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榄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榄李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榄李

学 名: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桃金娘目

科:使君子科

属:榄李属

种:榄李

命名者及年代:Willd.,1803

榄李(lǎn lǐ),学名: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俗名:滩疤树,异名:Petaloma alba Lumnitzera rosea Laguncularia rosea Lumnitzera racemosa var. pubescens Bruguiera madagascariensis Problastes cuneifolia Petaloma albiflora Petaloma alternifolia Pokornya ettingshausenii Funckia karakandel ,是使君子科榄李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枝红色或灰黑色,具明显的叶痕,叶常聚生枝顶,叶片厚,肉质,绿色,干后黄褐色,匙形或狭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渐尖,叶脉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花序长2-6厘米;花序梗压扁,有花6-12朵,果成熟时褐黑色,木质,坚硬,卵形至纺锤形,花果12月至翌年3月。生长速度较慢,是慢生的红树植物。 榄李分布于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徐闻海南岛)、广西合浦防城)及台湾省的海岸边。喜生于中潮滩或高潮滩。 榄李是红树林造林的主要树种,是优良的红树植物。 [1]

榄李形态特征

榄李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8米,径约30厘米,树皮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枝红色或灰黑色,具明显的叶痕,初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常聚生枝顶,叶片厚,肉质,绿色,干后黄褐色,匙形或狭倒卵形,长5.7-6.8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渐尖,叶脉不明显,侧脉通常3-4对,上举;无柄,或具极短的柄。

总状花序腋生,花序长2-6厘米;花序梗压扁,有花6-12朵;小苞片2枚,鳞片状三角形,着生于萼管的基部,宿存;萼管延伸于子房之上,基部狭,渐上则阔而成钟状或为长圆筒状,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裂齿5,短,三角形,长1-2毫米;花瓣5枚,白色,细小而芳香,长椭圆形,长4.5-5毫米,宽约1.5毫米,与萼齿互生;

雄蕊10或5枚,插生于萼管上,约与花瓣等长,花丝长4-5毫米,基部略宽扁,上部收缩,顶端弯曲,花药小,椭圆形,药隔凸尖;子房纺锤形,长6-8毫米;花柱圆柱状,上部渐尖,长4毫米;胚珠4枚,扁平,长椭圆形,倒悬于子房室之顶端,珠柄大部分合生而不等长。

果成熟时褐黑色,木质,坚硬,卵形至纺锤形,长1.4-2厘米,径5-8毫米,每侧各有宿存的小苞片1枚,上部具线纹,下部平滑,1侧稍压扁,具2或3棱,顶端冠以萼肢;种子1颗,圆柱状,种皮棕色。花果12月至翌年3月。生长速度较慢,是慢生的红树植物。

榄李产地生境

榄李分布于东非热带、马达加斯加、亚洲热带、大洋洲北部、波利尼西亚至马来西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徐闻、海南岛)、广西(合浦、防城)及台湾省的海岸边。喜生于中潮滩或高潮滩。 榄李

榄李繁殖方法

种子处理:榄李的繁殖体为浆果,果实成熟后放在水中浸泡数天,待果肉腐烂后漂洗出种子,再置于清水中贮藏,同时保持水分清洁。

圃地选择:苗圃地宜选设在河口湾地区的近岸高潮滩,盐度低、风浪小、潮水能正常淹浸的地区。如天然红树林内缘的疏林地或林中空地。

苗床处理:清除苗圃地中的杂物并平整苗圃地,周围用纱网围住,网高1米左右。用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杀除其中的虫蟹等动物。

播种方法:在苗圃地内选取一定的区域用作苗床,铺15厘米厚的营养土。播种前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等对胚轴和苗床进行消毒。种子应均匀撒播,密度应适中,避免过多种子堆积在一起。播种后覆盖0.5厘米厚的营养土,轻轻压实,用纱网盖住并固定。胚轴发芽约10天后再将纱网移开。播种筛选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进行。

榄李栽培技术

移植:当播种苗长至5-6厘米高时(出土后约60天),移入营养袋中。营养袋的规格为8厘米×10厘米。营养土的配方为壤土:有机质:细沙土=4:2:1,每1米3营养土加磷肥50千克。营养土完全腐熟后方可装入营养袋。营养袋苗床宽1-1.2米,苗床间距宽0.5米。

水分:退潮后使用淡水浇灌苗圃地。淡水浇灌量根据榄李的幼苗大小、潮水情况和气温而定。苗木越小需要的淡水补充量越大,刚播种后每天浇淡水3-5次。小潮和炎热干燥时加大淡水浇灌量。

防寒:苗圃地在冬季要采取搭建薄膜温棚等措施,以预防幼苗受到冻害。特别要预防冷季的突然降温现象。

施肥:结合苗木的生长情况,可适当施肥2-3次,但在苗木出圃前1个月不宜施肥,以免因苗木生长过快木质化程度低而影响造林成活率。

选地整地:对于榄李来说,适合造林的位置为高潮滩和中潮滩。对于潮滩面位于平均海面线以下而又急需进行红树林营造的潮滩,可以采取条带状填挖的方式来提高滩面水平,以达到榄李等红树林群落宜林地 要求。造林地内若有杂草,要进行适当处理或清除,如大米草、薇甘菊等。

造林季节:榄李等红树林群落的造林季节为春、夏季,最适宜的时间为5月至7月份。

种植密度:根据潮滩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确定种植密度,淤泥深厚、风浪较小的潮滩或速生的树种适当降低造林密度,土壤贫瘠、风浪较大的潮滩或慢生的树种适当提高造林密度。 幼苗固定:在风浪较大的中、低潮滩,对幼苗进行固定以减轻风浪的影响。固定方法是在幼苗旁树立一固定物,将幼苗与固定物系在一起。

榄李病虫防治

在螃蟹及藤壶密集的地方,于造林初期,采用适当的药剂涂沫在榄李树干上,或用人工清除的办法,以防止螃蟹及藤壶危害榄李幼苗。也可每隔3-5天对幼苗喷施有效的药剂。同时,也要防止鸟类食幼树叶片,限制在榄李等红树林区进行过度的下海捕捞作业,为鸟类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从而减少鸟类食榄李幼树叶片的危害。

榄李主要价值

榄李是红树林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是优良的红树植物。

参考来源

  1. 榄李,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