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大花地寶蘭(蘭科、地寶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
開花的種類——大花地寶蘭(蘭科、地寶蘭屬植物)
假鱗莖塊莖狀,近橢圓形,橫臥。葉3-4枚,在花期已長成,倒披針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柄。花葶從植株基部鞘中發出,總狀花序俯垂,很短,具2-4朵花;花直徑約2厘米,白色,唇瓣中上部檸檬黃色;直徑達2厘米;萼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花瓣卵狀橢圓形,略短於萼片,寬7-8毫米,先端近急尖;唇瓣近寬卵形。花期5-6月。
生於林緣,海拔800米以下。分布於中國海南和雲南、越南、老撾、泰國、緬甸。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大花地寶蘭(學名:Geodorum attenuatum Griff.):
- 中文名:大花地寶蘭
- 拉丁學名:Geodorum attenuatum Griff.
- 界:植物界
- 亞 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 門:輪藻總門
- 門: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 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綱: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 綱:百合亞綱
- 超 目:天門冬超目
- 目:天門冬目
- 科:蘭科
- 屬:地寶蘭屬
- 種:大花地寶蘭
- 保護級別:列入CITES附錄Ⅱ
形態特徵
大花地寶蘭假鱗莖塊莖狀,近橢圓形,長2-3厘米,直徑1-1.5厘米,橫臥。葉3-4枚,在花期已長成,倒披針狀長圓形,長9-22厘米,寬2.5-4.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柄;葉柄套疊成長4-9厘米的假莖,有關節,外被數枚鞘。
花葶從植株基部鞘中發出,長6-12厘米,明顯短於葉;總狀花序俯垂,很短,具2-4朵花;花苞片膜質,披針形,長8-12毫米;花梗和子房長7-9毫米;花直徑約2厘米,白色,唇瓣中上部檸檬黃色;直徑達2厘米;萼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2-1.5厘米,寬4-6毫米,先端短漸尖或近急尖;側萼片略斜歪。
花瓣卵狀橢圓形,略短於萼片,寬7-8毫米,先端近急尖;唇瓣近寬卵形,長1.2-1.4厘米,凹陷,多少舟狀,基部具圓錐形的短囊,囊口有1枚2裂的褐色胼胝體;蕊柱寬闊而短,長2.5-3.5毫米(不連花葯),寬約2.5毫米,基部有短的蕊柱足。花期5-6月。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繁殖方式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1]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大花地寶蘭的栽培方法
中溫溫室栽培,生長適溫16℃~26℃,易栽培,喜中等光照或全光照。
亞熱帶種類在長江流域室外林下溪水邊或北方低溫溫室栽培,生長良好。要求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喜歡潮濕、陰蔽的環境。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盆栽,盆下部1/4-1/3的部分填充顆粒狀排水物,以防止根部通氣和排水不良。亦可以用較細顆粒的基質盆栽。
春季假鱗莖開始萌發新芽和新根時,逐步增加澆水量。旺盛生長時期保持有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遮陽量50%-70%;每2周左右施用1次0.1%-0.2%的液體複合肥。秋季植株生長成熟,可逐漸減少澆水,停止施肥。
冬季葉片枯黃後,及時將其清除掉。冬季溫度低,蒸發量小,應減少澆水,保持盆土微潮,保證假鱗莖不萎縮。 [2]
保護等級
國家保護:(Ⅱ級)
CITES:Ⅱ
IUCN:LC
地寶蘭屬(學名:Geodorum G. Jacks.)
是蘭科下的一個屬,地生草本。莖膨大成球莖狀或塊狀假鱗莖,位於地下或接近地面,常有少數節。全屬約1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至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中國有5種。
下級物種
地寶蘭:Geodorum densiflorum (Lam.) Schltr.
* 大花地寶蘭:Geodorum attenuatum Griff.
貴州地寶蘭:Geodorum eulophioides Schltr.
美麗地寶蘭:Geodorum pulchellum Ridl.
多花地寶蘭:Geodorum recurvum (Roxb.) Alston
地寶蘭
假鱗莖塊莖狀,常為不規則的橢圓狀或三角狀卵形,多個連接,位於地下,直徑1.5-2厘米,有節,干後皺縮,常有殘存的葉鞘纖維。葉2-3枚,在花期已長成,橢圓形、狹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6-29厘米,寬(2-)3-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柄;葉柄常套疊成假莖,有關節,外有數枚鞘。花葶從植株基部鞘中發出,與葉等長或長於葉,長(10-)30-40厘米,中下部有3-5枚鞘;鞘膜質,圓筒狀,長4-6.5厘米;總狀花序俯垂,長2.5-3厘米,具2-5朵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長5-9毫米;花梗和子房長7-8毫米;花白色;萼片長圓形,長約1厘米,寬3-4毫米;側萼片略斜歪;花瓣近倒卵狀長圓形,與萼片近等長,寬約5毫米;唇瓣寬卵狀長圓形,長約1厘米,基部寬約9毫米,先端近截形並略有裂缺;唇盤上或在中央有不規則的乳突區或有1-2條肥厚的縱脊,變化很大,基部凹陷成淺囊狀;蕊柱長約3毫米(不連花葯),有短的蕊柱足。花期6-7月。
產台灣、廣東南部、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米易)、貴州和雲南。生於林下、溪旁、草坡,海拔1500米以下。斯里蘭卡、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生長適溫16℃~26℃,易栽培,喜中等光照或全光照。
* 大花地寶蘭
假鱗莖塊莖狀,近橢圓形,長2-3厘米,直徑1-1.5厘米,橫臥。葉3-4枚,在花期已長成,倒披針狀長圓形,長9-22厘米,寬2.5-4.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柄;葉柄套疊成長4-9厘米的假莖,有關節,外被數枚鞘。花葶從植株基部鞘中發出,長6-12厘米,明顯短於葉;總狀花序俯垂,很短,具2-4朵花;花苞片膜質,披針形,長8-12毫米;花梗和子房長7-9毫米;花直徑約2厘米,白色,唇瓣中上部檸檬黃色;直徑達2厘米;萼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2-1.5厘米,寬4-6毫米,先端短漸尖或近急尖;側萼片略斜歪;花瓣卵狀橢圓形,略短於萼片,寬7-8毫米,先端近急尖;唇瓣近寬卵形,長1.2-1.4厘米,凹陷,多少舟狀,基部具圓錐形的短囊,囊口有1枚2裂的褐色胼胝體;蕊柱寬闊而短,長2.5-3.5毫米(不連花葯),寬約2.5毫米,基部有短的蕊柱足。花期5-6月。
- 產海南和雲南南部(景洪)。生於林緣,海拔800米以下。越南、老撾、泰國、緬甸也有分布。
- 產海南和雲南南部(景洪)。生於林緣,海拔800米以下。越南、老撾、泰國、緬甸也有分布。
貴州地寶蘭
假鱗莖塊莖狀,不規則的圓球形,直徑約2厘米。花期葉已長成。花葶從植株基部葉鞘中發出,長約32厘米;總狀花序俯垂,長約4.5厘米,密生多花;花苞片狹披針形,在花序下部的與花近等長,向上部漸短;花梗和子房長約1厘米;花玫瑰紅色;萼片狹舌狀長圓形,長1.3-1.5厘米,寬2-3毫米,先端具細尖;側萼片略長於中萼片,稍斜歪;花瓣近長圓形,稍斜歪,與萼片近等長,寬4.5-5毫米;唇瓣卵形,長約1.2厘米,下部寬約8毫米,先端近截形,邊緣波狀,上半部中央呈不很明顯的疣狀增厚,基部凹陷而成圓錐形短囊;蕊柱長約4.5毫米。花期12月。
- 產貴州南部(羅甸)。生於溪谷旁,海拔600米。
- 產貴州南部(羅甸)。生於溪谷旁,海拔600米。
美麗地寶蘭
假鱗莖塊莖狀,直徑約1.5厘米,被有殘存的葉鞘纖維,疏生肥厚的白色根。葉通常2枚,在花期未完全長成,大部包藏於葉鞘之中。花葶從葉鞘中發出,長6-7厘米,有3枚長約2厘米的圓筒狀鞘;總狀花序俯垂,具10餘朵花;花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長6-7毫米,寬2-3毫米;花梗和子房長6-8毫米;花白色,直徑約1厘米;中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9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側萼片橢圓狀長圓形,長9-10毫米,略斜歪,先端常多少扭轉;花瓣近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8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漸尖並稍扭轉;唇瓣近卵形,長6-7毫米,寬約4毫米,近中部處縮陷,上部有3-5條粗厚的縱脊,略呈不規則的雞冠狀,邊緣多少皺波狀,近基部處凹陷並延伸為圓錐形的囊,囊長不及1毫米;蕊柱長3-3.5毫米,基部有短的蕊柱足。花期4-5月。
- 產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麗江、思茅、屏邊)。生於草地上,海拔400-1400米。泰國、越南也有分布。
- 產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麗江、思茅、屏邊)。生於草地上,海拔400-1400米。泰國、越南也有分布。
多花地寶蘭
假鱗莖塊莖狀,多個相連,位於地下,直徑1.5-2.5厘米,有節,略被殘存的葉鞘纖維。葉2-3枚,在花期已長成,橢圓狀長圓形至橢圓形,長13-21(-31)厘米,寬5-7(-11)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收狹成柄;葉柄套疊成長8-18厘米的假莖,有關節,外被數枚鞘。花葶從植株基部鞘中發出,長15-18厘米,明顯短於葉,中下部具2-3枚圓筒狀的膜質鞘;總狀花序俯垂,長3-4厘米,通常具10餘朵稍密集的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膜質,長6-12毫米;花梗和子房長5-6毫米;花白色,僅唇瓣中央黃色和兩側有紫條紋;萼片狹長圓形,長1-1.2厘米,寬2-2.5毫米,先端漸尖;側萼片常比中萼片寬;花瓣倒卵狀長圓形,略短於萼片,寬約3.5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唇瓣寬長圓狀卵形,長約8毫米,明顯短於萼片,寬約5毫米,先端鈍或略有裂缺,上部邊緣多少皺波狀;唇盤上有2-3條肉質的、近雞冠狀的縱脊,從中部延伸至上部;唇瓣基部凹陷,近無囊或有很短的囊;蕊柱長3-3.5毫米,寬約1.5毫米,有短的蕊柱足。花期4-6月。
- 產廣東南部、海南和雲南南部至東南部(勐臘、石屏)。生於林下、灌叢中或林緣,海拔500-900米。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
- 產廣東南部、海南和雲南南部至東南部(勐臘、石屏)。生於林下、灌叢中或林緣,海拔500-900米。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