楣子下乡记(一)(王广杰)
作品欣赏
楣子下乡记(一)
1969年不满16岁的楣子初中毕业了,没有了留城的指标。兵团开始报名了,她特别想穿上军装,就很积极地报了名。但是,因为家庭岀身政审不合格的她,落选了,紧接着学校又安排剩余的同学去山西插队,大家纷纷报名她也报了名。最后去向的改变,是从她母亲关门那一刻开始。
回到家,母亲听她说明情况,掩上开着的房门,拉上窗帘,顿时泪如雨下:“你爸爸和你奶奶都遣送回了老家,你再去山西,叫我这个当妈的别再分两股肠子了,行吗?”从小岀生在教育世家,受呵护长大的楣子,没见过母亲流过泪。就这样,孝顺的她毅然决然地到学校开了介绍信,回老家办理“三级证明”到原籍插队落户了,她的知青生涯也从那一刻开始了。
没有享受敲锣打鼓贴“喜报”没有欢送的人群,蔫蔫的坐上长途汽车来到了安宫县,就在下车的那一刻他惊呆了,爸爸带着白粗布的袖箍,上面用毛笔写着一些不实的名称,那么工整熟悉的笔体,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顺着脸颊止不住的往下流,她知道这就是她今后要面对的归宿,可她的父亲却丝毫没有任何表情,一切那么自然没有任何不快。爷俩回到村里,奶奶站在高坡上也带着个写着黑字的白粗布袖箍迎接孙女到来。
走近10多平米的土坯房, 进了屋环视了一下四周,一间屋子半间炕,就这半间炕左边还放着房东存的白茬寿材。一个放碗筷的旧橱柜就是她们家全部家当。
小队钟声一响爸爸、奶奶和她就出现在社员堆里,楣子也开始认识好多兄弟姐妹,姑姑、叔叔、大伯、爷爷、奶奶他们都是出了五服的亲戚。
下乡不久大队组织《文艺演唱会》要求各个小队排练节目,这对楣子来说是天赐良机。在学校里能歌善舞的她,好几次面试都因政审不合格而被淘汰,其中包括文工团。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每次参加学校或联校演出,演出前红卫兵基干连负责人,把红袖章让她戴上,演出结束后就让她交回。现在提起这件事,还让她觉得心里酸酸的
演出结束后,她岀色的声音引起了公社书记关注,楣子被调到公社挖河工地上当了广播员。
“一步登天”楣子成了“名人”,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
作者简介
王广杰,笔名,五子书屋,天津市人,大专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