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豨莶草(菊科、豨莶属植物))

开花的种类——豨莶草(菊科、豨莶属植物)

豨莶草(Xī Xiān Cǎo)一年生草本,高达1m以上,枝上部尤其是花序分枝被紫褐色头状有柄长腺毛及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叶片质薄,两面被短毛,沿叶脉有白色长柔毛,中部叶阔卵形至阔卵状三角形,长7—20cm,宽5—18cm,边缘有大小不等的齿,顶端短渐尖。头状花序直径2—3cm,多数,排成伞房状;外层总苞片长1—1.5cm;舌状花长约3.5mm。瘦果长约3.5mm.。生林缘、林下、荒野、路边。腺梗豨莶、豨莶、毛梗豨莶等同类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以野生为主,人工也可栽种培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豨莶草
  • 别 名:粘金强子、珠草、棉苍狼、肥猪草、粘苍子、黄花仔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风湿草’
 
图片来自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向日葵族
  • 属:豨莶属
  • 种:豨莶草
  • 分布区域:中国各地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切直立,上部分枝常成复二歧状,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基部叶花期枯萎;叶部叶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8-6.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下延成具翼的柄,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粗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具腺点,两面被毛,三出基脉,侧脉及网脉明显;上部叶渐小,卵状长圆形,边缘浅波状或全缘,近无柄。

头状花序多数,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梗长1.5-4cm,密生短柔毛;总苞阔钟状;总苞片2层,叶质,背面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外层苞片5-6枚,线状匙形或匙形,开展,长8-11mm,宽约1.2mm;内层苞片卵状长圆表或卵圆形,长约5mm,宽约1.5-2.2mm;外层托片长圆形,内弯,内层托片倒卵状长圆形;花黄色;雌花花冠的管部长约0.7mm;两性管状花上部钟状,上端有4-5卵圆形裂片。瘦果倒卵圆形,有4棱,先端有灰褐色状突起,长3-3.5mm,宽1-1.5mm。

腺梗豨莶与豨莶的区别在于;花梗和分枝的上部被紫褐色头具柄的密腺毛和长柔毛;中部以上的地卵圆形或卵形,边缘有尖头齿;分枝非二歧状。总苞背面密被紫褐色头状盼柄腺毛;舌状花的花冠管部长1-1.2mm,舌片先端2-3齿裂,有时5齿裂。瘦果4棱,先端有灰褐色球状突起。毛梗豨莶与前2种的不同点在于;花梗和枝上部疏生平伏的短柔毛;叶片卵圆形,有时二角状卵形,边缘有规则的齿;茎上部分枝非二歧状。总苞片背面密被紫褐色头状有柄的腺毛;托生倒卵状长圆形,背面疏被头状具柄腺毛。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可育苗和直播。

育苗:秋收后将土地耕深20cm左右,来年谷雨前复耕1次,每1hm2施堆肥75000-105000kg,整平作畦,播种,每1hm2用种3.75kg,覆土1-1.5cm,播后浇水,15-17d出苗,苗高5-10cm时间苗,苗距5cm。北方麦收后进行整地,施肥,作畦移栽(这时苗高30cm左右),每畦2行,行距45cm,株距30cm。

直播,芒种前10d,在麦地行间开沟,深3cm,覆土2cm。每4hm2用种最7.5kg,播后浇水。麦收后苗高7-10cm时,行距45cm,株距30cm。

田间管理

直播地苗高6-10cm时,即行浇水和锄草。苗高30-45cm时追施人粪尿或饼肥,施后浇水,或每1hm2施硫酸铵75kg。在植物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

药材概述

豨莶草出自《唐本草》;“豨莶,叶似酸浆而狭长,花黄白色,田野皆识之。”“猪膏莓,叶似苍耳,茎固有毛,生下湿地,所在皆有。” 《蜀本草》:“《图经》云,(豨莶)高二尺许,子青黄,夏采叶用,所在下湿地有之。”“猪膏莓,叶似苍耳,两枝相对,茎叶俱有毛,黄白色,五月、六月采苗,日干之。”《本草图经》: “豨莶,春生苗,叶似芥菜而狭长,文粗,茎高二、三尺,秋初有花如菊,秋末结实,颇似鹤虱,夏采叶暴干用。近世多有单服者,云甚益元气。蜀人服之法: 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其叶,去根茎花实,净洗暴干,入甑中,层层涵酒与蜜,蒸之又暴,如此九过,则已气味极香美。谐州所说皆云性寒有小毒,与《本经》意同,惟文州高邮军云性热无毒,去粗茎,留枝叶花实,蒸晒。

《纲目》:“《唐本草》谓豨莶似酸浆,猪膏母似苍耳, 列为二种。而成油《进豨莶丸(方)表》,言此药与本草所述相异,多生沃壤,高三尺许,节叶相对。张咏名《(进)豨莶丸表》言此草金棱银线,素茎紫荄,对节而生,蜀号火锨,茎叶颇同苍耳。 又按沈括《笔谈》云,世人妄认地菘为火锨,有单服火锨法者,乃是地菘,不当用火锨,火锨乃本草名猪膏母者,后人不识,重复出条也。按此数说各异,而今人风痹多用豨莶丸,将何适从。

李时珍常聚诸草谛视,则猪膏草素茎有直棱,兼有斑点,叶似苍耳而微长,似地菘而稍薄,对节面生,茎叶皆有细毛,肥壤一株,分枝数十,八、九月开小花,深黄色,中有长子,如同蒿子,外萼有细刺粘人;地菘则青茎,圆而无棱,无斑无毛,叶皱似菘芥,亦不对节。观此,则似与成、张二氏所说改编相合。今河南陈州采豨莶充方物,其状亦似猪膏草,则沈氏谓豨莶即猪膏母者,其说无疑矣。苏恭所谓似酸浆者,乃龙葵,非豨莶,盖误认尔。但沈氏言世间单服火锨,乃是地菘,不当用猪膏母,似与成、张之说相反。今按豨莶、猪冒母条,并无治风之说,惟《本经》地菘条有去痹除热, 久服轻身耐老之语,则治风似当用地菘,然成、张进御之方,必无虚谬之理,或者二草皆有治风之功乎。而今服猪膏母之豨莶者,复往往有效,其地菘不见有服之者,则豨莶之为猪膏,尤不必疑矣。”

主要成分

豨莶主要含萜和甙类,如豨莶糖甙(Darutoside)、豨莶精醇(Darutogenol)、异豨莶精醇(Isodarutogenol)、豆甾醇(Stigmasterol)、豨莶萜内酯(Orientin)、豨莶萜醛内酯(Orientalide)等。 [1]

化学成分

豨莶茎中含

  1. 9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9β-hydroxy-8β-isobutyryloxycostunolide),
  2. 9β-羟基-8β-异丁烯酰氧基木香烯内酯(9β-hydroxy-8-methacryloyloxycos-tunolide),
  3. 8β-异丁酰氧基-14-西藏基-木香烯内酯(8β-isobuTCMLIByloxy-14-al-costunolide),
  4. 14-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14-hy-droxy-8β-isobutyryloxycostunolide),
  5. 9β,14-二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9β,14-dihydroxy-8β-isobutyryloxycostunolide),
  6. 8β,9β-二羟基-1β,10α-环氧-11β,13-二氢木香烯内酯(8β,9β-dihy-droxy-1β,10α-epoxy-11β,13-dihydrocostunolide),
  7. 14-羟基-8β-异丁酰氧基-1β,10α-环氧木香烯内酯(14-hydroxy-8β-isobutyryloxy-1β,10α-epoxycostunolids),
  8. 15-羟基-9α-乙酰氧基-8β异丁酰氧基-14-氧代买兰坡草内酯(15-hydroxy-8β-isobutyryloxy-14-oxo-melam)
  9. 15羟基-8β-异丁酰氧基-14-氧代买兰坡草内酯(15-hy-droxy-8β-isobutyryloxy-14-oxo-melampolide),
  10. 19-乙酰氧基-12-氧代-10,11-二氢牻牛儿基橙花醇(19-acetoxy-12-oxo-10,11-dihy-drogeranylnerol),
  11. 19-乙酰氧基-15-氢过氧-12-氧代-13,14E-去氢-10,11,14,15,-四氢牻牛儿基橙花醇(19-acetoxy-15-hydroperoxy-12-oxo-13,14E-dehydro-10,11,14,15-teTCMLIBahydrogeranylnerol),
  12. 19-乙酰氧基-15-羟基-12-氧代-13,14E-去氢-10,11,14,15-四氢牻牛儿基橙花醇(19-acetoxy-15-hydroxy-12-oxo-13,14E-dehydro-10,11,14,15,-teTCMLIBahydrogeranylnerol),
  13. 2β,15,16-三羟基-对映-8(14)-海松烯-(2β,15,16,-TCMLIBihydroxy-ent-pimar-8(14)-ene),
  14. 15,16-二羟基-2-氧代-对映-8(14)-海松烯(15,16-dihydroxy-2-oxo-ent-pimar-8(14)-ene),
  15. 15,16,18-三羟基-2-氧代-对映-8(14)-海松烯(15,16,18-TCMLIBihydroxy-2-oxo-ent-pimar-8(14)-ene),
  16. 1α-乙酰氧基-2α,3α-环氧异土木香内酯(1α-acetoxy-2α,3α-epoxyisoalan-tolactone)。

“豨莶草”你知道吗?田间常见的一种草,妙用多多!

豨莶草,这么名字看起来虽然古怪,但这种草在民间有很多别名,比如有些地方的人就叫它‘黏糊菜、绿莶草、猪膏草’等。在古代,豨代表猪的意思,而莶泛指一些气味辛烈的草,这种植物由于本身带有一种猪臭的辛烈之味,所以古人称之为豨莶草。

别看这种草外表普通,在传统中医里面却有着很多的用途。尤其是在帮助人们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方面,它的效果是很好的,所以有些地方的人们还称之为‘风湿草’。

豨莶草的妙用

1、清热解毒

豨莶草本身属于寒凉之品,加上其味苦可以降泻,味辛善于发散,故而对于体内蕴结的热毒之邪能够起到很好的宣散之效。尤其是当体内火毒郁结、脏腑积热时间较久,进而导致皮肤内外出现无名的疮肿、疔毒等情况的时候,直接以新鲜的豨莶草捣碎外敷,同时将其煎汤内服,内外同用很快就可以起到消散热毒的效果。

此外,对于体内湿热蕴结等引起的黄疸之症,以豨莶入药同样是可以奏效的。古人就常将其和茵陈、栀子、车前草等配伍使用,可以有效帮助人们消除湿热黄疸之症。

2、祛风除湿

风邪善行、湿邪黏滞,故而风湿之邪侵入体内是最难消除的。尤其是当风湿外邪侵入经络、肌骨的时候,往往会让人备受煎熬。轻微的风湿之邪就可以使人出现筋骨不利、肢体麻木等情况,较为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使人行动不便,给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而豨莶草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古人就有一剂良方名曰‘豨桐丸’,正是以豨莶草和臭梧桐叶搭配,在缓解多种风湿痹症方面具有良效。

此外,中医里面也常将豨莶草和当归、川芎、防风、熟地、独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使用,对于一些常见的痹症也是有缓解效果的。 [2]

3、消疹止痒

豨莶草除了可以内用,还可以外用缓解多种皮肤疾病的。比如常见的皮肤湿疹、疮疹、顽癣等症,外用豨莶草也是可以奏效的。

古人在出现上述皮肤疾病的时间只能选择使用中草药来缓解,此时就常直接用豨莶草煎水冲洗皮肤患处,可以起到不错的消疹止痒之效。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豨莶草和蒲公英、徐长卿、两面针等药材一同煎煮,取药液冲洗皮肤患处,其消疹止痒的作用更佳。

豨莶草的功效作用及食疗方法

【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祛风湿、利关节、解毒,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1、豨莶草主久疟、痰荫,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本草拾遗》

2、豨莶草治中风失音不语口眼歪斜时吐涎沫。补虚,安五脏,生毛发。明眼目,乌髭发,壮筋力。《品汇精要》

3、豨莶草疗暴中风行邪口眼㖞斜者立效;治久渗湿痹腰脚酸痛者殊功。《本草蒙筌》

4、豨莶草洗痔疮,洗疳去肿。《生草药性备要》

5、豨莶草疗虎皮及狗咬疮。《开宝本草》

6、豨莶草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纲目》

7、豨莶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履巉岩本草》

8、豨莶草坚骨,行肝,燥脾,去热。《医林纂要·药性》

* 【豨莶草的用法禁忌】生用或大剂量易致呕吐,故内服不宜过量。

食疗方法

1、大麻风丸

处方:豨莶草8两、大胡麻1斤、苦参1斤,白蒺藜1斤、生地1斤(另捣)、苡仁4两、防风4两、荆芥4两、当归6两、灵仙8两、苍术6两、羌活3两、独活3两、海风藤6两、全蝎4两、乌梢蛇8两、丹皮4两、蕲蛇8两、秦艽6两、干浮萍8两、角针8两、知母8两、苍耳草8两、僵蚕4两、地肤子6两、白鲜皮8两、白附子4两、蝉衣4两、胡黄连2两、夏枯草8两、川芎4两、蛇床子4两、黑芝麻2升(另捣)、甘菊4两、首乌6两、杏仁4两、枫子仁2斤(煮7天,捣溶,铺纸上压去油)。

制法: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早、晚各下3钱,开水送服。

功效:大麻风。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

2、大补肝肾丸

处方:豨莶草2两、熟地6两、淡苁蓉4两、菟丝子4两、枸杞子4两、潼蒺藜2两、白蒺藜2两、川萆薢2两、海风藤1两5钱,海桐皮1两5钱,当归1两5钱,赤芍1两5钱,党参1两5钱,川芎5钱,桑寄生1两、怀牛膝1两、杜仲(炒)1两、茯苓1两、丹参1两、炙甘草5钱。

制法:上为末,用虎骨肢2两、阿胶2两、鹿角胶1两、陈酒少许溶化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2钱。

用法:每服1-2丸,以陈酒化服。

功效:痿痹,气血偏枯。

摘录:《医方简义》卷三

3、除湿酒

处方:豨莶草12克、虎胫骨9克、防己9克、独活6克、云苓9克、杜仲9克、萆薢9克、晚蚕砂9克、松节9克、茄根12克、木瓜12克、苍耳子12克、枸杞子12克、秦艽9克、桑枝15克、牛膝3克、狗脊9克、续断9克、伸筋草9克、白酒2.5千克

制法:虎胫骨炙酥为面,防己等十八味药共研粗末,再将虎胫骨面掺入粗末中,用消毒纱布包好,用绳悬于酒中泡两周备用(冬季泡一月)。

用法:每日服二次,每次服9~15克。勿须多服。

功效:除湿通经。主风寒湿痹。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4、豨桐丸

处方:豨莶草 臭梧桐各等分

制法:上药酒制晒干,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12克、早、晚各一服。

功效: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治感受风湿,两足酸软,步履艰难,状似风瘫。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腰腿痛。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肝、羊血等物。

摘录:《济世养生集》卷三 [3]

5、七星剑

处方:豨莶草、野菊(嫩头)、苍耳头、半枝莲、地丁草各9克,麻黄3克、草河车6克。

功效:治疗疮初起,憎寒作热,恶心呕吐,股体麻木,痒痛非常,心烦作躁,甚或昏愦者。

用法:上药用好酒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滓热服。盖被出汗为度。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植物篇:(豨莶草(菊科、豨莶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豨莶草的介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