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杨思标 | |
---|---|
英文名 | Sze-Piao Yang |
出生 | 1920年6月4日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教育程度 |
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 日本新潟大学医学博士 美国丹佛犹太医院胸腔病学进修 |
职业 | 胸腔内科医师、台大医院院长、慈济护理专科学校校长 |
配偶 |
张云鬟(1945年-1982年 陈宝玉(1984年-) |
儿女 | 儿女 杨锡钊(1945年-)、杨葆萩(1947年-)、杨锡钦(1948年-)、杨锡铭 |
杨思标(生于1920年6月4日,英文名字:Sze-Piao Yang),台湾胸腔内科医师,日本东京新潟大学医学博士。曾任台大医院院长、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慈济护专(今为慈济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简介
早年
杨思标于1920年生于台湾新竹,1926年就读新竹第一公学校(今新竹市新竹国民小学),1933年就读新竹中学,1936年进入台北高等学校就读。18岁时无意间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感染结核病,所幸病情不严重,住院休养后即回复正常生活,因此经历使其决定投入胸腔疾病钻研。1939年进入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就读,毕业后服务于台北帝大医院。1945年,担任台北帝大内科助教,同一年与张云鬟女士结婚。1950年,在台大傅斯年校长的推荐下,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资助,前往美国丹佛犹太医院胸腔病学进修,为台大医学院内科第一人,1953年取得日本新潟大学医学博士。
1951年,一位咳血的轮船机关长原先被当成肺结核治疗。杨思标从痰液培养中发现可能是肺吸虫所致,虫体可能来自生食虾蟹贝类,随后亦进一步研究肺蛭虫在人体内的路径。1952年,杨思标曾因为三个来自基隆金瓜石的肺病病人前往当地矿区展开调查,成功追踪出肺尘病,为台湾最早发现的职业环境疾病,杨思标亦成为台湾第一代下乡调查的医师之一。1957年,诊断出台湾第一例肺癌个案,同年升任教授。
杨思标为台湾肺结核及肺吸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曾组织台北市胸腔病联合讨论会,为台湾首次跨院区的联合胸腔疾病讨论会,还争取亚洲太平洋胸腔病会议在台举办,为台湾首次筹办国际医学会。
任职台大院长
杨思标于1978年至1984年担任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院长,1983年又兼任台大医学院院长。早期的台大医院内科并未细分次专科,只分第一内科、第二内科、第三内科,杨思标于台大医院内科部首创了胸腔内科。在杨思标担任台大医院院长之前,因台大医院属于公立医院,薪水受公务员薪资制度的限制,因此许多医师会兼职或者另外开业。杨思标院长就任前的前任院长李镇源于任职期间,希望能够推动专勤制度,减少此类兼差情形,可惜并未成功,直至杨思标就任后,才终于克服了反对声浪推动专勤制度,调整了台大医师的待遇,并提供专任加给。
杨思标任职于台大院长期间,台大医院成功完成台湾首例、亚洲第三例的三肢坐骨连体婴分离手术。并于1979年初带领台大医院积极参与“中沙医疗团合作计画”,担任中沙医疗团团长。任内也积极协助花莲慈济医院的创设,并促成了日后台大与花莲慈院建教合作的模式。
退休
1989年,杨思标自台大医院退休,并于9月17日起担任甫成立的慈济护理专科学校首任校长,隔年6月30日退休。自退休后截至2018年,杨思标仍每周往返台北和花莲,于花莲慈济医院教学看诊。
经历
现职
荣誉
- 2018年:第28届医疗奉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