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檀圩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檀圩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位于灵山县中部,距离县城13公里,东与新圩镇交界,南与武利镇接壤,西与那隆镇毗邻,北与灵城镇相连。檀圩镇总面积142.41平方千米,2013年末,下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总人口110772人(2017年)。2013年,该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8.28亿元,工业总产值19.76亿元。檀圩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境内最高峰为绿芦山,海拔593.5米;主要农特产品有荔枝、西瓜、龙眼、甘蔗、椪柑等。 [1]

中文名称: 檀圩镇

外文名称: Tanwei Town

行政区类别:建制镇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

下辖地区: 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檀圩社区

电话区号: 0777

邮政区码:35413

地理位置: 灵山县中部

面 积:142.41平方千米

人 口: 110772人(2017年)

方 言: 白话(粤语)、灵山话、客家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桂N

历史沿革

明朝时属下武安乡劳岳都。

清嘉庆以后,称檀圩练。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为檀圩乡,属第1区。

民国三十年,灵山县共设立4个区,檀圩属第2区。

1949年12月,灵山县再次划区,檀圩属第1区。

1951年6月,设立檀圩镇,属第4区。

1955年6月,县辖第4区改称檀圩区。

1957年9月,撤区并乡,设立檀圩乡。

1958年9月,成立红旗(檀圩)人民公社;同年10月,那隆、三隆并入,驻地仍在檀圩街。

1961年6月,灵山县调整区划后设立檀圩区。

1963年撤区并社,设立檀圩人民公社。

1984年9月,撤销人民公社,成立檀圩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檀圩镇辖檀圩社区1个社区和檀圩村、四联村、石球湖村、沙井村、东岸村、龙窟塘村、谢赖村、塘坡村、村心村、茶亭村、垭山村、见田村、牛路村、桥梓村、黄楼村、社岭村、竹围村、大垌田村、甘梅村、华屏村、保子村、三合水村、大水垌村等2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檀圩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檀圩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中部,东与新圩镇交界,南与武利镇接壤,西与那隆镇毗邻,北与灵城镇相连,距离县城13公里;全镇总面积142.41平方千米,镇政府大致位于北纬22°20′,东经109°12′。

地形地貌

檀圩镇的东北部为盆地,西部和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南部为丘陵地带;西南部为绿芦山脉,地势较高。绿芦山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593.5米,为灵山县第5高峰。

气候特征

檀圩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海洋性明显,四季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冬短夏长;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降雨量164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00小时左右,无霜期达348天。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10772人。民族以汉族为主。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檀圩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8.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76元;工业总产值19.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3亿元;财税收入3865.5万元。

农业

2013年,檀圩镇有耕地面积4473公顷,农业生产总值8.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76元。粮食种植面积5819公顷,总产量3.06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493公顷,总产量2.65万吨。年末有林面积1.79万公顷;水果种植面积6307公顷,总产量3.85万吨,其中荔枝9867吨。养殖有白鸽饲养、肉蛇养殖、皇妃贡柑种植等,其中白鸽存栏12万羽,养殖肉蛇1.5万条。

工业

2013年,檀圩镇工业总产值19.76亿元,以电子加工、烟花爆竹、农产品加工为主;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个,产值16.20亿元。

商贸

解放前,檀圩地区均为私营商业,从业人数不多,以零售交易为主。赶集的人主要是邻近的村民和县内一些小商小贩。1954年5月成立供销合作社,主要经营副食品、日杂、百货、农膜、农具和农副产品收购,同时在各大队开设综合门市部。随后,食品购销站、药材购销站、百货商店等一些集体商业和国营商业相继建立。1979年,商品销售额472.53元。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檀圩综合集贸市场,内设肉行、饮食行、水产行、成衣行、杂货行、牛行等,总面积4600平方米,摊位420个。允许农民及城镇居民有条件地经营部分农副产品及日用品。1990年,有个体工商户572户,从业人员1143人,年集市贸易额983万元。1991年,建成檀圩西瓜专业市场,共有西瓜购销商铺50间。1994年供销社全部由私人承包,此时有个体商业户1247户,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针织品、副食品、糖烟酒、日杂、饮食、旅社、修理等。2002年,全镇商品零售总额达9283万元。2005年,龙眼成交量达3000吨,西瓜6万吨(部分由外镇运入)。1998~2003年,兴建了檀圩大市场、华山市场及见田、茶亭、三合水、沙井4个村级市场,市场总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2008年,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823户,集市贸易年成交总额1.27亿元。2010年,镇内有集贸市场3个。2013年,檀圩镇有农贸市场2个、大型购物中心1家、规模超市2个。

交通

檀圩镇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内有国道209线和省道S310线交汇,是灵山县通往湛江、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的交通站点。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解放初期,檀圩有布行街、糖行街、米行街、草鞋街等街道,宽2米~3米,全长不足800米,路面铺砌青砖,无任何公共设施,房屋多为土坯木瓦结构平房。20世纪60年代,建成1条宽7米、长250米的街道。1982年,开始对城镇建设进行规划建设,居民沿灵钦、灵北公路两旁建房开铺,逐渐形成长1200米,宽12米的街道。至1990年,主要公共建筑有檀圩卫生院、集市贸易市场、电影院、镇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有大小街道12条,城镇建成区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1996年后,是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至2005年,全镇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总额29445万元,先后开发建设城南小区、新兴街、天山工业园、华山商住区;投资350万元和1200万元分别兴建檀圩大市场及檀圩镇文化和体育活动中心;完成对红卫街、工农街、兴隆街等旧城区街道路面的改造,并投资70多万元修建过境公路排水沟;投入30万元安装了新兴街、大花坛至收费亭、天山中学路段、文体中心路段的街灯158盏。2006年,檀圩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5平方米。2008年,建有水泥路面街道3条、贸易市场1个、自来水厂1家;开发广场小区、西瓜市场小区、城南小区等商住区增建钢筋水泥楼房800多幢,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8平方公里。2010年,檀圩完成灵北路街道亮化工程,新增变电站3套。

教育事业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檀圩地区建有凤珍学社,招收儿童入学。清末,有私塾。解放前,全镇共有小学7所,中学1所。1956年,创办檀圩中学。1969年,办有檀圩高中1所。1984年12月,全镇普及小学教育,普及率达95.5%。1996年,檀圩镇中心校被评为市级示范学校,全镇15周岁、17周岁教育完成率分别是99.53%和85.83%。1996年以后,镇政府共投入资金732万元,新建、扩建各村小学和镇办中学教学大楼及师生宿舍楼,总面积58421平方米,全镇学校基本无危房。1997年,有学前班30个,学生1223人;中学3所共49个班,学生2907人,教职工171人;小学共23所,其中中心校1所,共有学生11157人,教职工568人;“两基”教育经自治区检验验收达标;全镇小学入学率97.9%以上;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中专率排名在灵山县各乡镇前列。2005年,全镇有中、小学教学点29个,教师837人(含代课),其中中学教师243人,小学教师596人,中、小学生共18640人。2007年,在校中、小学生共19310人。2008年,有中小学校27所,其中,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共19215人,小学毕业升中率达到95%以上;天山中学参加高考考上本科12人。2010年,中学入学率达97%,高考考取专科以上87人。 2013年,檀圩镇有小学24所,在校生1.01万人,教师536人;中学3所,在校生6004人,教师304人;幼儿园、托儿所6所。

文化生活

1967年,檀圩社区建立广播站,有线广播覆盖率100%。1975年,成立文化站,建有影剧院、图书室、科技展览室等。1990年,文化站图书室占地面积80平方米,藏书4000册,报刊10份,杂志1000册。2008年,全镇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个,占地面积2公顷;村级图书室3个,面积75平方米,藏书4000册;水泥球场34个,舞台2个,宣传橱窗12个。2010年,全镇23个村委安装了远程电化教学设施,实现远程电化教学。在广播、电话与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安装华屏、牛路两村卫星接收器,全镇皆可收看电视节目。2013年,檀圩镇有文体活动中心1所、文化站1所。

医疗卫生

1956年,檀圩卫生院建立,院址设在红卫街1号,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有医务人员12人。1990年,卫生院建筑面积2871平方米,有医务人员28人,病床20张,年住院人数178人,年门诊3223人次。1998年,经国家卫生部验收合格,被确定为“一级甲等卫生院”。2004年获自治区卫生厅授予“爱婴卫生院”称号。2006年,被自治区卫生厅授予“广西示范卫生院”称号。2007年,镇卫生院已扩展到占地面积5775平方米,建筑面积2909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1332平方米,病床40张。配备有救护车1台及服务车1台,设有五官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防保科、住院部等科室。至2007年底,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各村(街)委会合作医疗所42个,村卫生所96间,从事医疗卫生人员165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2008年,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0814人,已报销金额381万元,受益群众8259人次。2010年,镇卫生院职工人数74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2人,实有床位60张;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51万人,参合率达93%,参合农民受益率85%。2013年,檀圩镇有卫生院1个,医生28人,病床40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10.50万人。各村均建有相应的医疗卫生所(卫生站)。

著名人物

劳振纲(1923~1945),村心村人。1941年考入灵山县简易师范学校,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党小组长。在中共简师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对学校当局强迫学生参加三青团的斗争。1945年2月8日,参加灵山县抗日武装起义。3月25日,随部队转移到文利升和单竹江村时,遭国民党县大队袭击,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2岁。

视频

檀圩镇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