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遇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遇春(1760年-1837年4月3日),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六岁时开始读书,十七岁时因家道中落转而习武。

生平简介

 

赐号“劲勇巴图鲁”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杨遇春中武举人。任四川材官。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朝廷选用其担任督标。曾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六十年(1795年),古州苗民起义,杨遇春随福康安率军镇压,并参与廓尔喀之役,因功升任广东罗定营副将(一作进阶都司),赏戴花翎,并赐号“劲勇巴图鲁”。

史称“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

自嘉庆二年(1797年)起,率军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为经略大臣额勒登保所倚重。屡战有功,史称“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嘉庆五年(1800年),以甘州提督身份率军独立作战。起义军著名领袖覃加耀罗其清冷天禄阮正隆王廷诏等多人先后其杀害或俘获。嘉庆六年(1801年),晋升骑都尉世职。嘉庆七年(1802年),升任固原提督,后因其功勋卓著,晋升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嘉庆十一年(1806年)六月,平定陕西宁陕镇驻兵哗变。变兵攻城劫狱,杀死官员。清廷派德楞泰、杨遇春等率军平定。

因功绘像紫光阁

嘉庆十三年(1808年),杨遇春入朝觐见,兼任乾清门侍卫,仍授固原提督。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参赞大臣身份率兵镇压天理教起义及陕西南山厢工起义, 进封二等男爵,并获赐黄马褂。道光五年(1825年),担任代理陕甘总督,该职此前很少由汉人承当。道光六年(1826年),以代理陕甘总督之职率军讨平张格尔叛乱,收复南疆西四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式担任陕甘总督。张格尔伏诛后,因功绘像紫光阁。

辞官返乡

道光十年(1830年),杨遇春再次作为钦差大臣,带领本标将士驻扎肃调度,最终平定喀什噶尔等处的叛乱,再次维护清朝的统一。道光十五年(1835年),以年老辞官返乡,进封一等昭勇侯,在籍支食全俸。并赠以御制紫光阁画像一轴。 道光十六年(1836年)冬,四川总督鄂山前往北京谒见旻宁。旻宁特地书写“福、寿”二字,并拿出内府十两人参,命鄂山带回四川赏赐杨遇春。

后世尊称“杨忠武侯”

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1837年4月3日),杨遇春病逝于成都南门外“望禾亭”别墅,终年七十八岁。逝世后,旻宁追赠其为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入祀贤良祠、乡贤祠,谥号忠武,故后世又称杨遇春为“杨忠武侯”。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月十六日,葬于崇庆州西山上,后移葬崇庆州娘娘岗祖茔。

著有《武备制胜编》十三卷。

杨遇春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加强国防,组织屯垦,兴利除弊,使“朝廷无西顾之忧”。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临战常顶石冒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被嘉庆帝称为“福将”,其部每战必张黑旗,时称杨家军。与杨芳并称“二杨”。在陕甘总督任上十年,请免梨贡,加强国防,组织屯垦,兴利除弊,使“朝廷无西顾之忧”。为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过巨大贡献。[1]

杨遇春趣诗

【其一】

一天,几位旗人翰林约杨遇春同游北京西山十方普善寺。此寺俗称卧佛寺,因殿内供有元至治元年(1321年)所铸铜佛一尊而名。卧佛铸造浑朴精致,右手支颐,左臂直伸,表现了释迦牟尼于婆罗树下涅槃之前向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 卧佛模样似睡非睡,游人也称其为睡佛。翰林门想捉弄杨遇春,提议以卧佛为题作诗遣兴,而且众口一词地说:“杨侯爷劳苦功高,理当率先。”杨遇春因辞不过,便道:“那我就来个抛砖引玉吧!”于是指著睡佛的鼻子说:

你倒睡得好!

翰林们忍俊不住,杨遇春并不理会,继续念道:

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 江山谁人保?

翰林们看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尾愣住了。片刻才知道是杨借题发挥,甚觉尴尬。

【其二】

几位旗人翰林在西山卧佛寺捉弄杨遇春不成,终不甘心。这日又邀杨遇春到后园观赏,硬要其再当即吟诗一首。杨遇春知这几个人的用心,沉吟须臾,朗声念道:

少事戎行未学诗, 诸公逼我欲何之。 朝廷俸禄公同享, 边塞风霜我独知。

诗为心声,但翰林们听了觉得其中带刺,只因事由己出,无可奈何。过了一会,只见一群乌鸦正欲归巢,于是指著参天大树上的乌鸦窝,要杨遇春再赋诗一首。

“乌鸦闹巢,何诗之有?”杨遇春缓缓说道。翰林们以为其难以吟咏,一再催促。杨遇春无奈,随口吟出:

一窝两窝三四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翰林们听了,相继捧腹,说:“这也算诗么?”谁知杨遇春接下来续了两句:

食尽皇王千锺粟, 凤凰何少尔何多?

辛辣的讽刺使翰林们无地自容。

宫保府

清代封疆大臣杨遇春的将军府———“宫保府”异地搬迁修复工程即将竣工,将军府已改建成崇州第一个博物馆,将由《华阳国志》纪念馆、杨遇春宫保府陈列室、崇州出土文物精品展馆组成。7年精心修复宫保府杨遇春是清代中期名将,杨遇春宫保府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是四川省现存的惟一清代高级官员府第,建筑从布局结构到形制艺术,都体现清代中后期高级官员府第的风格特征。 1999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宫保府由崇阳镇南街迁移至大东街原祁公馆位置上。整个宫保府修复后仍旧保持原貌,建筑为两进院落,整体风格为中西合璧式。“三位一体”布馆按初拟定的“三位一体”布馆方案,博物馆内分别建《华阳国志》纪念馆、杨遇春宫保府陈列室、崇州出土文物精品展馆。 《华阳国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志'为名的方志”,研究东晋以前巴蜀政治史、古代西南经济史、西南民族史等,是“中国地方志的初祖。”纪念馆将《华阳国志》中“华”、“阳”所指的地域用沙盘模型展示,并对书中记述的三十多个民族和部落的名称、分布情况,主要民族的形成、历史传说等用多媒体展示,杨遇春宫保府陈列室,将参照原貌布置杨遇春起居室和书房。引用错误:没有找到与</ref>对应的<ref>标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