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楼宇烈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今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 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2];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等。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出生日期----1934年12月10日

出生地点----杭州

主要成就----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传播奖和国学成果奖[3]

国籍 ---- 中国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知名作品----《郭象哲学思想剖析》《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哲学思想》等

人物简介

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

1955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 同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 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 经 历:1960年7月至1979年5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 1979年6月至1980年11月,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 1980年12月至1985年8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85年9月至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90年起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

现任职务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85年9月起); 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

曾任职务

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1979-1984)[4];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1987-199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届,1992年-1997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81年起);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副会长(第三届,1988年-1995年)。

学术团体任职(部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三届,1992年起);全国宗教学会理事(第三届,1988年起);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1999年起)。

1.郭象哲学思想剖析(21千字)

(《中国哲学》第一辑1979.8三联书店)

2.五四时期批判封建旧道德的历史意义(与张岱年先生合署)(12千字)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1980.4人民出版社)

3.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哲学思想(13千字)

(《历史论丛》第一辑1980.8齐鲁书社)

4.叶适(20千字)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三1982.9齐鲁书社)

5."莫若以明"释(5千字)

楼宇烈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国哲学》第七辑1982.4三联书店)

6.开展对中国文化总体上的综合研究(2.5千字)

(《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一1984.3复旦大学出版社)

7.汤显祖哲学思想初探(12千字)

(《汤显祖研究论文集》1984.5中国戏剧出版社)

▲(日本《中国古典研究》第三十三、四号1988、89.12)

8.龚自珍(13千字)

(《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三1984.9中国青年出版社)

9.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讨论--读汤老两篇旧文(4千字)

(《燕园论学集》1984.4北京大学出版社)

10.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2千字)

(《文史知识》1984年第四期中华书局)

11.不无遗憾(6千字)

(《读书》1985年第六期三联书店)

12.易卦爻象原始(15千字)

(《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一期)

▲(日本《中国--社会与文化》第二号1987.6)

13.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15千字)

(《文史哲》1986年第一期选载部分内容(10千字),题名为《近代中国佛学的特点及其评价》)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一期)

(《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论文集》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20千字)

▲(日本《东洋学术研究》第25卷第一号1986年)

15.东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观世音灵验故事杂谈(20千字)

(《中原文物》特刊1986年)

16.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8千字)

(《文史知识》1986年第八期)

(日本《东洋学术研究》第27卷1988年,题目改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融合的问题》)

17.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5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二期)

▲(日本《中外日报》1985.11.18)

楼宇烈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日佛教研究》198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8.〈万木草堂口说〉整理杂谈(13千字)

(《古籍整理与研究》第一期1986.10)

19.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2.5千字)

(《古代礼制风俗漫谈》二集1986.4中华书局)

20.胡适禅宗史研究评议(12千字)

(《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三期)

▲(日本《曹洞宗宗学研究所纪要》创刊号1988.3)

▲(韩国《六祖坛经的世界》大韩传统佛教研究院金知见编

韩国民族社1989.12文末增一"补记")

21."何晏"、"王弼"、"郭象"、"向秀"、"谭嗣同"等辞条(25千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20条)1987年)

22.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10千字)

(《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

▲(日本《中外日报》1987.8.28)

23.黄宗羲心性说评述(8千字)

(《黄宗羲论》--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7.12浙江古籍出版社)

▲(日本《东洋の思想と宗教》第五号1988.6)

24.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与初期禅宗思想(10千字)

▲(日本《松ケ冈文库研究年报》第二号1988年)

(《隋唐佛教讨论会论文集》1990.2三秦出版社)

25.杨度的"新佛教论"(5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一期)

▲(日本《中外日报》1987.10.23)

(《中日佛教研究》198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6.借古为今乎?恋古非今乎?--《康有为学术著作选》编后(5千字)

(《书品》1989年第二期)

27.为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一部简要的原始资料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编后(3.5千字)

(《书品》1989年第三期)

28.论传统文化(8千字)

楼宇烈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三期摘要刊登)

(《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论文集》1990.3

北京大学出版社)

29.佛教的和平精神(3千字)

(《国际政治研究》1989年第四期)

30.择儒学之善者,为现时代服务(1.5千字)

(《书林》1990年第三期)

31.熊十力"量论"杂谈(三则)(8千字)

(《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1990.2三联书店)

32.向西方学习与弘扬民族文化(5.7千字)

(《知与行》1990年第一期)

(《探索与交流》1990年第四期)

33.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10千字)

(《太虚诞生一百周年国际会议论文集》1990.12

香港法住出版社)

34.禅悟的认识论意义(6千字)

(《法音》1991年第一期)

35.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7千字)

(《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一期)

▲(韩国《退溪学报》第六十八辑1990.12)

36."用中和时中--儒家实践的辩证原则(7.5)

(《北京大学校刊》1991.10.20第三版)

(《唯物辩证法问题的再探讨》1993.3人民出版社)

37.胡适的朱熹研究(9千字)

(《朱子学刊》1991年第二期)

38.佛教与现代人的精神修养(6.5千字)

(《一九九○佛光山国际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2.2)

39.中国传统哲学中主体修养学说的认识论意义(15千字)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成立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92.4中华书局)

40.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4千字)

(《民主与科学》1992年第二期)

41.胡适的中古思想史研究评述(12千字)

(《中国哲学》第十五辑1992.5岳麓书社)

楼宇烈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1993.5三联书店)

42.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4千字)

(《佛教文化》1992年第一、二期)

(台湾《中华禅学》第十八期1992.6)

43.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点(15千字)

(台湾《1991年佛学研究论文集》1992.9台湾佛光出版社)

44.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8千字)

(《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2.5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45.东亚现代化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6千字)

(《东方文化与现代化》1992.10时事出版社)

46.东方智慧的魅力(13千字)

(《学者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智能》1992.11

北京大学出版社)

47.理学大师马一浮(8千字)

(《中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1992.12上海人民出版社)

48.袁宏与东晋玄学(25千字)

(《国学研究》第一卷1993.3北京大学出版社)

49.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

(6千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二期)

50.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4千字)

(《学术论丛》1993年第四期山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51.儒家修养论今说(13千字)

(《国故新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汤用彤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论文集》1993.8北京大学出版社)

52.读帛书〈系辞〉杂记(7千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期1993.8上海古籍出版社)

53.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8.5千字)

(《圆瑛大师圆寂四十周年纪念文集》1993.9吴轩出版社)

54.神会的顿悟说(10千字)

▲(韩国《白莲佛教论集》第三辑1993.12韩国白莲佛教文化财团)

(《禅学研究》第二辑)

55.中国儒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14千字)

(台湾《哲学与文化》第21卷2期1994.2台湾辅仁大学)

56.荀子礼乐论发微(8千字)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三期中华书局)

楼宇烈
 

来自 知乎网 的图片

(《东亚文化的探索--传统文化的发展》1996.11台湾正中书局,内容有增补)

57.儒家思想与官僚文化(15千字)

(《国学研究》第二卷1994.7北京大学出版社)

58.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15千字)

(《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三期四川中华论坛杂志社)

59.东方文化与现代生活(7千字)

(《东方文化研究》1994.8北京大学出版社)

60.胡适读禅籍题记、眉批选(30千字)

(《胡适研究》第一辑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

61.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20千字)

(《国学研究》第三卷1995.12北京大学出版社)

62.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构的思考(13千字)

(《21世纪中国与日本》1996.10北京大学出版社)

63.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16千字)

(《东方文化大观》[代序]1996.12安徽人民出版社)

64.东方理学宗主淑世儒林楷模--郑梦周与韩国性理学

附:圃隐诗拾遗(50千字)

(《风流与和魂--东方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二》1997.7沈阳出版社)

65.深刻的见地,平实的评论(2千字)--读匡老评述儒家孔孟思想的两篇旧文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期中华书局)

66.中国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千字)

▲(《21世纪韩国国学的方向与课题》1997.7韩国安东大学出版)

67.栗谷经学思想研究(11千字)

(《亚文》第二辑1997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8.杨仁山先生小传、欧阳竟无先生小传、吕秋逸先生小传

太虚大师小传(8千字)

(《近代学术史丛书》《杨仁山卷》《太虚卷》河北人民出版社)

楼宇烈
 

来自 中国网 的图片

69.欧阳建《言尽意论》正读(6千字)

(《人民政协报》1998年2月16日第3版)

70.儒学在现代韩国(12千字)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一期中华书局)

71.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15千字)

(《燕京学报》新四期1998.5北京大学出版社)

72.《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6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二期1998年6月)

73.中国的佛教与儒教(20千)

(《中国哲学的诠释与发展--张岱年先生九十寿庆纪念论文集》1999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74.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3千字)

(《上海佛教》1999年第三期1999年6月)

75.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随记(15千)

(《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二期1999年7月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

76.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8千字)

(《文史哲》1999年第期,发表其中第一部分)

77.发扬人文精神,重视自我修养(7千字)

--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

(《孔子研究》1999年第四期,发表一部分)

(《群言》1999年第11期,发表一部分)

78."无我"与"自我"(5千字)

--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义

(《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二期,2000年6月)

79.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8千字)

(《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2000年6月)

80.中日近代佛教交流概述(10千字)

(《中日近现代佛教的交流与比较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

81."不由经教"与"由教悟宗"(8千字)

(《中国禅学》第一卷中华书局200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第5期)

82.禅学的文本阐释与诗意接受--读吴言生博士"禅学三书"(3千字)

(《哲学研究》2002年第5期)

其它兼职(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7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8年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荣誉研究员(1998年起);曲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起);孔子文化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起);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起);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1999年起)。

主要作品

《国学精神--中国的品格》

主讲: 组成8张DVD

简介:了解中国国学底蕴,增强企业本土适应能力;领悟中国国学精髓,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视频

楼宇烈-心经智慧3DVD-02 2016年10月28日发布

楼宇烈:参禅最难在于平常心 2016年9月26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