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球形或卵球形,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或为狭窄的总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总苞片外层、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有绿色中肋,边缘膜质,花序托有白色托毛;雌花花冠狭管状,檐部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两性花,花冠管状,花药线形,长三角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瘦果长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上端圆,7-10月开花结果。

冷蒿的全草入药,有止痛、消炎、镇咳作用,还作“茵陈”的代用品。在牧区为牲畜营养价值良好的饲料。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蒙古、土耳其、伊朗、俄罗斯西伯利亚及欧洲部分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北美洲的加拿大北部、美国西部、中部及西南部都有分布。适应性强,在中国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及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山坡、路旁、砾质旷地、固定沙丘、戈壁、高山草甸等地区都有生长,常构成山地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主要伴生种。

冷蒿
图片来自 植物通

冷蒿(学名:Artemisia frigida Willd.)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冷蒿
  • 拉丁学名:Artemisia frigida Willd.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春黄菊族
  • 亚 族:菊亚族
  • 属:蒿属
  • 亚 属:蒿亚属
  • 组:莳萝蒿组
  • 种:冷蒿
  • 命名者及年代:Willd.,18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时略成半灌木状。主根细长或粗,木质化,侧根多;根状茎粗短或咯细,有多条营养枝,并密生营养叶。茎直立,数枚或多数常与营养枝共组成疏松或稍密集的小丛,稀单生,高30-60(-70)厘米,稀10-20厘米,基部多少木质化,上部分枝,枝短,稀略长,斜向上,或不分枝;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密被淡灰黄色或灰白色、稍带绢质的短绒毛,后茎上毛稍脱落。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宽0.8-1.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4枚,小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叶柄长0.5-2厘米;中部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宽0.5-0.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4枚,中部与上半部侧裂片常再3-5全裂,下半部侧裂片不再分裂或有1-2枚小裂片,小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毫米,宽0.5-1.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裂片半抱茎,并成假托叶状,无柄;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全裂或3-5全裂,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半球形、球形或卵球形,直径(2-)2.5-3(-4)毫米,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或为狭窄的总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背面密被短绒毛,有绿色中肋,边缘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近无毛,半膜质或膜质;花序托有白色托毛;雌花8-13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上部2叉,叉枝长,叉端尖;两性花20-30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瘦果长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上端圆,有时有不对称的膜质冠状边缘。花果期7-10月。

主要变种

紫花冷蒿(Artemisia frigida var. atropurpurea Pamp.)与冷蒿区别在于紫花冷蒿植株矮,高10-18厘米。头状花序半圆形,直径3.5-4.5毫米,在茎上多组成穗状花序,稀少为穗状花序式的狭圆锥花序,花冠檐部紫色。分布于中国宁夏、甘肃、青海及新疆;生于海拔2000-2600米的山坡。

栽培技术

在沙地或撂荒地播种,播前须进行地面处理。播期宜在雨季前或化雪后,将种子直接播于地表,不覆土或覆土不超过0.5厘米,每亩播种量0.2千克。冷蒿具有枝条萌发不定根的特点,当枝条与地面接触后,条件适宜时即长出不定根,枝条脱离母株,形成新的植株,因此,可在固定沙丘上封育,以提高其覆盖度,增加利用效果。 [1]

主要价值

药用:冷蒿的全草入药,有止痛、消炎、镇咳作用,还作“茵陈”的代用品。

饲用:在牧区为牲畜营养价值良好的饲料。利用开花期鲜草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2.2%,粗脂肪6.8%,粗纤维42.2%,无氮浸出物31.6%,粗灰分7%,其中钙1.38%,磷0.67%。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在霜冻后或冬季其营养枝仍保存良好,且柔软良好,且柔软多汁,对家禽,尤其是产羔母畜冬季放牧利用更有价值。马、牛、骆驼终年喜食,具有采食后驱虫之效,因此,是优良的放牧场牧草。

紫花冷蒿(学名:ArtemisiafrigidaWilld. var.atropurpureaPamp.)

紫花冷蒿属于春黄菊族苦蒿系灌木或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海拔1000—2500米处,叶为互生,花冠檐部紫色,果实为瘦果。该植物适应力强,可在干旱地区生长。

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冷蒿(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植株矮,高10-18厘米。头状花序半圆形,直径3.5-4.5毫米,在茎上多组成穗状花序,稀少为穗状花序式的狭圆锥花序,花冠檐部紫色。 [2]

生长环境

产宁夏、甘肃、青海及新疆;模式标本采自青海。生于海拔2 000-2 600米的山坡。

冷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利胆退黄,杀虫。

冷蒿药用部位

来源于菊科蒿属冷蒿的带花全草入药。矮小半灌木,高10~40cm,全株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绢毛。根壮茎横走。茎多条,丛生,基部木质,斜升或直立。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1~1.5cm,宽7~15cm,2~3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披针状条形或条形,顶端渐尖,全缘,两面密被灰白色绢毛,基部的裂片抱茎成托叶状;上部叶小,花序枝上的叶不裂,条形。头状花序半球形,直径3~4cm,且短梗,下垂,在茎上部排列成总状或圆锥状;总苞片3层,透明膜质,中部灰绿色,顶端钝;边缘小花雌性,9~12枚,花冠细管状,黄白色,中央小花两性,多数,花冠管状钟形,淡黄色。花托凸起,有托毛。瘦果长圆形,细小,褐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向阳山坡、干旱河床、碎石沙地、固定沙丘及荒漠草地。

冷蒿选购保存

东北、华北、西北各地蒙古土耳其伊朗俄罗斯北美洲加拿大北部美国西部、中部及西南部也有分布。

冷蒿主治

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小便不利皮肤瘙痒湿疹蛔虫病,蛲虫病用量6~15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3]

冷蒿选方

1.治胆囊炎:小白蒿15g,香附子、羊蹄草、问荆、车前草各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2次。

2.治蛔虫病、蛲虫病:小白蒿15g,蒲公英30g。水煎,早晚空腹各服1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