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次级精母细胞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次级精母细胞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目录

名词解释

次级精母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含单倍数染色体的精母细胞,生物学名词。

中文名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染色质

4个精细胞

次级精母同源染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体积小于初级精母细胞,圆形核也小,内有着色很深的染色质颗粒或若干大的染色质团,有的保留染色体状态。次级精母细胞不再进行染色体复制,很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这期间内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去,结果由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发育成4个精细胞。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实际上是一次有丝分裂,所以精细胞也含有单倍数染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比初级精母细胞小,胞核圆形。次级精母细胞存在的时间很短,很快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成为精子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中国科学院代管的全国性机构。

全国名词委的任务是负责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划;负责组织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公布及协调、推广应用工作;开展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科学技术名词的交流、协调和统一工作;组织开展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和中国国内外术语学学术交流活动。

据2018年10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显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95个;聘请了中国学科著名学者、专家、教授135人担任全国委员;数千位科学家参加过名词审定工作。

参考文献