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樟樹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樟樹子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樟樹子

拉丁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

別稱:香樟子、大木姜子,樟木子,樟扣,

樟子、樟太蔻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科:樟科

種:樟樹子

樟樹子,別名:樟梨(《綱目拾遺》),香樟子、大木姜子(《貴州民間方藥集》),樟木子(《中藥志》),樟扣(《廣西中藥志》),樟子、樟太蔻(《廣東中藥》Ⅱ)。

為樟科植物樟的果實。秋、冬採集成熟的果實,曬乾。[1]

形態特徵

樟樹是常綠大喬木,高達30m,胸徑5m,樹冠近球形。樹皮灰褐色,縱裂,小枝無毛。葉互生,卵狀橢圓形,先端尖,基部寬楔形,近圓;葉緣波狀,下面灰綠色,有白粉,薄革質,離基三出脈,脈腋有腺體。花序腋生,花小黃綠色。漿果球形,紫黑色,果托杯狀 。

樟樹子是乾燥果實,圓球形,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直徑約5~8毫米,有的基部尚包有宿存的花被。果皮肉質而薄,內含種子1枚,黑色。氣香、味辛辣。以個大、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

生境分布

產廣東、廣西、貴州、湖南等地。

性狀

乾燥果實,圓球形,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直徑約5~8毫米,有的基部尚包有宿存的花被。果皮肉質而薄,內含種子1枚,黑色。氣香、味辛辣。以個大、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

《貴陽民間藥草》:"辛,溫,無毒。"[2]

樟樹子的功效與作用

散寒祛濕,行氣止痛。治吐瀉,胃寒腹痛,腳氣,腫毒。

①《綱目拾遺》:"磨塗腫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②《廣西中藥志》:"治嘔吐,水瀉,腹痛。"

③《湖南藥物志》:"利尿,解酒。"

④《廣東中藥》Ⅱ:"祛風散寒,行氣止痛,開竅,消腫,祛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3]

附方

①治頭暈頭痛,嘔吐泄瀉,腹痛:樟木子、千斤拔、牛大力、走馬箭,水煎服。煎水外洗治寒濕腳氣。(《廣東中藥》Ⅱ)

②治胃腸炎,胃寒腹痛,食滯,腹脹:樟樹幹果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樟樹子 ,寶芝林中藥網
  2. 樟樹子,中醫館
  3. 樟樹子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